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登建康赏心亭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76658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登建康赏心亭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2年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登建康赏心亭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登建康赏心亭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登建康赏心亭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登建康赏心亭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朱德才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是年春,稼軒由滁州知府改調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時稼軒三十五歲,南歸已逾十年,壯志依然難酬,胸中充滿鬱憤之氣。此詞為稼軒早期詞中最負盛名的一篇,藝術上也漸趨成熟境地;豪而不放,壯中見悲,力主沉鬱頓挫。詞的上片以山水起勢,雄渾而不失清麗。起韻寫水用賦筆。鳥瞰千里,水天相接,一派清秋景象,突出雄渾之美。次韻寫山用比喻,寫其風流多姿,如美人頭上碧色玉簪和螺形髮髻,突出清秀之美。獻愁供恨,倒裝句式並移情入景,變賞心悅目為滿懷愁恨。蓋江山雖然美麗多嬌,惜乎已成南北分裂之局。觸景生

2、情,在有志之士看來,不過倍增國愁而已。詞情由此轉換,自然引出眺望山水而愁恨填膺之人江南游子。落日七句寫江南游子。特色有二。一以景烘托:夕陽殘照樓頭,孤鴻哀鳴天際,生發出一種蒼涼悲壯的情調和氛圍。二出以強烈而極富暗示性的動作:把看吳者,復國壯志凌雲:欄杆拍遍者,國事難為,寥無知音。通段不言憂憤,而憂憤之情深深自見。在闊大蒼茫的背景上,呈現於讀者眼簾的是一個憂憤孤寂的愛國者的形象。就筆法而論,落日七句,文不加點,急促迫切,而又一氣呵成,有發聾振聵、震撼人心之力。就章法而言,前段獻愁供恨句轉折無人兩句煞尾,既切登臨題面,感嘆世無知音,又不明言登臨之意,為下片抒懷留出餘地。此即所謂上片煞拍住而不住,收

3、而未盡,深得作詞三昧。下片抒懷,詠嘆壯志空懷之悲,落實無人會,登臨意句意。但通篇不使一直筆,而運用三個故實曲折道來,最是辛詞當行本色處。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用張翰棄官南歸事。世說新語識鑒謂西晉張翰(字季鷹)在洛陽為官,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遂棄官南歸。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求田問舍;買田置房。劉郎,指劉備,事見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許汜見陳登,陳登久不與語,使許臥下床,而自臥大床。許汜訴於劉備。劉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王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陳登的字)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

4、床之間耶!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嘆事業未就,年華虛度。結句見世說新語言語:晉朝桓溫北伐,途徑金城,見當年手植柳樹已有十圍之粗,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人論辛詞,素有掉書袋之譏。實則不然。中國古典詩詞向有用事傳統,關鍵不在用事與否與用事多少,而在所用是否得當。稼軒此詞之用事,顯然屬成功之列。它不只增加了句意的容量,使內蘊更為豐厚,而且用來貼切而不流於生僻。特別是連用三事而手法錯綜多變,讀來更覺文情搖曳,姿態靈動。休說三句系反用故實,怕應三句正面取意,而可惜三句則作半面語縮住,寄人何以堪於言外,最富韻味。要之,非如此用筆,不足以體現一波數折、一唱三嘆那種迴腸蕩氣之美,此即上文所稱豪而不

5、放。不學張翰秋風思歸,鄙棄許汜求田問舍,是反襯自身復國壯志。可惜流年筆鋒陡轉,年華虛度,壯志難酬,此即上文所謂壯中見悲,或謂由壯而悲。或曰僅此一意,何需如許筆墨?此正是慢詞有別於小令處。令詞主含蓄精練,慢詞則尤重鋪敘,即以賦法為詞。至若如何鋪敘,則因人而異,因篇而殊,各具特色。此篇賦登臨之意,十二句而疊用三故實,卻又並非平鋪直敘或一瀉無餘,而是極盡翻騰變化、沉鬱頓挫之能事,語盡意不盡,意在言外,耐人尋味。故海綃說詞謂此詞縱橫豪岩,而筆筆能留。譚評詞辨也說:裂竹之聲,何嘗不潛氣內轉。詞的終拍,怨無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也別具深婉之旨。以美人烘托英雄,乃傳統美學情趣,但用來卻有正側、虛實之別。

6、蘇東坡赤壁懷古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係側面實寫。蓋小喬為周瑜之妻,實有其人,赤壁破曹時尚在,詞以美人襯托周郎談笑破敵的英雄氣概和風采。辛詞不同,屬正面虛寫。蓋細究其意,實無人可托,也並無美人來為己搵淚。對此,既不能視為欠嚴肅,又不能解得太實太死,如有人以為英雄之淚本應灑向沙場,而今只能讓妓女來擦。我以為,此處應理解為無人撫慰志士之心,唯有獨自哀傷。要之,乃世無知音之嘆。如是,則既與上片一結無人會,登臨意,詞脈貫通,詞意拍合,從而通篇融成一氣,又使詞作融入一種剛柔相濟之美,生發出一種當行本色的審美情趣。(引自中國文學名篇鑒賞辭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2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