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577003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下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7下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7下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7下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7下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下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下三单元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邓稼先年 级七年级主备教师段清英使用教师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对比突出人物特点的手法。学会归纳总结,找关键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教学时间 2课时

2、教学准备1. 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2.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环 节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 预习学案【预习目标】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

3、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3关于杨振宁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先 元勋xn 至死不懈xi 鞠j躬尽瘁cu 选聘pn 无垠yng 殷红y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4、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第一课时环 节 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导 入同学们,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下面就让我们展开课本,随着作者去认识这位为祖国的强大作出巨大贡献的,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板书课题,并简介作者)新 课【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

5、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

6、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

7、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作 业基础训练;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环 节 教学过程个性优化设计导 入复习导入,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新 课一:合作探究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二:研读欣赏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8、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默读第一部分。说

9、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默读第四部分

10、。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小 结本文是一篇回忆性传记,运用了如此富于变化的语言,不同于一般传记客观平淡的语言,作者是有目的的,作者借语言的变化,表达深厚的感情,告诉读者,这不是一般的传记,是功臣的赞

11、歌。作 业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板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 求学 胸怀祖国 刻苦学习 受命研制 刻苦钻研 忘我工作 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 患病去世 实践誓言教学反思:邓稼先学习目标: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应用,理解其表达效果。感受邓稼先在崇高民族理想的追求中所呈现出的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体会民族文化对人的滋养、孕育作用,激励同学们要树立个人追求的目标,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感。课前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鲜为人知( ) 任人宰割( ) 大厦( )至死不懈( ) 截然不同( ) 孕育(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家喻户晓:

12、妇孺皆知:3选词填定(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者。 ( ) A开始 B开辟 C开创 D开展(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 ) A震荡 B激荡 C回荡 D动荡学习质量测评能力提高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4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

13、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 20 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1、段中的“那”改为“这”好不好?为什么?2、段如果改为“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哪句效果好?说 说你的理由。3、段中“今天”与“一个世纪以后”似有重复,如果去掉“一个世纪以后”,表达效果有 什么变化?4、文段表现邓稼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析这样写的作用。5、简析文段在语言上的特点。【答案】:学习质量测评预习导学1xin zi sh xi ji yn2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每家每户都知道。 知名度很高,妇女儿童都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