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精品)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93215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精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学案备课:叶佳审核:高一地理组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学目标】1、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并能根据环境问题的成因分类。2、知道温室效应如何产生,了解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以及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及海平面变化与气候的关系。3、知道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4、了解大气污染、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5、通过主要环境问题的学习,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与严峻。【自学过程】一、知识探索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要求:学生教材80页图4-1-1,小结全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及其分布地区。连线:把环境问题与

2、其分布地区用线连起来森林面积减少 印度土地荒漠化 中国黄河流域水土流失 西亚两河流域物种灭绝于生物多样性锐减 非洲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全球气候变暖 南非和南美洲南部臭氧层破坏 撒哈拉大沙漠酸雨 南极洲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南极上空城市垃圾成灾 北美五大湖二、知识探索二:全球气候变暖要求:阅读教材“全球气候变暖”部分相关材料,思考下面问题。1、 思考一:图4-1-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有何关系?2、思考二: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图4-1-2说明什么是“玻璃温室效应”?3、思考三:全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1) (2) (3) 三、知识探索三:臭氧

3、层破坏要求:阅读教材“臭氧层破坏”部分相关材料,思考下面问题。1、 思考一:臭氧层处于大气层的哪一层?其作用是什么?2、 思考二:臭氧层空洞指的是什么?其危害有哪些?用数字举例说明。臭氧层空洞是指: 其 危 害 有:(1) (2) 四、知识探索四:大气污染与酸雨:要求:阅读教材“大气污染与酸雨”部分相关材料,完成下面填空与问题。1、填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特别严重,污染源主要是 和 。燃料中的污染物有( )、( )等;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有( )、( )和( )等,由于( )是低空排放,对人体危害特别大。2、酸雨是指pH值小于( )的降水。其形成原因是什么?3、思考:酸雨有哪些危害?(1) (2)

4、 (3) 4、读图4-1-14,回答,全世界有哪三大酸雨分布区?我国长江以南的酸雨区包括哪些省市? 【知识运用】一、读下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若按照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属于 的环境问题。(2)图中伞表示的是 ,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 层,其主要作用是 。产生图示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3)图示环境问题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二、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2、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

5、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三、读“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 。把PH值小于4.5的地区称为 区。(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 、 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 等酸性气体所致。(3)下述各国中,酸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把选定的国家名称填在横线上): A、西班牙 B、意大利 C、冰岛 D、瑞典 E、爱尔兰 F、德国(4)我国是一个以 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90来自 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 型酸雨。(5)酸雨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

6、害是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6)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 和 的排放。例如,我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发展洁净 技术,清洁 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参考答案】一、(1)(南极上空)臭氧层受到破坏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2)臭氧层 平流层 吸收太阳紫外线 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3)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患皮肤癌的机会增多),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气温升高、干旱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二、1、B 2、D三、(1)酸雨 重酸雨 (2)石油 天然气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氧化氮 (3)瑞典

7、 德国 (4)煤 煤 硫酸 (5)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 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死亡 (6)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煤燃烧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学案备课:叶佳审核:高一地理组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自学目标】1、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特点。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自学过程】一、知识探索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要求:阅读教材“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部分相关材料,完成下面问题。思考: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有何特点?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结合教材完成下表:时期时间人口生产工具利用的自然资源(能源)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新技术革命结 论:二、知识探索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求:阅读教材“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部分相关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 网上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下面一些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 16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1953-1956年的水俣病事件、1955-1961年哮喘病事件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