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762123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一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一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一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一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回归分析“回归”一词的由来1889年,英国著名统计学家Francils Galton在研究父代与子代身高之间的关系时发现:身材较高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较高,但这些孩子的平均身高并没有他们父母的平均身高高;身材较矮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较矮,但这些孩子的平均身高却比他们父母的平均身高高。Galton把这种后代的身高向中间值靠近的趋势称为“回归现象”。后来,人们把由一个变量的变化去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的方法称为“回归方法”。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1. 函数关系和统计相关关系在一个实际问题中会遇到多个变量,可将其区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又可分为两类:函数关系和统计相关关系.

2、函数关系:自变量的取值确定后,因变量的值就完全确定. 如圆的半径与圆的面积就构成函数关系.统计相关关系:自变量的取值确定后,因变量的值并不完全确定;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又可发现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关系,这时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构成统计相关关系. 如(1)商品定价与该商品的销售量;(2)日期与某地的日平均气温;(3)父母身高与儿子成年后的身高;上述自变量与相应因变量之间都构成统计相关关系.2.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就是一种研究自变量(是可控变量时)与因变量(随机变量)之间的统计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一组观测数据出发,寻找一个函数式,将变量

3、之间的统计相关关系近似表达出来,这个能近似表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函数,称为回归函数.3. 回归的分类依照回归函数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和非线性回归(Nonlinear Regression);依照回归函数是一元函数还是多元函数,又可分为一元回归(Simple Regression)和多元回归(Multiple Regression).5.1 一元线性回归中的参数估计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与主要问题(1) 一元回归的数学模型 一元回归模型:设是一元可控变量,是依赖于的随机变量,二者具有相关关系,通常称为自变量或预报变量;为因变量或响应变量.

4、设想的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能够决定的,记为;另一部分是由其它未加考虑的因素(包括随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看作随机误差,记为,且有理由要求. 故有 (5.1-1)称(5.1-1)式为对的一元回归模型,为回归函数;其中,称为回归方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若进一步假定回归函数为,且存在,则有 (5.1-2)称(5.1-2)式为对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均为未知参数,称为回归系数,而,此时回归方程是线性方程,称为回归直线.一元正态线性回归模型:应用中,为对回归方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还假定,于是模型(5.1-2)化为 (5.1-3)称(5.1-3)式为对的一元正态线性回归模型,此时.为研究与之间的内

5、在关系,在的点上,做次独立试验,得到,于是有点. 画出散点图,如果这个点(很大时)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直观上就可认为与的关系具有(5.1-3)式的模型。将视为的子样值,模型(5.1-3)又化为 (5.1-4)显然此时有,且当时相互独立.由求出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后得到直线方程,称为经验回归直线.图1,图2(2)一元线性回归的主要问题对未知参数的估计;对参数及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对因变量的预测。对未知参数的估计的最小二乘估计 已知与试验值 ,构造的试验值与理论回归值的离差平方和 (5.1-5)以使取得最小值的为的估计值,称之为最小二乘估计. 为此,令于是有关于的线性方程组 (5.1-6)(5.1-6

6、)式的解是由容量为的子样值得到的,只在这个点处的试验值与理论回归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因此,解不是的真值,只是估计值。故有 (5.1-7)其中,. (5.1-7)式称为正规方程组. 解得 (5.1-8)(5.1-8)式中的称为未知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于是经验回归直线,即:经验回归直线恒过点.的矩估计,则可用的子样均值去估计其母体均值,即有.但,其中未知,以其最小二乘估计代替,于是的矩估计为 (5.1-9)其中称为残差平方和。将(5.1-8)式中的代入,得 (5.1-10)于是 (5.1-11)估计量的另一组表达式记,则(5.1-8)(5.1-10)(5.1-11)式分别化为 (5.1-8) (5

7、.1-10) (5.1-11)未知参数估计量的分布对于一元正态线性回归模型(5.1-4)有定理5.1.1:. 即(5.1-8)式中的估计量分别是的无偏估计.定理5.1.2:,且分别与相互独立。(说明:二次型中的满足正规方程组(5.1-7),即有2个独立的线性约束条件,故自由度是)。,从而,即矩估计只是的一个渐近无偏估计.为纠偏,令,则,即是的一个无偏估计.定理5.1.3:.(由定理5.1.1、定理5.1.2及分布定义可以证得)定理5.1.4:.子样相关系数及意义为刻画点之间线性关联程度,(1)定义:即可以证得.(2)意义:故越接近1时,越接近0,说明线性回归分析的效果越好;特别,当时,说明观测

8、点全部落在经验回归直线上。例5.1.1 测量上海市13岁男孩的平均体重,得到如下数据:年龄(岁)1.01.52.02.53.0平均体重 (kg)9.7510.8112.0712.8813.74又设, , 且相互独立,.(1)求的最小二乘估计;(2)求残差平方和,标准差的估计,子样相关系数.解:先画散点图X=1.0 1.5 2.0 2.5 3.0;Y=9.75 10.81 12.07 12.88 13.74;plot(X,Y,ro)(1)由于,,. 故于是经验回归直线为.可以将经验回归直线与散点图画在一起.hold ony=7.83+2.01*X;plot(X,y,b-)(2)可见这组数据下的年

9、龄与平均体重的线性关联程度很高。例5.1.2 (P222Ex5.1) 过原点的一元回归的线性模型为,其中之间独立,且. 试由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用矩法估计.解: 回归模型为,故满足,离差平方和为求使成立的,令 其中:,. 的矩估计:,则的矩估计为例5.1.3 (P224Ex5.7) 具有重复试验一元线性回归表述如下:对做次试验,在每一个上对作次试验,其观察值为,而. 一元回归的线性模型为,且相互独立,试求的最小二乘估计。解:,离差平方和为求使,令即亦即简记为解此正规方程组得由下表易求的值,得到经验回归直线.例5.1.4 (P224Ex5.8) 对自变量和因变量都分组的情形,经验回归直线的配置方法

10、如下:对和作次试验,得对试验值,把自变量的试验值分成组,组中值记为,各组以组中值为代表;把因变量是试验值分成组,组中值记为,同样各组以组中值为代表。若有对,.试求的最小二乘估计。解:设,则,离差平方和为求使,令即亦即解此正规方程组得其中:,.由下表易求的值,得到经验回归直线. 例5.1.5 (P224Ex5.9) 解: 51015202530354010021300176.5120343120014051083220160161114401804190055 8118652于是,经验回归直线为.车辆制冷与空调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车辆隔热壁、制冷方法与制冷剂、蒸汽压缩式制冷一简答题1. 什么是隔热

11、壁的传热系数?它的意义是什么?答:隔热壁的传热系数指车内外空气温度相差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一平方米热壁表面积所传递的热量。可以概括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温差传递的热量。 它可以表示出车体隔热壁允许热量通过的能力,愈大,在同样的传热面积与车内外温差的情况下,通过的热量就愈大,隔热性能就愈差。2. 热量是如何从隔热壁一侧的空气中传至另一侧空气的?答:热量从隔热壁一侧的空气中传至另一侧的空气中,其传热过程可以分为:1)表面吸热热量从一侧的空气中传至隔热壁的一侧表面;2)结构透热热量从隔热壁的一侧表面传至另一侧表面;3)表面放热热量从隔热壁另一侧表面传至另一侧的空气中。3. 如何改善隔热壁的性能

12、?答:(1)尽可能减少热桥;(2)不同材料必须完全密贴;(3)减少漏泄;(4)选用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4.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各有何作用?答: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中,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是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四大件。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其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压缩机是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冷凝器是放出热量的设备,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功所转化的热量一起传递给冷却介质带走。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数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大部分。实际制冷系统中,除上述四大件之

13、外,常常有一些辅助设备,如电磁阀、分配器、干燥器、集热器、易熔塞、压力控制器等部件组成,它们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5. 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汽化过程是蒸发吗?蒸发与沸腾有什么区别?答:是。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是汽化的又一种形式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 液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液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液体温度保持不变。6. 制冷剂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中,热力状态是如何变化的?答:制冷剂蒸汽由蒸发器的末端进入压缩机吸气口时,压力越高温度越高,压力越低温度越低。制冷剂蒸汽在压缩机中被压缩成过热蒸汽,压力由蒸发压力P0升高到冷凝压力Pk。为绝热压缩过程。外界的能量对制冷剂做功,使得制冷剂蒸汽的温度再进一步升高,压缩机排出的蒸汽温度高于冷凝温度。过热蒸汽进入冷凝器后,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先是散发出一部分热量,使制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