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古诗与文言文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588997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古诗与文言文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古诗与文言文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古诗与文言文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古诗与文言文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古诗与文言文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古诗与文言文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古诗与文言文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古诗与文言文练习(二)一、古诗默写:1、饮酒中表现诗人悠然自得心态的句子是: , 。2、杜甫在望岳中写到的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3、春望中表现作者触景生情,对国家无限忧虑的句子是: , 。人们总借助鸟语花香来描绘美丽怡人的春天景色,春望中_,_却与此相反。 。4、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雄浑风光的名句是:_5、有些问题看似复杂,但只要多加思考就可发现解决办法,这时你就会有一种 , 的感觉。(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句子)6、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现在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总是过着痛苦生活的句子是: 。7、苏轼水调歌头中以自然现象来表达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2、 , , 。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 _,_ _。9、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是:_,_。10、默写杜牧泊秦淮 。二、语段阅读。(一)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曰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分)2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3分)(1)【学】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省】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诲】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4)【知】是知也日知其所亡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说( )时

4、( )信( )传( )罔( )殆( )已( )厌( )愠( )齐(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6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8选文许多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

5、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皆刑其长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使内外异法也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6、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和_。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外”指 ;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和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7、2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后值倾覆 值: 报( ) 光( ) 塞(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 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9第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 ,不应该_ _,_(请用原文回答)(4分)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成语回答。(4分)11 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2分)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 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 _1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8、.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B.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三)回忆桃花源记完成下面题目。14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2分)15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17.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

9、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2分)作品 作者 18第段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19、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发现桃花源( )( )( )( )2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悉如外人( )便要还家(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复

10、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停数日,辞去。【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5翻译下面句子。(4分)(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6【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九年级古诗与文言文练习(二)答案:一古诗默写:(略)二、1、儒 2、(4) 3、4、略。5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

11、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2分)6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2分)7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2分)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2分)8、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3分,启示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语言表达1分)1.A.C(2分) 2.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2分) 3.妄自菲薄 作奸犯科 (2分.一词一分) 4.宫内 朝廷 宫中 府中(2分,答对两个得一分) 5.C (2分) 6.诚宜开张圣听(2分)7、时候、时;遇到;报答;发扬光大;阻塞。8、略9、开张圣听,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0、三顾茅庐,结好孙权(联吴抗曹)11、广开言路 以塞忠谏之路12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说话不恰当 13 D 14略。1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6、17略。18、怡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