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上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846414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上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上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上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上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上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上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上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突然间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很棒:学习自信,视野开阔,见解独特,想像丰富提起笔,行动起来吧,把你学习的快乐也传给老师,让我们一同分享。仔细审题,冷静作答。我们期待着和你们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 (2分)A、祈祷(q) 亢奋(kng) 鲜为人知(xin) 磐(pn)石 B、花圃(f) 脑髓(su) 回环曲折(q) 羸(li)弱 C、哺育(b) 遒劲(qi) 潜心贯注(qin) 讪笑(s

2、hn)D、阴霾(mi) 归省(shng) 叱咤风云(ch) 撺掇 (du)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 (2分)A、逞能 仰幕 相德益彰 石破天惊B、无垠 巴望 家喻户晓 迫不急待C、怪诞 静穆 永往直前 知足安命D、冗杂 惬意 语无伦次 义愤填膺3、下列括号内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2分)A、亘古(远古) 人迹罕至 (罕:稀少) 气冲斗牛(斗牛:星宿名)B、余暇(暇:空闲) 疲惫不堪 (堪:能忍受) 进退维谷(维:是) C、晦暗(昏暗) 略胜一筹 ( 筹:档次) 人声鼎沸(沸:开水)D、蓦然 (突然) 面面相觑(觑:看) 鲜为人知(鲜:少)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3、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里得到的乐趣,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社戏的体裁和内容与此有相似之处。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D、峨眉山月歌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巧妙,不着痕迹。此诗为诗人出蜀途中所作,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5、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感受和客观效果看,用得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2分)A、粗口成脏,话脏嘴贱寄说话粗鲁者B、让一让心畅路畅,抢一抢心堵路堵寄驾车者

4、C、带走您的垃圾,留下您的品格清洁寄语 D、先下后上能下能上,一哄而上难上难下乘车寄语6、背诵优美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尽你所知,在下面的横线上补齐所缺的名篇佳句。(7分)(1)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象,一句“ ,关山度若飞”就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一句“ ,对镜帖花黄”则细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2)“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 ,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 ”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 ”传达出

5、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赵师秀“有约不来过夜半, ”表现的是作者含而不露的寂寞心情。7、仿照所给例句,任选下面的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3分)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答:风筝: 友情: 8、综合性学习。(4分)在你阅读过的下列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从小说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任选一个角度简略说说理由。(60字以内)童年 鲁滨孙漂流记答: 二、阅读与理解(共36分)(一)阅读伤仲永,完成912小题。(共13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6、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9、在横线上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共4分,各1分)(1)世隶耕:_(2)日扳仲永:_(3)称前时之闻:_(4)受之天:_10、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

7、同的一项是( )(2分)A、借旁近与之 夸父与日逐走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C、又七年,还自扬州 屠自后断其股D、于舅家见之 但当涉猪,见往事耳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4分,各2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翻译:_。(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翻译:_。12、方仲永作诗由“_”到“_”,充分说明了_。(3分)(二)社戏(节选)(12分)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

8、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

9、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

10、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13、“回望”一词在文中结构上起_作用。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从_ 和_(感觉的角度)两方面描写所见所闻,表现了我对“社戏”的_。(4分) 14、“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

11、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2分) _ _15、在文中用_ _出表现阿发憨厚无私的句子 (2分)16、从文中双喜的所言所思,可看出他是一个_的少年。(2分)17、针对文中孩子们的行为、做法,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三)阅读门边有个位置,完成1720题。(共11分)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