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初级)--复习资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5765957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初级)--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初级)--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初级)--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初级)--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初级)--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初级)--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初级)--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1、体育的概念广义的体育,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体育包括:竞技体育、狭义的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狭义的体育,亦称体育教育,是指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2、体育的功能 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情感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注: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健身功能、娱乐功能。3、我国体育的目的: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社

2、会主义服务。4、我国体育的任务:(1)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延长工作年限,使人健康长寿。(2)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4)进行思想品德教育。5、体育手段的定义和特点: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体育手段具有历史性、国际性、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体育手段的分类:(1)健身性手段。这类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健身、康复和预防疾病。如:健身走、太极拳、气功以及各种徒手的和轻器械的练习(如健身操、广播操)等。(2)健美类手段。这类手段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健身,而且是为了健美。如:艺术体操、健美操

3、。花样滑冰、舞蹈等。(3)娱乐类手段。这类手段的主要目的是玩、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如弈棋、游泳、康乐球、高尔夫等。(4)竞技类手段。这类手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机体的竞技能力(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竞技运动项目都属于此类。(5)冒险类手段。这类手段的主要目的既不是为了健身,也不是为了健美,而是为了锻炼人的体能、胆量,满足探险、创造奇迹的需要。如:乘气球飞跃大西洋,只身驾驶太阳能游艇横渡太平洋,蹦极等。6、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体育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2)体育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达4亿人,占总人口的30%左右)。第二章1、社会体

4、育:社会体育是指社会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大众普及性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的分类:按参与人群的职业划分,有职工体育、家庭体育、青少年体育、中老年体育;按活动分布的地域划分,有城市体育、城镇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等;按体育活动的内容划分,有现代体育、传统体育;按人群的动机划分,包括健身体育、康复医疗体育、健美体育、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防卫体育等。2、社会体育的特点: 对象的广泛性、时空广阔性、目的和内容的多样性、组织的灵活性、参与的自愿性。3、社会体育的作用: 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需求、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4、

5、社会体育指导员: 是指在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社会体育分类:社会体育指导师、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1年,颁布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标志社会体育工作迈向新阶段。到2012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争取达到65万人。5、建立证书制度的意义: (1)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和建设(2)是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市场和保障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3)能够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和地位。(4)有利于体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监控管理。6、赔偿金: (1)无故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2)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

6、作时间工资报酬的。(3)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支付劳动者工资的。(4)解除劳动者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7、劳动合同应具备: (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责任8、劳动合同法: (1)试用期合同不能超越六个月。(2)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3)国家实行劳动者每天工作不多于8小时,每周不多于44小时,并且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4)工作日劳动者加班应支付150%,休息日200%,节假日300%。9、体育道德: 体育道

7、德是调整体育活动和体育工作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道德为增强公民的身心健康服务,它处于核心的地位。10、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1)热爱体育,乐于奉献。(2)热忱服务,尽职尽责。(3)坚持科学文明,反对迷信。(4)钻研业务,勤于进取。(5)团结协作,互相尊重(6)遵纪守法,诚实公平。11、礼仪: 礼仪含义是指从尊重对方出发,在与他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的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 体育礼仪的主要内容:各类体育工作者和参与者的风姿风度、各类体育仪式规范和体育礼貌礼节规范。体现各类体育工作者和参与者风姿风度的内容包括体

8、育服饰、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言论谈吐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言论谈吐:(1)声音美、礼貌称呼、礼仪用语(P43)。第四章1、细胞与细胞间质: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叫原生质,组成原生质的元素有C,H,O,N,O,S,K,Na,Cl,Fe,Ca,Mg,Zn等。人体的化合物有两种,一类是无机物,如水、无机盐等。一类是有机物,如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成分。细胞是作为人体构成、发育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构成。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叫细胞间质,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即纤维和基质)和不断流动的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他们起保护

9、、联系、支持、营养细胞的作用,同时是细胞生存的微环境。2、组织 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由细胞间质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细胞群体,成为组织。 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3、系统: 几种器官依次配合在一起,完成生命活动的一定功能,从而构成系统。 分为:运动、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感官、内分泌系统。4、运动系统: 第五章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状态的含义应包含至少4个维度:认知、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2、心理健康的意义: (1)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及学习、工作效率的提

10、高。 高焦虑、中焦虑、低焦虑。三中状态中,中等焦虑的学习成绩显著于另外两种,而高焦虑的最差。 (2)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人不断适应环境和适应现代社会。 (3)心理健康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3、压力与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压力可理解为:由紧张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功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人对压力的反应有3个典型的阶段:(1)警报和动员。(2)抵抗阶段(3)衰竭和崩溃阶段 对心理压力有着“放大”或“缩小”的作用,其中,认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应付:是指人们为了防止生活压力对自己的伤害而做出的努力。 有人把应付分为:主动认知、主动行为和回避型应付。 应付还可分为

11、:情绪定向应付和问题定向应付。4、挫折与心理健康: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紧张、焦虑、抑郁、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5、身体锻炼: 长期的身体锻炼与一次性身体活动都可产生良好的情绪效益。 长期的身体锻炼安排一般搜持续10-12个月,一次性身体活动是指持续时间为30分钟左右的运动活动。 长期的身体锻炼的情绪效益:(1) 与心理的自我良好感:心理自我良好感与运动有正相关的关系,积极参与身体锻炼着比不运动者的自我感受和评价积极,其中女子较男子相关程度更高。(2) 对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6、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摧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

12、动因或内部动力。 动机和行为既可以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引起,但往往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7、获得身体锻炼较大心理效益的方法: (1)选择令人愉快和感兴趣的活动。(2)选择有氧运动或者有节奏的腹式呼吸的运动。(3)选择回避人际竞争的运动。(4)选择自控型的运动。8、影响坚持锻炼的因素: (1)早期锻炼史。(2)闲暇时的动与静。(3)现有健康水平。(4)吸烟与不吸烟。第六章1、身体素质: 定义: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机能能力。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2、力量素质: 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学基础:(1) 肌肉体积。(2)神

13、经调节机能。(3)肌纤维的组成。发展力量素质的原则:(1)进行力量素质锻炼。(2)要正确选择训练手段。(3)合理安排各种力量训练的顺序。(4)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5)力量练习要保持经常,做到循序渐进。(6)超过负荷原则。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1) 最大力量的训练。基本要求:(1)强度:通常本人最大负重的2/3(即60%-80%)以上的负荷。(2)重复的次数与组数:在多数情况下采用812次的重复次数,这样肌肉可得到较长时间的刺激,有利于肌肉体积的增大。一般地讲,每一次力量训练课可安排10-15组的练习。(3)组间间歇时间。(4)肌肉的工作方式。 (2)相对力量训练。 (3)速度力量的训练。

14、3、耐力素质: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1)呼吸机能。(2)血循环系统。(3)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有:(1)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如持续跑、变速跑、变换训练环境的越野跑、间歇跑;(2)长时间活动,出跑以外的其他周期性运动,如游泳、滑冰、自行车、划船等;(3)长时间重复做某一非周期性运动,如排球训练中经常做的滚球救球练习,篮球训练中的各种不规则活动、跑的练习;(4)各种长时间的游戏;(5)循环练习等4、有氧耐力训练 (1)连续训练方法:强度,对一般练习者心率应控制在130-150次/分,训练有素的练习者心率应控制在145-175次/分之间。负荷数量,负荷数量要尽可能多,如连续跑课坚持

15、2小时,至少也要坚持20分钟以上。 (2)间歇训练法(P92)5、无氧耐力训练: 强度:一般应使心率达到180-190次/分 负荷数量: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课控制在30秒2分钟之间。 重复练习的次数与组数 间歇时间6、ATP-CP系统供能的训练: 强度、练习的供能时间、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大约4-5次)、间歇时间(一般1-2分钟)。7、速度素质的练习:(1)提高反应速度练习。(2)提高动作速度。(3)提高位移速度。8、柔韧速度的: 决定柔韧素质的因素:(1)运动器官的结构,包括关节的骨结构;(2)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大小。(3)髋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其中第三个因素对柔韧素质的影响最大。第七、八、九章第十章1、一天内身高的变动在1.5厘米左右。清晨起床时最高,夜晚最低,因此在清晨或上午测量身高为宜。2、体重:即身体的身高,是人体横向发育的整体指标。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