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五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892861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五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五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五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五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五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五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五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解析】由古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过程可知是宋代以后。2. D【解析】略。3. C【解析】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D【解析】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 适应的要求。5. B【解析】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 强调教师中心地位,形成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即传统教学的“三 中心”。6. D【解析】本题考查对CIPP评价模式的过程的记忆,CI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评价 (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

2、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7. C【解析】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 的研究。&A【解析】由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可知。9. D【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10.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模式。11.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2. 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的概念。13.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平行管理的含义。14.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的结构的含义。15. B【解析】由谈话法的定义可知。16. A【解析】能力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

3、不可控因素。17. D【解析】技能的种类有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心智技能也叫认知技能、智力技 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Yao_page18.B【解析】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属于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指 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19. C【解析】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20. D【解析】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21. D【解析】最近发展区不属于合作学习的特征。22. B【解析】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23. C【解析】学习直角三角形属于概念学习。24. D【解析】比率智商是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再乘以l00得出的结果。25. D

4、【解析】有无心理疾病属于生理健康评估。26. C【解析】常模参照评定是指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依据,根据其在团体中的 相对位置来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27. C【解析】同一技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这是由心理发 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的。28. B【解析】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 证。一般而言,反例传递最有利于辨别信息。所以,在学习“鸟”的概念时,老师用蝙蝠来 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这使用的是反例。29. A【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 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

5、条件反应。所以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 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刺激泛化的结果。30. C【解析】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符号化概念。二、辨析题1错误。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 会的产生而产生的。2错误。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 “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3正确。理由:略。4错误。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 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5错误。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 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

6、,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 好的效果。6正确。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 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7错误。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 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 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正确。理由:(1)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 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2)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 生的必要前提。

7、9正确。理由:(1)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 得的首要环节。(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 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2)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 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三、简答题1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 些概括程度教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 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例如,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 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8、v=SH),就属于上位学习;了解了报纸、杂志、书后学习“印 刷品”,或者了解汽车、火车、马车后学习“车”等,也属于上位学习。2.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观察,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指 定作业后,才去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决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尽可能地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批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某一解 决问题的方案中这时,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各种方法的优劣, 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也就是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

9、能力,以有效 地调控问题解决的过程。3. 常用记忆术有:(1)位置记忆法。这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 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 将要记的项目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照这条路 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2)缩简和编歌诀。缩简就是将识记材料的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变 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经验联系起来。有时,可以以将材料缩简成歌诀, 歌诀韵律和谐,抑扬顿挫,非常有助于记忆。(3)谐音联想法。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这

10、种 方法被称为谐音联想法。在记忆历史年代和常数时,这种方法行之有效。(4)关键词法。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在教外 语词汇时非常有用。也适用于其他信息的学习。(5)视觉想象。通过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6)语义联想。通过联想,将新材料和头脑中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赋予新材料以更 多的意义。实际上,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设法找出新旧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提示:此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在回答中首先要记得记忆术的几种方法手二结合实际回答。4. (1)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

11、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 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5. (1)教科书教材。(2)图书教材。(3)视听教材。(4)现实教材。(5)电子教材。6备课即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 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设计教法。四、材料分析题1. 【答案要点】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1)导 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 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遵循这些原则教学,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尊重学生,信任 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友好的良好关系才能有效地教学。2. 【答案要点】(1)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社会实践。(2)遗传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狼孩”具有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心理发展的可 能性,但这仅仅是可能。(3)环境决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狼孩”由于脱离了社会环境,心理发展极其低 下。同样,由于脱离了具有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和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实践,“狼孩”尽管进 行了训练,但因为错过了言语、智力等关键期,最终心理水平低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