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83188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通用8 篇)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 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通用 8 篇),仅 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1当前疫情防控是头等大事,师生居家生活平稳有序就是对防疫工 作的最大支持。受家长正常上班而孩子居家学习、毕业季焦虑等因素 影响,部分学生、家长情绪可能出现一定波动。现制定 _小学疫情期 间家校协同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宣传引导。班主任开好线上学生会或家长会,正面宣讲疫情防控要求,让学 生、家长在思

2、想上充分认识当前实施线上教学,是为了保障学生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为了争分夺秒、跟时间赛跑,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流调溯源、区域管控等工作,切断病毒传播链,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社会面清零后,学校将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适时组织学生返 校复课。(每班上交线上学生会或家长会的资料记录:文稿、照片。)二、心理疏导。针对摸排出的重点对象,精准做好心理疏导,稳定心态。组织摸 排所有学生、家长情绪心态,准确了解思想动态,尤其是居家无人看 护,心理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家长,要重点关注。(要建立人员名单,学校留存备查,请即刻统计并填写下发的在 线表格。)三、人文关怀。学校管理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充分体

3、谅和关爱学生,倾 听学生心声,让学生讲讲一天中最有意思、最有意义的事,给与学生 更多语言、行动上的关心,营造乐观积极的班级氛围。(各位老师每天主动询问班内 5 名孩子的情况,孩子可以通过语 音留言方式与老师沟通,也可以每天邀请几名孩子在群内交流,营造 乐观积极的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方案2一、充分认识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 的重要性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 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 周岁的农村籍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是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的共同体。强化“家、校、 社”协同育人,三者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构建关爱保护留

4、守儿 童的网络,事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福祉,事关社会和 谐稳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意义重大。各县(区)教育局、 市直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文件、省教育厅精神,高度重视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协同家庭和社会,形成 有效合力,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萍乡做出积极的贡献。二、明确“家、校、社”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的目 标任务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家、 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全面构建“家庭尽责、源头预防、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的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体系,协助建立留守儿童关

5、爱保护机 制,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到20xx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家、校、 社”协同育人机制,留守儿童接受的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课外活 动得到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环境 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身心更为健康。三、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中的重要 作用1. 建立一个学校留守儿童信息动态管理平台。各县(区)教育局 和市直中小学校要建立本校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对在校留守儿童进 行全面摸底,一人一档,如实记录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 生活状况、家庭状况和监护人状况等情况,并根据情况变化对数据适 时更新,实行动态监测。各中小学校要确保对留守儿童关爱

6、缺失的风 险和隐患掌握全面、报告及时、关爱到位、处置妥当。要重点排查义 务教育阶段辍学、家庭生活困难、存在学习或心理问题、无监护人、 身体残疾等留守儿童,及时发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分类教育 关爱与保护,精准施策。省教育厅将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公共 平台,为分类开展关爱保护、分享交流经验提供服务。2. 建立一个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阵地。各县(区)教育局和市 直中小学校要积极整合学校资源,对闲置校舍或图书室、活动室、心 理辅导室、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功能室进行改扩建,并配备完善必要的 学习生活、文化娱乐、心理辅导、网络通信等方面的设备器材,在课 余时间和节假日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文体活动

7、、心理抚慰、安 全教育等综合服务。组织学校留守儿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培训、心 理团体辅导训练等,加强留守儿童兴趣培养,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成长。 3.建设一支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队伍。建立由学校党员 干部、班主任、教师等组成的留守儿童“代理家长”队伍,通过“一 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与留守儿童建立固定的关爱联系,使孩子 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教、成长有人导、心灵有人抚。“代理家长” 要做到“五个一”,即:每天辅导帮扶学生作业一次、每周与帮扶学 生谈心一次、每月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至少联系一次,每半年对 帮扶学生家访一次。加强对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 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

8、人员关爱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鼓励引导行政 机关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热心人士、爱心家长、志愿者等,充 实学校“代理家长”队伍。各县(区)、市直学校应将教育关爱工作 列入教职工绩效考核范围,对长期从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教职 工,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时应予以倾斜。4.建立一套学校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各县(区)教育 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留守儿 童不因贫困而失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留守儿童较多的中小学校应 将留守儿童教育需求纳入教学计划,开发校本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的 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品质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 应注意教育方式,不得将留守

9、儿童标签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每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至少配备 1 名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教 师和班主任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动向,及早发现并纠正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学校全面使用江西省中 小学校学生安全提醒教育每日一播,定期邀请公安、消防、卫生、 计生、心理等部门专业人士,加强对留守儿童在防汛、防火、防溺水、 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增强留守儿童尤其是留 守女童的自我防范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建立重点时 段排查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重点时段儿童伤害风险排查、防 控、报告等制度,特别要全面加强对寒暑假等重点时段、重点事故点 和重

10、点对象的排查,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留守儿童伤害事故发生。建 立强制报告机制。学校、幼儿园及其工作人员要履行报告责任,在工 作中发现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 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 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寄宿制学校要完善 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 育管理、学习生活、心理辅导等工作制度,形成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 常态化、长效化。5.完善一系列学校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条件保障。要加强寄宿制 学校建设,确保有需求的适龄入学留守儿童能全部入住。大力改善办 学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

11、、生活环境。完善寄宿制学校图 书室、学习室、亲情电话室、娱乐活动室、课外活动场地等,同时在 宿舍生活、用餐、小组学习、课后作业、课外活动等环节,模拟家庭 情境,提倡“校中建家”,注重培养留守儿童自主生活和自主管理能 力,弥补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不足,让留守儿童在住校期间感受家的 温暖。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认 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 育一体化。加快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容量,提升城镇教育承载能力。按 照“一人一籍、籍随人走”原则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做好随迁子女的学籍转接和管理工作;落实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输 入地参加中

12、考、高考政策,消除随迁子女就学障碍,让更多的留守儿 童能够随父母进城上学。四、积极协同家庭和社会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1. 积极引导和督促留守儿童家长承担主体责任。各县(区)教育 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向家长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 法、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江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 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告知家长和学校各自应履行的 职责,增强家长自觉履行监护主体责任的法治意识。通过上门培训、 送教下乡、编发家教资料、留守儿童公共网络平台等方式,向留守儿 童家长和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授课、宣传咨询和教 育培训等活动。要加强沟通联系,督促家长和监护人高度重视留守儿 童的

13、人身安全,切实担负起假期安全责任。要督促和指导外出务工家 长平时要以各种方式经常关心留守儿童,协助学校加强留守儿童教育 和安全管理,努力化解留守儿童成长中遇到的问题。2. 强化家校合作促进协同育人。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 校要建立健全制度化的家校合作机制,完善家长委员会组织和功能, 家长委员会成员中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占一定的比例。通过家校 合作机制,加强留守儿童与受委托监护人、外出父母的有效沟通。通 过电话、视频、微信等方式,搭建“亲情关爱”平台,适时播报交流 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和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打造留 守儿童与家长的“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

14、情联系。建立假日期间定期家访制度,加强寒暑假期间对农村留守儿 童关爱保护,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利用节假日在留守儿童父母相对 集中的务工地召开家长会,如实向家长通报留守儿童情况,动员家长 回乡创业,指导外出务工家长以多种方式经常关心留守儿童。3. 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控辍保学。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 小学校要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辍学学生登记、 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发现学生逃学旷课、辍学、存在监护缺失 或不良行为等风险隐患的,要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取得联系, 提醒督促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做好劝返复学工作;对于 劝返无效的辍学学生,要及时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15、和乡镇人民 政府,并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进行标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 其保留学籍,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尽最大可能控制留守儿童失学。4. 积极协同党政部门、群团组织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开展工作,争 取民政部门对学校关爱保护工作的支持,特别是要将符合条件的特殊 困难学生纳入社会救助政策保障范围。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为 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关爱阵地的建设运转、活动开展等,提供必要的经 费保障。要积极争取人社部门支持,增加专兼职人员,解决学校教育 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人员不足问题;同时,把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作 为教师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重

16、要业绩,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要积 极争取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支持,依托群团组织现有服务 阵地、志愿者队伍等优势和力量,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 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教育关爱服务。要积极争取公益慈善类社会组 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支持,引导他 们与学校留守儿童结成爱心帮扶对子,为留守儿童奉献爱心。要依托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阵 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保护。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由政府购买关 爱保护留守儿童公益服务。有条件的中小学可派教师到乡镇(街道)、 社区(村)公共服务平台兼职,为留守儿童提供公益性教育关爱服务。五、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实施保 障1. 加强督导评价。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在当地党 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主 动开展工作。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把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作为 对下级人民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