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5817827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王爱雷 审稿人:赵德生2022年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一、教材分析 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在以往的语文教材中是没有的,其在高一整一年的学习中代表的是现代散文的意境之美。本文是一篇语言和意境都特别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品。“听听那冷雨”仅仅五个字,却调动了两种感觉(听觉与触觉),展示对“雨”的细腻感受,充满了浓浓的诗意,表述对乡情、亲情、友情等细腻的体验,给读者多维的审美感受。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及掌握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及作者纵横驰骋的联想方式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中的重要词语,学习作者纵横驰骋的联想方式的运用

2、。2能力目标:(1)品析文章极富魅力的语言,体会文中描写的优美意境。 (2) 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2)在体会语言美的同时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品味语言,感悟情感。分阶段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对作品进行鉴赏,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鉴赏方法的概括、提炼和积累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散文文体比较熟悉,但对作者不太了解,所以,对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的独特性不太理解。教师尽可能的介绍作者

3、生平及创作背景,以求扩展学生知识面五、教学方法1. 涵泳法。读者沉潜到作品的深处,对作品进行整体的反复的感受和体味,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审美韵味的把握。开放所有的感官,做到眼观其文领略其视觉美,口诵其声领略其音韵美,心惟其意领略其情理美。2. 赏析法。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关键要做到情随声出,声情并茂。要求学生对于文章(选段)的主题、结构、表达技巧及语言风格等项中的若干点进行鉴赏或分析。 3. 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4.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

4、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把握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料峭( ) 裾( )边 黔( )首 仓颉( ) 滂沱( ) 空濛( ) 蠕( )动 咬啮( ) 氤氲( ) 岑( )寂 幽黯( ) 羯( )鼓 寒濑( ) 舔舐( ) 啁啾( ) 2选出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A淋漓 蠕动 琐屑 安慰濡慕 潇潇雨歇 B. 淅沥 万籁 苔藓 忐忑不安 惊心动魂 C. 霹雹 缭绕 咀嚼 冥思苦想 皑皑白雪 D. 惊蛰 铿锵 弥漫 蠢蠢欲动 沟壑纵横 3解释下列词

5、语。 料峭: 氤氲: 岑寂: 蓊郁: 寒濑: 石破天惊:想入非非:(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1、导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自己的故乡,故乡之于我们,就如同母亲一样。曾经爱过,就永远爱着,永远不能忘怀。尽管可能会因为岁月的漂泊而变得沧桑,但那曾有的思恋,却永远不会改变。那么在这种思恋中再加上一点雨呢?一点冷冷的雨,又会怎样呢?让我们共同走入余光中的“冷雨”中,寻找那一份久违的感动。2、展示目标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题目含义?这样的题目有何好处?2、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本文的“形”是什

6、么?“神”是什么?本文如何体现的?3、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念,作者选择了“雨”作为情感表达的依托,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请大家思考讨论。合作探究1.“先是料料峭峭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2.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3.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4.“一位英雄听听那冷雨。”5可根据课堂实际灵活选用,找出共同感受不错的句子一起赏析。示例:

7、(1)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2)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3)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 (4)“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 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探究二、通读文本,勾画出你认为引用或化用了古诗的句子。(自由寻找)然后思考这些句子分别化用或者引用了那些诗句,化用或活用的作

8、用是什么?(小组讨论)(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课堂检测,见导学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预习下一课导学案。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探究点进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