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925150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2006 年 7 月 10 日 17 时,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曹爱文与同事接到新闻线索,郑州黄河公路大 桥西有一 13 岁女孩不慎落入黄河水中,一小时后孩子被救了上来,村民将她倒提起来,以排出孩 子体内的污水,来自省会的部分媒体记者纷纷抓拍着这一新闻现场。时间一秒秒过去了,尽管孩子 胃中排出一些食物残渣与河水,但仍无济于事,孩子依然无呼吸心跳。看着跪在地上乞求的孩子父 亲,已经赶赴现场的曹爱文也十分焦急。“120 还没到,谁会做人工呼吸呀?”,围观人群中没有一 个人站出来。出身医生家庭的曹爱文当即再次拨打 120,可信号时断时无,经过两分钟的努力,终 于接通了 120急

2、救中心的电话。“喂,120您好,请教我人工呼吸怎么做”“五下压胸,一下吹气。” 不顾小女孩嘴角冒着白沫,曹爱文俯身做起了人工呼吸。3 分钟,5 分钟,8 分钟后,还不见小女 孩醒来,给孩子做着心肺复苏术的曹爱文急得直掉泪。18 时 47 分, 120 急救车终于急驰而至。但 为时已晚, 19 时 30 分,医生宣布抢救失败。2004 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两名参赛选手呼吸心跳骤停,在他们倒地 10 多分钟之内竟没有人能 实施紧急的心肺复苏。小品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在家中去世,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广州著名律师、广州市律师协会执行会 长颜湘蓉应邀参加“穗港中介服务业洽谈交流会”时在演讲台上猝死;著名笑

3、星马季先生和著名相 声演员侯耀文因冠心病而猝死,这些人均是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已经没有了呼吸、心跳。道 路交通事故、各种安全事故数量的增长也使越来越多的事故当事人需要现场急救。在这些突发事件 发生的第一现场,有掌握一定现场急救知识的人在医生到达之前,尽快为伤者进行心肺复苏,就有 可能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心肺复苏(CPR)还局限在医院里,但近30年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 心肺复苏已在发达国家普及,走出了医院,来到了社会,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专家们认为,一个城 市、地区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越高,往往表明该城市地区的文明程度越高。我国近年来,无论是医疗 卫生部门还是社会团体都在积极

4、推行心肺复苏,其结果使不少垂危 、濒死病人的生命被挽救回来。 当代心肺复苏的创始人,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中心主任彼得沙法教授对中国大力开展心 肺复苏普及工作十分赞赏。他认为要提高心搏骤停抢救的成功率,使那些年富力强、应该继续为社 会做出贡献的病人从死亡边缘中挽救回来,最关键的因素是提高广大民众的急救技能,掌握心肺复 苏的方法,以在紧急时立即采用。美国重症医学科学院院长唐万春教授,语重心长的指出“心肺复苏是患者见上帝的最后一道关了, 希望我们把这道关把好!”心搏骤停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外,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而黄金抢救时间 只有短短的 4 分钟,白金的抢救时间也不超过 10 分钟。按目前国内院

5、前急救医疗的实际情况,既 便是在大城市也很难在黄金时间的最后一刻到达。人类在漫长的一生中浪费了很多时间,但遗憾的 是很多人没有抓住这 4 分钟,每秒钟都比黄金贵呀!这就要求我们居住的住所能在现代化的医疗救 助保护之下,同时我们的同事、家人、朋友具有简单、实用、有效的急救技术,才能防患于未然达 到真正的社会和谐。美国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近 30%,而我国不到 1%,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 最初的目击者包括家属不懂急救方法。2. 在呼叫救护车、等待救护人员到达之前,没有施救而耽误了急救时间。3. 最初的目击者做出了错误的紧急处理。 严酷的现实要求全民都要学习心肺复苏知识及操作技能,医务人员更要成为

6、执行的典范。你拥有了驾驶技术就可以开车驰骋,掌握了语言工具,就可以同外国友人进行沟通。你已经拥有许多娴熟的技能,请您再学一项一辈子可能用不上,但可受益一生的、保护生命最重要的技术一心肺复苏术。这是一项能在危急关头将处在死亡线上的亲人拉回来的实用技能。心肺复苏模拟人培训的重要性,我国仅以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第年全国约计近百万例,而触电、溺水、中毒、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无从计数。 因而我国对心肺复苏有着巨大的需求。若能及时施以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则大大降低各类患者的死亡率,而仅靠急救医务人员进行复苏抢救,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开展全社会群众性 卫生救护知识的培训,全民心肺

7、复苏技术的大力普及,乃当务之急。如美国、日本、新加坡、西欧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都走在心肺复苏普及的前例,心肺复苏模拟人。我国 于1987年2月20日,由卫生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能源部、商业部、中国民航局、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的通知(红 总字1987第2号),接着,同年6月5号,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又联合发出了内容相同的通知(红总发1987第13号)。通知中提到现场 CPR训练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并指出训练对象应首先处于或能最先到达出事现场的人员。比如:现场医务工作者公安系统的交通

8、、治安、消防和派出所干 警,铁路交通系统的列车员、营业员和旅游系统的导游和司机、电力工作人员以及学校师生等均应先期接受心肺复苏普及培训。这充分表明我国政府部门对心肺复苏工作的高度重视, 也突出了在我国普及心肺复苏技术的行业、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心肺复苏模拟人,为深入开展心肺复苏的专门培训指明了方向。多年来,在有关部门的积极代倡导和大力支持下,我 国的红十字组织和有关医疗教学和科研单位,为大力普及心肺复苏技术相应开展了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专门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心肺复苏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心肺复苏模拟人,并取 得显著的成效。所接受过心肺复苏训练的人员,利用这门技术,救活过病人的报道,屡见全国各大报刊

9、、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这说明这项工程已渐渐深入人心,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和支持。为此,中国红十2011年12月10日16:17:36 来源:无锡日报【字号大 中小】【打印】【关闭】12 月 8 日上午,无锡市急救中心医生来到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随访了一位患者,发现她血压、心跳等生命体征稳定,病情趋向好转。这是前一天急救医生采用心肺复苏术成功 抢救的一例患者。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张晓凡说,心肺复苏主要应用于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 成功率是反映一个城市急救水平和能力的金指标。从全国看,心肺复苏成功率很低,平均仅为 0.1%,大城市一般也只有2-3%。近年来,无锡急救医生的心肺复苏水平连年攀升

10、,去年心肺复 苏成功病例 27 例,成功率达3.99%;今年到目前为止已成功34 例,成功率超过 5%,抢救数量 和成功率均位居全省第一。从 2007 年统计心肺复苏数据以来,已累计有 101 位心肺复苏成功 患者。让患者成功起死回生,急救医生有一项重要“武器”一一急救优先分级调度(MPDS)系 统。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 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很高,超过 时间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了。因此,“4 分钟”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现在从接通电话那一刻起,急救就开始了,这就争取到更多救命时间。”张晓凡说,根据不同急症,急救调度员会在电话中实时指导家属进行急救操作,像薛女士家

11、属就是在指导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为薛女士争取到生还的希望。据统计,使用了这项新急救调度系统后,越来越多的“身边急救员”会根据指导进行简单的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了3%到5%。(杨明洁)“心肺复苏技术简称CPR,在世界发达国家相当普及的一种急救手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约十分之一的人掌握了心肺复苏技术,但在我国仅有一千万人接 受过培训,还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军警人员和消防人员,就因为普及面极低的原因,才有今天实施救死扶伤的人被告上法庭尴尬的局面。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地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同时随着交通运输的多样化和日趋繁忙,以及新兴城镇形成及扩 大,城市发展与

12、安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加之人与人之间竞争的激烈,导致了近年来各种人为的恶性事件以及各种突发疾病,突发社会性事件有进一步 上升发展的趋势。因此,急救社会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社会化逐渐成为我国救援医学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心跳、呼吸骤停猝死,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医院外,包括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生产车间、旅途等,猝死4分钟内给予 现场心肺复苏术,约一半能被救活,4-6分钟约10%能被救治,6-10分钟约4%能被救治,十分钟以上存活可能性更小。因此,院前给予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抢 救显得异常重要,为猝死者提供有可能进一步治疗的时间与机会。心跳、呼吸骤停可发生在任何人、任何时

13、间和任何地点,为了能够及时有效的挽救病人的生命,就要求院前急救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因此“复苏时机” 的掌握尤为关键:当在“缺医少药”的现场,如家中、马路上、旅途、商场、工地,遇到突然发病、遭受意外、甚至严重危及生命的病人时,几分钟十几分 钟的耽误,就意味着最宝贵抢救时机的丢失。从医学角度来说,一个心脏猝死病人只有在4分钟内得到及时地复苏,才有望生还。在美国每年平均有90万 人死于心脏急症,其中2/ 3以上病人因发病急骤以致来不及抢救而死于医院外,而在我国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及急救设备的限制,专业的急救人员从出发到 到达现场进行急救所耗费的时间则更长,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北京猝死病人中有88%

14、发生在家中,年龄以中老年人,尤其是60 岁以上者居多,而抢救 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到达现场晚,病人在现场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减轻伤残,第一时间的现场抢救至关重 要,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专业的医务人员外,作为“第一目击者”的家人、路人或其他人也能够参与到早期救治行列中,并能有效运用CPR技术进行病人的 急救。为做到一点,就需要广大的医务人员除了自身熟练掌握CPR技术外,还应积极投入到CPR的社会普及工作中,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有效地组织“第一 目击者”的培训工作,在社会进行CPR相关技术的普及,使每个公民都掌握CPR的相关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

15、互救,以挽救生命。如果我们相 当一部分人如果掌握了 CPR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一旦遇到需要紧急救助的危重伤病人,就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正确有效地救治,从而减少意外伤害及危重疾病 造成的伤亡。据统计美国在20世纪末开展CPR的社会普及工作以来,目前用于现场急救已达7 000万人次,如今每天约有100万人幸免于死,由此可见 CPR普及的潜在的社会效益是无法衡量的。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国现在没有明文普及CPR,但并不意味着,掌握CPR技术的人员参与对猝死者的急救违法!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 近日召开的第二届羊城复苏论坛上,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理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院终身教授遗憾地说,现在,院前心博骤停、心肌

16、梗死等每年发生100 万例,都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可惜大众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远远低于10%,抢救成功率更远远低于1%。王一镗介绍,心脏、呼吸骤停是临床危重症,由于心脏骤停患者绝大部分(60%-70%)发生在院前,在发生心脏骤停后,需要在2-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心 肺复苏术,通过胸外按压,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液流动,并辅以适当的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模型为脑和其它重要器官提供有氧血供。然而,这一要求仅靠医护人员是很难达到的。目前,我国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至少需要5-10分钟,遇到塞车等交通问题,可能时间更长。由此可见, 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最好的处理不是“争分夺秒”地去医院,而是立刻就地抢救。许多濒临死亡的急危重病人是否得以生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目 击者卓有成效的及时救护。王一镗遗憾地说,现在大众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远远低于10%,抢救成功率更远远低于1%。王一镗指出,心肺复苏模拟人的普及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有一个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