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十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5850892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十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杭十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杭十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杭十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杭十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十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十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湘教版【会员独享】(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高三地理月考测试卷2010.10第卷(选择题 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每天在校园内将12时42分观测到的正午太阳高度记录下来,并根据观测到的数据绘制出当地一年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化图(下图),图中横轴上的刻度线对应各月的第一天。据此回答1-3题。1该观测地点位于A江汉平原地区 B海南岛南部沿海地区C台湾岛西部平原地区 D成都平原地区2下图是依上图时间序列绘制成的日出、日落时刻的变化示意图,能够反映该观测地点昼夜长短变化特点的是A B C D3正午太阳高度

2、由H1H2变化期间,兴趣小组在观测地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日出时刻物影朝向一直向北偏 B正午太阳高度值不断变大C昼长时间先变长,后变短 D正午日影先朝北,后朝南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夏至日时太阳高度大小与某日太阳辐射强度曲线图。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据此回答46题。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可能是A.昆明 B.重庆 C.武汉 5.该城市的昼长大约为A.10小时08分 B.11小时25分 6.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图中a、b之间可能发生的天文现象是A.日偏食 B.日环食 C.日全食 下图中曲线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79题。7该地可能位于为 A0

3、B15SN8图中、四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该地正午时物体影长周年变化是 A BC D9当该地日出时间达一年中最早时 A强冷空气在我国广大地区频繁活动 B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C圣地亚哥正值干季 D长江口海域盐度比平均值偏低太阳高度90hmx6yn北京时间(时)6月22日12月22日下图反映6月22日和12月22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乙地是甲地关于地心的对称点。据此回答1012题。10.h的值是A.2326 B.4652C.6634 D.430811. n与y的关系是A.y=12n B.y=24nC.y=36n D.y=48n12.乙地6月22日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分别为 A.n,m B.y,x

4、 C.12x,12y D.12m,12n如图所示,图中实线交点O地位于北半球某地,实线PL为纬线,OQ为经线,据此回答1315题。 13图中虚线PQL为O地标杆顶端某日日影轨迹,则当日可能是A一年中白昼最长的季节B一年中黑夜最长的季节C一年中昼夜等分的季节D一年最冷的季节14若图中虚线PQL为晨昏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O地太阳高度一定为90oB此时O地地方时一定为12点CP、O两地昼长时间一定相同 DP、Q两地自转角速度一定相同15若图中虚线为等温线,按一般规律推断,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AO地可能为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BO地可能为山地,温度低于平地CO地可能为海洋,附近有暖流经过 DO地可

5、能为夏季的内陆,P、L位于沿海下图为沿回归线的地球板块剖面示意图,P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a、b、c、d、e表示板块边界)。读图回答1618题。16.图中所示的板块边界中,属于生长边界的是A.a和b B.c和d C. a和e 17.在图中各板块边界的东西沿海海域附近,常年盛行寒流的是A.a B.b C.c 1A.西侧是热带沙漠气候,东侧是热带草原气候 ,东侧是热带草原气候,东侧是热带季风气候 下图中的虚线为等深线,图中M点为中国的钓鱼岛。回答1920题。19左图中AB线的剖面图是右图中的A B C D20下列有关钓鱼岛的表述正确的是位于中国大陆的大陆架上 属中国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附近海域石油

6、、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图上AM实际距离大于300KmA B C D读山谷风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回答21-23题。2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此图出现的时间是夜晚,此图出现的时间是白天,此时吹山风,此时吹谷风。A B C D22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减C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23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周

7、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读下图,回答2425题。24关于图中X、Y代表的气压系统及其气流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AX是反气旋,气流呈顺时针旋转 BX是低压,气流呈逆时针旋转CY是反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旋转 DY是高压,气流呈顺时针旋转25图中X附近的锋面给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带来的天气现象可能是A天气晴朗,温度升高 B降雨、刮风、降温 C连绵阴雨,气压降低 D多云、闷热、无风甲乙两图分别为沿某条经线x和某条纬线y绘制的部分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回答2628题。26经线x与纬线y分别是 A 0与38N B 20E与43N C 20W与30N D 40W与50N27关于图中自然带下列说法不正

8、确的是A表示热带稀树草原带 B表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甲图自然带分布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甲乙两图中的荒漠带自然环境均是由于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致28当甲图中C区域草木枯黄时 AA处成为所在国高温中心 BB处小麦正值收割忙季 CE处气候温和湿润 DD岛西侧山坡多雪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下图甲表示我国沿87E山地雪线的变化,图乙表示我国沿29N山地雪线的变化。读图回答2930题。 29我国山地雪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位于A喜马拉雅山北坡和南坡 B冈底斯山和西藏东南部C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30图乙中地处雪线高度

9、特点与原因正确的对应关系是A纬度低,气温高雪线较低 B海拔高,气温低雪线较高C向阳坡,光照强雪线较低 D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 第卷(综合题,共40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1(10分)当前城市里,不少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缩短了楼间距离,降低了居室地日照标准,居民呼吁“阳光权”的新闻屡见不鲜。阅读下列图标材料,回答: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地日照间距城市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间距理论实际采用2134247H1516H4028118H12H3521141H1112H2636186H1617HH为住宅楼地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南北朝向)

10、(1)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以冬至作为标准日,其理由是_。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 最短的是_。(填城市代号)(2)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 北京比南京应_(宽或窄)些,原因是_。(3)某城市(纬度为45N)规划中的居民新区,设计楼高为30米,理论上其日照间距应不小于_米。(取整数)(4)甲、乙两照片为在城市某住户客厅拍摄的,时间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其中在冬至日正午拍摄的是_(填代号);该城市所在的大地形单元是_ (填代号)。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江汉平原32天文辐射是地球

11、表面不考虑大气影响、仅由日地天文关系所决定的太阳辐射。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甲:不同纬度的天文辐射年变化图乙:北半球不同纬度地面太阳辐射的年变化D(1)甲、乙两图中能表示北极点太阳辐射年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请说明判断的 依据。(4分)(2)曲线和A表示的是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同一时间曲线的值总是大于曲 线A,为什么?(2分)。(3)有数据表明南、北半球天文辐射日总量不对称,南半球夏季各纬度日总量大于北半球 夏季相应各纬度的日总量,南半球冬季各纬度的日总量又小于北半球冬季相应各纬度 的日总量。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33降水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读我国某地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由图中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分析,降水变率分布较明显的规律是什么?(2分)(2)试分析A、B两地的降水变率较小的主要原因。(4分)(3)土地荒漠化是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遏制荒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原因。(3分)3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下表为甲地区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分)年降水量(mm)415.5降水季节分配(%)春12.0夏69.6秋16.6冬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