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10 化学实验专题综合检测 苏教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76135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10 化学实验专题综合检测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10 化学实验专题综合检测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10 化学实验专题综合检测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10 化学实验专题综合检测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10 化学实验专题综合检测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10 化学实验专题综合检测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10 化学实验专题综合检测 苏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10 化学实验专题综合检测 苏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是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数据,其中正确的是()A用25 mL量筒量取12.36 mL盐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8.75 g食盐C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D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NaOH溶液23.10 mL解析:选D。本题考查常用仪器或用品的精确度,量筒和托盘天平的读数只读到一位小数;广范pH试纸只精确到整数;而滴定管的读数要读到两位小数,故选D。2(2018渭南模拟)下列图示中有关操作或说明正确的是()ABCD答案:C3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

2、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B石蕊、酚酞等酸碱指示剂均可用作中和滴定的指示剂C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都应垫上滤纸称量D滴定管以及容量瓶在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解析:选D。A项,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可以垫上石棉网加热,错误;B项,一般不用石蕊作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错误;C项,若称量腐蚀性药品需用小烧杯,错误。4下列有关实验误差分析中,错误的是()A中和滴定实验中,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没有用待测液润洗,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用润湿的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测定结果不一定有误差D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将碱液缓慢

3、倒入酸溶液中,所测中和热值偏低解析:选B。A项,中和滴定时锥形瓶无需用待测液润洗,正确;B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液面低于刻度线,V偏小,c(B)偏大,错误;C项,用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相当于把原溶液稀释,中性溶液中加水pH不变,正确;D项,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若将碱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会造成热量的散失,导致所测中和热值偏低,正确。5(2018甘肃高三第一次诊断)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H2B用图2所示装置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C用图3所示装置验证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D用图4所示装置蒸干AlCl3溶

4、液制备无水AlCl3解析:选C。图1,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错误;B项,Na2CO3与CH3COOC2H5互不相溶,只需要分液即可分离,错误;D项,蒸干AlCl3溶液得不到无水AlCl3,因为Al3会发生水解,错误。6(2017高考全国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 molL1 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 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

5、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Ksp(AgCl)解析:选C。向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Fe3完全转化为Fe2,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可证明还原性:FeFe2,A项正确;燃着的金属钠能在装有CO2的集气瓶中反应生成Na2CO3和C,说明CO2具有氧化性,B项正确;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确定NH4HCO3的酸碱性,C项错误;根据题中描述可知黄色沉淀为A

6、gI,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AgCl析出,可证明Ksp(AgI)Ksp(AgCl),D项正确。7(2018洛阳统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编号预期目的实验操作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滴入酸性KMnO4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证明SO2具有漂白性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比较铜与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液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将CO2通入Na2SiO3水溶液中A.BC D解析:选D

7、。可根据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正确;CH2=CHCHO中的碳碳双键和醛基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苯酚与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能溶于苯,无法通过过滤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错误;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不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错误;用石墨作电极电解含Cu2和Mg2的溶液,阴极只析出Cu,说明Cu2的氧化性强于Mg2,则Cu的金属性弱于Mg,正确;将CO2通入Na2SiO3水溶液中生成H2SiO3沉淀,说明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的酸性,而H2CO3和H2SiO3分别为碳元素和硅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8、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强,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8(2015高考全国卷)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中溶液滴入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中物质中物质预测中物质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解析:选D。A项,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再与Na2CO3分步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因此开始阶段滴加稀盐酸,中不产生气泡。B项

9、,常温下,浓硝酸与铝条发生钝化,铝条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层铝与浓硝酸继续反应,中观察不到产生红棕色气体的现象。C项,将AlCl3溶液滴加到浓NaOH溶液中,由于NaOH过量,发生的反应为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得不到大量白色沉淀。D项,KMnO4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H2C2O4溶液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由于MnO被还原为Mn2,中KMnO4 酸性溶液逐渐褪色。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60分)9(15分)硫酸锌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医药领域。工业上由氧化锌矿(主要成分为

10、ZnO,另含ZnSiO3、FeCO3、CuO等)生产ZnSO47H2O的一种流程如下:(1)步骤包括酸浸和过滤两个操作。酸浸时,需不断通入高温水蒸气的目的是_。过滤时,为防止堵塞,过滤装置需经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其清洗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步骤中,在pH约为5.1的滤液中加入高锰酸钾,生成Fe(OH)3和MnO(OH)2两种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步骤所得滤渣C的主要成分是_。(4)取28.70 g ZnSO47H2O加热至不同温度,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步骤中的烘干操作需在减压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680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aZnObZn3O(SO4

11、)2cZnSO4 dZnSO4H2O解析:(1)通入高温水蒸气目的是升高温度,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以加快反应速率;在步骤中硅酸锌与硫酸会产生硅酸胶状沉淀,影响过滤。(4)从图中可以看出ZnSO47H2O受热易分解,所以干燥时应减压降温干燥。此题可以根据热重分析的一般思想,用排除法得到答案。B点物质为ZnSO4,D点物质为ZnO,由此得到C点物质为Zn3O(SO4)2。当然也可以用代入法解决。答案:(1)升高温度,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以加快反应速率H2SiO32NaOH=Na2SiO32H2O(2)3Fe2MnO8H2O=3Fe(OH)3MnO(OH)25H(3)Cu、Zn(4)降低烘干的温度,防止

12、ZnSO47H2O分解b10(15分)(2018临川高三模拟)某课外小组欲探究在适当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SO2与O2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成分。已知:沸点:SO2为10 ,SO3为45 ;SO3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产生酸雾;98.3% H2SO4可以吸收SO3和酸雾。提供的药品:Na2SO3固体、10 mol/L H2SO4、催化剂(V2O5)、KMnO4固体、蒸馏水、0.5 mol/L BaCl2溶液、98.3% H2SO4、2.0 mol/L NaOH溶液、品红溶液等。(1)该小组同学用Na2SO3固体与10 mol/L H2SO4混合制取SO2。发生装置应该选用下图中_装置(填字母)。(2

13、)若选用上图中B装置制O2,反应的方程式是_。(3)该小组同学为检验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成分,设计如下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c中盛放的试剂是_;e中盛放的试剂是_,其作用是_。某同学提出用饱和的Na2SO3溶液代替98.3%的浓 H2SO4,请你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若可行不必说明理由;若不可行,简述其理由:_。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用Na2SO3固体与10 mol/L H2SO4混合制取:Na2SO3H2SO4(较浓)=Na2SO4SO2H2O,反应条件是常温,分液漏斗上有活塞,能通过控制滴加硫酸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的速率,所以选C。(2)B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提供的药品能制取氧气的是高锰酸钾,所以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是加热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