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王李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5953632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母情深王李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慈母情深王李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慈母情深王李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慈母情深王李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慈母情深王李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母情深王李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慈母情深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3个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过程与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母亲给钱让我买书这一部分是文章重点,通过对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品析,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人物,并体会母亲的伟大及伟大的母爱和“我”对的感激

2、与热爱之情这是文章的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导入新课1、同学们,长这么大你知道父母亲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艰辛吗? 著名小说家梁晓声在他15岁时,为了买青年近卫军这本小说,向他的母亲要了一元五角钱。现在我们向家长要一元五角钱,大多数家长马上就会给你,因为一元五角钱,对许多家庭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对于家庭的日常开销来说,根本派不了大用场。但是,作者15岁的时候,处于我们国家的60年代,当时国家资源贫乏,经济萧条,普通劳动者辛辛苦苦从早干到晚,一天的工资只有角,角。因此,你别小看这一元

3、五角,在当时能买10多斤大米或者5斤最大的带鱼,已经够一个家庭一个月的伙食开销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给了梁晓声一元五角钱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作者在长大后,仍然难以忘怀向母亲要一元五角钱的这件事,写下了一篇文章。板书:慈母情深(这个导入激起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难点打基础。)二、初读课文(一)同学们,这是一篇独立阅读的课文,我们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力争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二)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不多,老师就不单独检查了。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这一元五角钱对我家来说重要吗?你来说你说你还有指多名学生说。(三)是啊,这一元五角钱对于我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可母亲却舍得给我买

4、书。你能体会到什么?(慈母情深)指多名学生说。(初读课文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三、再读课文(一)我们初读课文,知道了这买书的一元五角钱对于我这个贫寒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母亲挣这一元五角钱容易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去细细品味,把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1)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母亲的工作非常辛苦。)板书:辛苦(2)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忙于工作。工作辛苦、忙碌,顾不得抬头。)这一元五角得来不易啊,这句话中还从

5、哪儿你能体会到?(3)周围几只灯泡的热量烤着我的脸。(烤说明灯泡很烫,工作环境恶劣。)A是啊,我只是站那一会儿,就感受到了灯泡的灼热,可是母亲要在烤脸的灯下,引读:一个极其瘦弱挨得很近。母亲的工作是多么(艰辛)啊。我要的一元五角就是这样得来的啊,引读:我穿过B母亲的工作,仅仅是弯曲极其瘦弱的背,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忍受着灯泡的炙烤吗?母亲工作的时候还要忍受着什么?(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声。)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难过、厌烦、马上走)自始至终,妈妈工作的地方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声,没有停过。可是,母亲却要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中,在烤人脸的灯下,弯曲

6、着极其瘦弱的脊背,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一刻不停地工作着,我买书的一元五角钱就是这样来的。C指名学生读我穿过烤着我的脸。(二)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就是这样挣的呀!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四个“立刻”能看出母亲忙于工作,顾不上和我多说话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买书钱,就是母亲这样机械、枯燥、繁忙地工作挣来的。谁再来读?(学生朗读。老师:你读到位了。再一学生读。老师:你读懂了)。母亲的工作是忙碌的,引读:母亲说完,立刻立刻立刻立刻此情次景,不仅刺痛了儿子的心,也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哪!引导学生读两遍。(三)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

7、就是这样付出的,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一心想着工作,没想到我会来,所以吃惊地望着我。工作劳累,眼神疲惫。褐色的口罩,工作环境差。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劳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这是儿子对你的深深呼唤哪!这就是我的母亲,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买书钱就是这样得来的,读(学生齐读。)(四)谁还要来说一说?“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学生:母亲工作辛苦,手指都龟裂了。(多音字指导)若学生没有解释龟裂,老师问:龟裂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双龟

8、裂的手,这更是一双劳苦工作的手,母亲就是因为艰辛、忙碌地工作所以手都龟裂了。虽然,母亲的手龟裂了,但是她仍在艰辛、忙碌地工作着。小结: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钱,就是这样得来的,引读句子,一句一句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在作者的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出示学生读“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

9、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节选自梁晓声母亲母亲用这辛苦挣来的血汗钱,给孩子买书,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辛苦、通情达理、爱孩子、伟大)(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细节描写在读中悟、读中品,真正达到以读为主,以生为本。)四、又读课文。(一)是啊,从这一元五角钱中,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艰辛、忙碌、勤劳,更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慈祥、爱护孩子、伟大的母亲。这真是(指板书,齐读:慈母情深)。这慈母情深作者体会到了吗?你从哪儿能读出?学生读找1省略号,喊不声来。老师:看到母亲这样辛苦,他难过啊。2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老师

10、:母亲多么不容易啊,他觉得不应该要。3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老师:母子连心哪!4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老师:因为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大人了,他想让辛勤、劳苦的妈妈补一补。(二)母亲看我把买书的钱买了水果罐头,数落完,又给了我一元五角钱,虽然她要为这一元五角钱,付出很多很多。我从母亲龟裂的手中接过这一元五角,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此时,我想对母亲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本子,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上去(这一环节从“我”怜惜、体贴母亲的句子中再次感受深深的母爱)五、总结: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作

11、者梁晓声的童年是艰辛的,然而他却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母爱之中,浓浓的关怀之下,因此,他有了第二本小说,第三本,第四本请同学们快速读读梁晓声的成就,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资料:梁晓声,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他的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这一环节再次让学生感受“慈母”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达标检测设计1、给下

12、列字注音( ) ( ) ( )陷 碌 攥2、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1)、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2)、耳朵都要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3)、皮肤因寒冷干燥而裂开。( )3、本文是通过对母亲( )、( )、( )的描写来突出母亲的慈祥与善良的。4、写出能赞美母亲的诗句或名言警句。(这一环节能检验学生的小学情况,同时又能很好地反应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六、作业设计:写生活中的事例来突出“慈母情深”。(学语文重在用语文这一设计正体现了这一点。)七、板书设计:慈母情深艰辛慈祥通情达理勤劳伟大教学反思、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

13、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理解课文,更加深了对母亲的崇敬。 、尽管补充了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从而感受慈母情深。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当时反差较大,老师必须在课前给学生交代历史背景,讲一些那种年代的故事或生活事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消化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