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975320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疑难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疑难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疑难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疑难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疑难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疑难问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探讨衡阳市十六中 唐中林 各位老师,本人1987年毕业于湖南林业专科学校(现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生物专业,先后在农村中学、城市边缘学校、民办学校、市直中学等多类学校从教,20多年来一直站在讲台上,教学上稍有一点积累,我现在与大家交流的问题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只是平淡的讲述我的体会,希望能与各位老师共同分享生物教学中的大家有兴趣的话题。问题均来源于学生和一线的老师,试题的解答均系本人原创,没有任何抄袭,如有异议或不同观点,请在课后与本人联系,本人不胜感激。1、心脏的结构中的几个难点。心脏的结构中,动脉瓣和右房室瓣都是3块,为什么左

2、房室瓣只有2块?对心脏进行解剖,发现动脉瓣和右房室瓣都是3块,而左房室瓣只有2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左心室的壁厚,力量大,收缩时血液只能流向主动脉,如果左房室瓣有3块的话,3块瓣膜之间就有3条缝隙,血液倒流的可能性就很大,实际左房室瓣只有2块,其缝隙就只有一条,关闭的很严,血液就不会倒流。 心室壁之间连结的一些韧带(室壁悬韧带)有何作用? 心室比心房厚,收缩有力,其内的空腔不是很大,当血液充满心室时,心室膨胀,有了室壁悬韧带,就可以很好的保护心室,不至于膨胀过度而炸裂。 怎样找到冠状动脉入口和动脉瓣? 在主动脉基部内侧,靠近心房的壁的地方,有两个小孔,分别通向心脏的前后,从心脏的表面可以看到心

3、室之间的室间沟内的冠状动脉。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要清楚的观察到动脉瓣,需要从心室沿动脉方向向上剪开心室壁和心房壁,可以清楚的看到主动脉基部和肺动脉基部均有三块瓣膜,注意动脉瓣是心脏的结构,不是动脉的结构。与心脏相连的八根血管中,血糖的浓度最高是哪根血管?什么地方血糖的浓度开始是0.1%?尿素浓度最低的是哪根血管?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血糖的浓度最高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开始血糖的浓度是0.1%。尿素浓度最低的是下腔静脉,因为肾静脉进入了下腔静脉。2、构成气管的软骨是“C”形的,为何不“O”形? (1)“C”形软骨是支撑气管壁的软骨,有支持作用,能保证气流畅通。(2)“C”形软骨的“C”形缺口以

4、平滑肌连,其后有食道,有利于食道膨胀,挤入“C”形缺口。但如果食道过于膨胀,挤入的太多,就会“噎”了(注意:不是“呛”)。如果是“O”形软骨,气管后面的食道就无法膨胀而影响进食。气管与食道在非进食状态下示意图气管与食道在进食状态下食道膨胀挤入气管示意图无机盐2.1%2.1%尿素3%葡萄糖0%浓度肾小管0.1%0.9%0.03%3、尿的形成过程中,从原尿到尿液,原尿中的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的浓度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囊中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全部的葡萄糖,绝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会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由出球小动脉分支的毛细血管。如右图所示:横坐标从右到左表示

5、肾小管从肾小囊到肾小管的末端,纵坐标表示浓度,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原尿中的葡萄糖、无机盐、尿素这三种物质的变化,葡萄糖的浓度由0.1%降到0%(因为全部的葡萄糖被吸收);尿素不被重吸收,水又被大部分重吸收,原尿总量只有原来的1%,因而尿素的浓度成百倍的增加(浓度由0.03%升到3%);由于有部分的无机盐被重吸收,因而无机盐的浓度有所增加(浓度由0.9%升到2.1%),而不是成百倍的增加。4、心、肺、肾、肠的营养(氧气和养料)供应问题。肺部的营养是由肺循环中的肺动脉供应的吗?不能。肺循环是把静脉血换为动脉血,静脉血当然不会为肺提供什么营养了,肺的营养也是体循环中主动脉的分支的动脉再分支的毛细血管

6、提供的。 心脏的营养是由心脏中的血液提供的吗?心脏各腔中的血液不能给心脏提供营养,心肌的营养供应是依靠主动脉的第一个分支(冠状动脉)逐级分支成毛细血管提供氧气和养料,经冠状循环后变成静脉血,向右经冠状窦口汇流于右心房。小肠的营养供应是怎样的? 主动脉分支的小肠动脉进入小肠壁分支成毛细血管有两个方面功能:一方面该血管支成为毛细血管可以吸收小肠内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汇合后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另一方面该血管内氧气丰富,能为小肠提供氧气和营养。肾的营养供应是怎样的? 入球小动脉分支成毛细血管球(肾小球)后又汇合成为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再次分支成为毛细血管(如右图所示),该毛细血管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

7、重新吸收肾小管内的有益物质,再一个就是给肾细胞提供营养,然后变成静脉血,流入肾静脉。5、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中,为什么肉汤“四年不坏”,而四年后“一摇就坏”?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长的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并且四年不坏,四年后他将鹅颈瓶摇动几下,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细菌等大多数微生物是不会自己“自由运动的”,只有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后进行分裂才能迅速繁殖而“运动”,开始的鹅颈瓶的弯曲细长的管的壁上是没有营养液的

8、,因而细菌等微生物无法进入鹅颈瓶,这是“四年”不坏的根本原因,四年后,他将鹅颈瓶摇动,肉汤就会附在鹅颈瓶的弯曲细长的管的壁上,加上“摇动”使空气流动,细菌等微生物就自然“顺势进入” 鹅颈瓶内,并快速繁殖导致肉汤腐败。6、一般情况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的强度的增加,但夏日的中午,太阳光最强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不是最强呢?一般情况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的强度的增加,但夏日的中午,太阳光最强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却不是最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午,太阳光最强时,同时温度也最高,这是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加强,蒸腾作用如果持续的加强,植物就会严重缺水,这时植物就会有一种保护性反应:将气

9、孔关闭,一旦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就无法进入,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光合产氧量时间61218CAB0D氧气的放出量时间7、下列曲线代表某种植物在某一天的某些时刻的氧气放出量的曲线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OA段表示植物处于 环境,植物只是进行 作用,没有进行 作用。(2)植物在A点,开始进行 作用,表明此时环境开始有 。(3)植物在B处,表示 作用吸收的氧气和 作用放出的氧气相等。(4)植物在D处以后的一些时间,表明 作用处于稳定,持续放出氧气的量保持不变。8、气孔开闭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的多?叶表皮对细胞起保护作用,壁厚,且排列紧密,其中有许多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

10、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孔道,它既要让光合作用需要的CO2通过,又要防止过多的水分损失。气孔两侧的保卫细胞有控制和调节气孔启闭的作用,它们的胀缩变化直接影响气孔的启闭,从而显著地影响叶片的光合、蒸腾等生理代谢速率。气孔开闭的动力来自保卫细胞膨压的变化。以双子叶植物气孔的开闭为例,保卫细胞外侧的胞壁薄,弹性大。处在孔口边(内侧)的胞壁厚。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向外侧一边弯曲,引起气孔开张(如右上图);当保卫细胞失水时,向内侧一边拉直,引起气孔开张关闭(如右下图)。一般的植物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的多,有利于植物保水,防止水分的过分蒸腾。9、成熟的红细胞为什么“双凹无核”?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很多倍,

11、怎样才能顺利的通过每毛细血管?成熟的红细胞一般是两面凹形的圆饼状,这样有利于即减少体积,又可以增加面积,增加运输氧气量;而没有细胞核则可以减轻重量,便于红细胞在血液里漂流。红细胞直径一般只有7.7微米,毛细血管大约8微米,刚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而白细胞一般比红细胞大得多,在通过毛细血管时要变的细而长,而顺利的通过毛细血管。10、胰岛素与血糖浓度的关系?胰岛素的作用主要是加速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从而降低血糖浓度。(1)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如饭后),胰岛素的“产量”会相应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反之,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如饥饿),胰岛素的“产量”会相应减少,从而防止血糖浓度继续

12、降低。如下图所示:a曲线表示血糖浓度变化,b曲线表示胰岛素的产量变化。进食后,血糖浓度会升高,胰岛素的产量也会增加,在图上AB段表示,胰岛素作用的结果是降低血糖浓度,多余的葡萄糖则贮存于肝脏(叫做肝糖原)。从C处开始,该人从事重体力活动,不断地消化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血糖浓度并没有降低,这是因为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肝脏不断释放肝糖原(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从而维持了血糖的平衡。如果该人一直工作到D时,又没有及时补充营养,血糖浓度会略有降低,是因为肝糖原已基本耗尽,而此时胰岛素的产量会降低,而不致于使血糖浓度过快的持续下降。浓度时间ADCbaB0(2)病理情况下,胰岛素的“产量”过高,血糖浓度就会太

13、低,引起低血糖病;胰岛素的“产量”过低,血糖浓度就会太高,引起糖尿病。11、怎样理解青蛙的“抱对”?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雄蛙“鸣叫”是“求偶”, “抱对”并不是在进行交配,其意义在于识别雌雄,防止雄蛙与雄蛙同时在一个水域产精子,“抱对”同时还能促使雌蛙排卵,从而提高受精率。12、为什么小肠吸收来的营养物质要先进入肝脏而不直接进入下腔静脉?因为血液中物质的浓度是相对稳定的,比如血糖的浓度一般稳定在0.1%,如果小肠吸收来的营养物质直接进入下腔静脉,就有可能出现在吃饭后血糖浓度迅速升高,在饥饿情况下血糖年度又会太低。所以,小肠吸收来的营养物质要先进入

14、肝脏,在胰岛素的精确调节下,饭后及时的将多余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肝脏,饥饿时将肝脏内的糖原分解释放入血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血液中物质的浓度是相对稳定。13、人是猴子变的吗?不是。现在高等的灵长类,包括各种猴、猿类和人类,在进化的角度上,猴、猿类和人类是属于同一级别的,而不能说人就是猴子进化而来的。人与猴子以及猿类都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只不过在进化过程中,“猴子”的祖先比“我们”的祖先“运气”要好,能及时找到森林,继续过着树栖生活;而人类的祖先没有及时找到森林,大量死亡,保留下来的就是能够直立的再经过漫长的年代的进化成了人类。14、为什么近视能视近而不能视远?首先要清楚近视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

15、曲度大,眼球的前后经过长,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而看不清物象,那近视又为什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呢?根据物理学中的凸透镜成像原理:1/f=1/u+1/v 即:焦距的倒数等于物距的倒数加上相距的倒数,只有等式成立,即能看清物体。焦点物体物像物距u像距v焦距f现在我们分三种情况来讨论眼睛的成像:(1)正常眼睛,v(眼睛的前后径)固定,f(晶状体的焦距)随u(物体离眼睛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即f随u增大而增大或随u减少而减少,因此,正常的眼睛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2)近视眼,v(眼睛的前后径)固定,f(晶状体的焦距)比较小,不能随u(物体离眼睛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即f不能随u增大而增大。只有当u(物体离眼睛的距离)很小时,f也很小,等式才能成立,即能够看清近处物体。(3)远视眼,v(眼睛的前后径)固定,f(晶状体的焦距)比较大,不能随u(物体离眼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