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马头古镇调查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574809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马头古镇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淮安马头古镇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淮安马头古镇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马头古镇调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安码头镇 淮安马头古镇调查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071盛祝鑫 指导教师徐永战 地理位置 对于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 之誉。而马头镇就位于这片富饶之地。 码头镇面积3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2.1万亩 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4个村民小组有7872户24953人。码头镇是历史文化古镇境内历史人文遗存众多主要有韩信故里、漂母墓、枚乘故里、码头官巷、惠济祠等。 韩信故里位于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境内。淮阴那是还叫淮阴后改名淮安下同因居淮水之南而得名自秦置县公元前221年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

2、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上的重要都市之一。淮阴自古名人辈出素有“九省通衢”、“入京孔道”之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长卿、苏轼等历代文人墨淮安码头镇 客在古淮阴留下许多华美的词章。淮阴县治所在地设在码头镇因此码头是古淮阴的代名词这里古迹甚多历史上寺庙达81处之多。著名的大军事家韩信就出生于这里。如今码头的历史遗迹得到很好的修复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像陈封千年的美酒韩信故里位于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境内。淮阴因居淮水之南而得名自秦置县公元前221年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上的重要都市之一。淮阴自古名人辈出素有“九省通衢”“入京孔道”之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长卿、苏轼等历代文人墨客在古淮阴留

3、下许多华美的词章。淮阴县治所在地设在码头镇因此码头是古淮阴的代名词这里古迹甚多历史上寺庙达81处之多。著名的大军事家韩信就出生于这里。如今码头的历史遗迹得到很好的修复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像陈封千年的美酒 “淮阴故城”牌坊告诉大家码头镇到了后边的亭子叫“龙亭”康熙38年1699康熙第三次南巡在此亲自测量水位制定治河方案实施后水患得到有效治理。事后河道官员建亭纪念。原龙亭早已毁坏此为1998年重建。韩信故里广场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取意八卦。广场大门前的是两座石阙它是从烽火台。望哨演变而来是汉代将军威严淮安码头镇 的象征大门两侧的石柱如同两列勇猛威严的士兵寓意将军统帅千军万马。故里大门形状上部呈八字

4、型寓意大将军威风八面韩信故里喜迎八方来客大门内侧形状像庙宇寓意韩信用兵变化莫测、神机妙算。大门上“韩信故里”鎏金大字是百岁老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99岁高龄时题写的。韩信仗剑从军在楚汉相争中他纵横沙场战必胜攻必克为刘邦成就帝业立下赫赫战功。人们称他为“兵仙”国外学者称他是 “冷兵器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 他的文韬武略从何而来的呢传说甚多但无史籍可考传说他曾拜甘罗为师。在此地往东北一里许为古甘罗城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老受封在此筑城而居淮阴故城又称为甘罗城。年轻时的韩信向他讨教学习终成一代兵仙。前面大家将要踏上的这座桥叫“访甘桥”就是当年韩信拜甘罗为师向甘罗求学经常路过的桥。韩信八年沙场征战成就汉朝江山

5、功成名就心系故里前面这座桥就是“涉淮桥”。过“涉淮桥”即是“落叶岛”意取韩信功成名就落叶归根。“落叶岛”旁边的亭子叫“千金亭”立于韩信湖之中。这是一座秦汉风格的双层飞檐四角亭。韩信被封为楚王荣归故里为报漂母当年一饭之恩欲送给漂母千金。可惜漂母已故因此“一饭千金”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后人为弘扬“助人为乐”和淮安码头镇 “知恩必报”之美德特建“千金亭”。亭额“千金亭”三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所题两侧立柱上对联为“爱心本无价然诺足千金”。韩信湖东侧的土山即“信缘山”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封。传说赵匡胤千里送京娘途经码头镇时因旅途劳累而患病请多诸医生诊治都不见效后有一高士叫他围绕这座土山跑九十九圈。于

6、是兵士就架赵匡胤跑得大汗淋漓回去休息第二天病果然好了他当上皇帝后即封此山为“信缘山”以表谢意。在山的峰谷处有中国碑林史上的名碑“娑罗树”碑“娑罗树”即是“菩提树”。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终于大彻大悟后来佛教把菩提树奉为圣树、吉祥树。唐开元十一年723年著名书法家、海州刺吏李邕来淮阴故城见娑罗树“婆娑十亩蔚映千人”欣然而作娑罗树碑记。咸丰清河县志记载“娑罗树碑在淮阴县南二百步”。该碑早已没有了宋朝时有拓本明朝淮安知府陈文烛从吴承恩家寻访到吴承恩就是那位写西游记的大文豪鉴定为真迹。现在游客看到的就是依据旧拓本而重刻的石碑。“胯下之辱”的成语典故家喻户晓 “胯下桥”就是众所周知的韩信胯

7、下受辱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有一天一个为屠夫的青年在街上拦住了韩信淮安码头镇 说“你身上总是带着宝剑究竟有什么用你虽长得高大却是个胆小鬼你有胆量就用剑刺我如果不敢就从我裤裆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打量他一番便趴下身子从他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看热闹的人都认为韩信是个懦夫。后人为称颂韩信能屈能伸的气概立胯下桥以表纪念。据宋地方志记载遗址在钓鱼台东侧不远处原有小桥墩筑有券门门前有碑上刻“韩信胯下受辱处”。此处为1993年重建的“胯下桥”桥为拱形中有一亭东西两侧各有一副对联曰“书剑机锋藏胯下曲伸道理贯寰中”“一池存无双国士十年展万古胸襟”。赞扬了韩信志存高远、忍辱负重、不与小人同识的阔大胸怀。 漂母墓位于淮阴县码头镇东约三华里处俗称泰山墩。北魏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注.淮水中写道“淮阴故城东西两冢冢坟墓西者漂母冢也周回数百步高十余丈。”现墓直径50米高20米仍显得格外壮观。墓北部有石碑两方其一碑高1.25米宽0.6米建于民国十九年正碑上刻“漂母墓”三字并有附文记载漂母食信于淮阴的事迹。 码头镇是历史文化古镇境内历史人文遗存众多古镇古色古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