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91896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一) 摘要心理应对能力是个体在后天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与生活事件进行 交互作用基础上获得的、并受先天生物性因素影响的、平衡因生活事 件导致的自身心理内环境改变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能力。本文对心理 应对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心理应对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应对心理应对能力应对教育“应对(coping)又称为“应付,20世纪40年代才从一个日常概念转化为 一个科学概念,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心理学领域并从此开启了人们 对“应对与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个体行为等的关系的研究。本文尝试 对心理应对能力的涵义、结构进行探讨,并基于结构视角,探索心理 应对能力的培养策略。一、心理应对能

2、力的基本涵义“应对(coping) 的本义是指有能力或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 心理学最初将应对看成是一种适应过程。Murphy(1962)认为:“如果某 种心理活动是一种适应过程那么这种心理活动可以被视为应对行 为。”Joff &Bast(1978)则认为“应对反映了人对现实环境的有意识的、灵 活的、有目的的调整行为,将应对认定为是一种行为。随着人们对应 对研究的不断深化,对应对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以往的单一视角被 复杂角度取而代之。Lazarus&Folkman(1984)就将其定义为“个体为了处 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的 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

3、据此,我们将心理应对能力的基本涵义 概括为:心理应对能力是个体在后天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与生活事件 (既包括重要生活事件,也包括日常琐事)进行交互作用基础上获得的、 并受先天生物性因素影响的、平衡因生活事件导致的自身心理内环境 的改变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能力。二、心理应对能力的结构 揭示心理应对能力的结构既是对心理应对能力概念的操作性诠释。又 是科学、合理地设计心理应对能力的测量手段和科学地进行心理应对 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心理应对能力不是个体单一的某种心理特质 而是由应对认知、应对情感、应对意志和应对行为四种成分有机组成 的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因为个体在与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中要平衡 自身心理内

4、环境,要适应外环境的变化,总会涉及到许多过程和内容, 如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情感的表达和管理、对无法满足自己各种 需要的生活事件能否正视、克服困难的意志以及选择和执行应对策略 等。第一、应对认知成分承担对面临的生活事件进行主观认知评估及监控 的任务,是结构中的基础成分。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对生活事件的 反应强度一方面取决于生活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大小以及环境特征等缓 冲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对生活事件的主观认知评估Arnold(1950) 在她的情绪理论里高视度重认知评价的作用。她认为一个生活事件是 否能引发情绪以及引发何种情绪,只有经过个体的认知评价才可能确定。而Lazarus(1966)进

5、一步将Arnold的认知评价扩展为评价、再评价 过程。日常生活中,不同个体对同一时间面临的同一生活事件常常有 不同反应。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体虽不能选择面临的生活事件, 但却可以决定对生活事件进行何种理解和评价,而这又为个体的情感、 意志和行为反应提供了直接的、决定性的信息。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 个体的认知活动除了指向具体的认知对象外,还包括对认知活动本身 的监控、调节等更高级的元认知活动。因此,应对认知的成分也包括 一般认知和元认知两种元素。一般认知负责对生活事件进行认知和评 估,元认知则负责对主体进行生活事件的认知和评估的监控调节。 第二,应对情感成分是个体对生活事件进行应对认知评价时产

6、生的相 应情绪情感体验。Lazarus(1966)认为,由于及时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生 活事件作出解释对人的生存适应至关重要,所以,个体只要处于清醒 状态,对周围生活事件的初级认知评价就随时随地不断地发生和进行 着。一旦确认某种生活事件与自己有利害关系,个体的情绪活动就立 即产生。作为一种应对认知的衍生物,应对情绪情感一经产生,一方 面会激起相应的应对行为,另一方面也会反作用于个体的应对认知活 动,影响个体对面临的生活事件的进一步认知评价,并逐步使这种对 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沉淀为个体关于这类生活事件的经验、态度,从 而影响个体以后对该类生活事件的心理应对。应对情感成分除了包括 一般认知活动中产生

7、的情绪情感外,主要指的是个体对自己面对生活 事件激活的情绪情感的表达和管理。健康心理学认为,一味地放纵情 绪情感固然不好,但一味地压抑情绪情感同样不利于健康。因此,心 理应对能力强的个体善于适时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有效管理 自己的情绪情感。第三应对意志成分是应对活动中为实现平衡心理内环境和适应外环 境变化的目的而自觉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 程,是一种能动力量。如前所述,个体应对生活事件涉及到许多过程 和内容,要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如面临生活事 件进行认知评价时可能会受到自身的知识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情 绪不佳、信心缺乏等内部因素的干扰,还可能受到环境艰苦、社会支 持缺乏等外部因素的阻挠。只有运用意志力克服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消 极影响,并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才能达成目标。第四。应对行为成分是个体在一定观念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生活事件 的反应,是个体达到平衡心理内环境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目的的手段。 个体在面对生活事件时,无论是对生活事件的准确认知评价、对个体 情绪情感的恰当表达和有效管理还是对自我意志力的充分调动,最 终都必须落实到对生活事件的有效行为之中,才能实现心理应对能力 的目标。心理应对能力上述的四种成分彼此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制约、不可 分割的一个整体。在个体心理应对能力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成分都不 可被替代、被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