2022年冬至的传说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597542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冬至的传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冬至的传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冬至的传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年冬至的传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年冬至的传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冬至的传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冬至的传说(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冬至的传说篇一:【冬至】谈谈各地冬至风俗习惯【冬至】谈谈各地冬至风俗习惯 2020-12-19 立健今日7时3分,冬至。古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是一个寒冷的节气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数九寒天”的开始,从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这也是一个温情的节日“瑟瑟寒风里,叶落萧萧,我只是单纯地顾念住在我心里的那些人的安暖,一如你们顾念我的安好!”“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从今天起开始“进九”,步入严寒季节。你会唱“九九歌”吗?“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

2、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因气候不一,“九九歌”也有区别,你老家怎么唱?看看各地有关“冬至”的谚语江西: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黑龙江: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湖南:冬至不冷,夏至不热。广西: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山西: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这一天,充满各色诱人的味道历史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曾隆重多彩:天子祭天、百姓祭祖,百官朝贺、拜师尊长,阖家团聚、亲朋互馈。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里,忙碌了一年的先人们,从这天开始休养将息,并衍生出丰富的节日活动和民俗之乐。如今,冬至的隆重日渐式微。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所有冬至的记忆恐怕就是各色诱人的味道吧。北方吃

3、饺子“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每年一到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相传,这一习俗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南方吃汤圆古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还代表团圆之意。滕州羊肉汤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冬至家家都要喝羊肉汤。赤豆糯米饭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

4、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台湾糯糕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冬至节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苏州酿酒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这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麻糍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

5、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因为“气始于冬至”。冬至日,人体阳气生发易吸收营养。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菜等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羊肉、鸡肉等都可温补养阳。也提醒:冬至进补,避免滥用补药,易引发疾病。冬至寒冷,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病情易加重,患中风者增多,需随时关注身体变化;注意防寒保暖,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以利血液流畅;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好心态,焦躁、发怒伤身体;可适当进行御寒锻炼,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女性需要更多温暖呵护,平常应少吃寒性食物,外

6、出要加强颈、腹部保暖,晚间坚持泡脚,注意养肝、护肝。天气极寒,别忘问候年迈的父母“吃过这碗汤圆,就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母亲总是这样说。母亲亲手做的汤圆格外好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又和着成长的传说。吃完汤圆,我们就全家围在一起喝热茶,看腾腾热气在冷空气中久久不散。茶是父亲泡的,他每天都喝茶。但那一天,他环视我们说:“果然又长大一些。”那是很多年前冬至的记忆。而你的冬至记忆又有哪些呢?本文出自立健官方网站,立健三清冲剂双向调节便秘腹泻,保护肠道健康.肠道不好就喝立健.篇二:冬至扫墓由来这是根据当地习俗来分的.是在清明节之前走的就清明扫墓,而在冬至之前走的就是冬至扫墓冬至扫墓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

7、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1、据说是某一年,为了躲倭寇,家乡的人跑到别的地方去,等倭寇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回家,错过清明扫墓的时间,又接近冬至,就在冬至这一天扫墓。2、莆田分南北洋,南洋都是清明扫墓,北洋冬至扫墓的多,清明扫墓的少,清明比冬至节大,所以一般都是清明扫墓。清明前死的,就清明扫墓,冬至前死的就是冬至扫墓。3、在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

8、,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祭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4、中国南方大部分都有冬至扫墓的习俗。从上海、苏州、杭州、南昌、莆田,到昆明、海南和潮汕地区。篇三:冬至主题班会情暖冬至,洋溢青春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二、教学重点:了解冬至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三、教学难点:领略祖国的传统文化冬至的的无穷魅力,意识到在生活中能够懂得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并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四、活动形式:朗诵、讲故事、

9、游戏、吉他、小品、歌唱等五、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主持人宣布“情暖冬至,洋溢青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2、节日冬至的由来和传说:(1)请听朗诵诗词小至和优美诗句;(2)讲述冬至的传说和习俗:如冬至吃饺子、狗肉和混沌等。3、冬至是一个开心的节日,接下来一起来玩游戏“模仿秀”;4、在冬至这天,家人都会团聚一起吃汤圆,接下来请倾听吉他卖汤圆;5、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幽默又搞笑的小品卖汤圆;6、冬至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负担。接下来请听朗诵歌颂母亲;7、在这欢乐的节日当中,每个人心中都有愿望,下面请听歌曲许一个愿望;8、伴随着歌声,学生畅谈自己的愿望。9、班主任总

10、结。篇二:2020年冬至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 冬至(英语: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

11、吃水饺最为常见。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历史渊源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

12、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 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

13、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 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赣)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现在我们都很喜欢圣诞节,不仅这样,我们还很喜欢过母亲节、父亲节等西方节日,

14、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在这些节日里,我们可以送礼物,可以让友情变得温馨,可以让我们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一种关心。在这些节日里,我们懂得孝敬父母,我们知道表达对朋友的关心,这是节日带给我们的一种收获。 这些的确非常有意义,而这些关于西方节日的知识,同学们却不是很了解,大部分是通过商店、报纸、电视而知道的。这些商店只是介绍他们销售礼物、礼品,而对于节日的文化却很少介绍。很明显,商人们这样做广告其实就是为了大家买礼物,那样他们就可以赚钱了。但是,这难道是说我们中国就没有意义丰富的节日了吗? 其实,我们中国的许多节日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都很有意义。春节里,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聚在

15、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呆在一起,大家非常得开心要向长辈拜年。 如果我们去了解一下关于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祖国的每一个节日都有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它们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惯。比如关于春节有这样一个传说: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地生活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

16、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做坏事的日期,老百姓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这只是关于春节的传说,如果同学们去了解一下,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