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土对公路危害的浅析及处理措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741924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渍土对公路危害的浅析及处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盐渍土对公路危害的浅析及处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盐渍土对公路危害的浅析及处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盐渍土对公路危害的浅析及处理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盐渍土对公路危害的浅析及处理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渍土对公路危害的浅析及处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渍土对公路危害的浅析及处理措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渍土对公路危害的浅析及处理措施摘要:对公路的路基路面进行养护是为了保持路况的完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 命,是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的基本条件。本文阐述了盐性及盐渍程度、土的颗粒组 成及细粒特性、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通过盐渍土对路基路面、混凝土结构物的危 害现场调查,综合施工经验,提出了对盐渍土进行处理的措施。关键词:盐渍土、危害、防治措施一、前言近几年,我国道路建设步伐在不断的加快,各种路面病害情况也在不断出现, 其中对盐渍土使得公路路基路面出现危害问题必须加以重视。盐渍土是指含盐量超 过一定数量的土。盐渍土是土层盐渍化工程的产物,在公路工程中,主要是指地表 土层1米厚度内,易溶盐含量平均大于或等

2、于0.3%的含盐土层。盐渍土属特殊土类, 因为它具有一般土所没有的特点,不能按一般土来对待。因此,只有不断分析盐渍 土对公路路基路面危害的处理方法,才能保证道路的质量。二、盐渍土的主要特点1、盐渍土的三相组成与一般土不同,常规土体的三相组成是由气相一空气、 液相一水、固相一土颗粒所构成。但是,盐渍土的三相组成由气相一空气、液相- 溶液、固相一土与盐结晶的混合体所构成。液相中含有盐溶液,固相中含有结晶盐, 尤其是易溶的结晶盐。也就是说,盐渍土的液相与固相会因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转 化。2、盐渍土中的盐遇水溶解后,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指标均会发生变化,其强 度指标明显降低。3、盐渍土中的盐浸水后,因盐

3、溶解盐渍土中的水携盐上聚,使路基次生盐渍 化,造成路基溶陷与潜蚀、路面翻浆、盐胀、溶陷及路面不规则变形、沥青面层起 皮、脱落、网裂和坑洼等问题。4、盐渍土中的岩溶液会导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材料腐蚀。腐蚀程度取决于 材料的性质和状态以及盐溶液的浓度等。三、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含有不同盐类的盐渍土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盐渍土根据含盐的溶解度不 同可分为:易溶盐盐渍土、中溶盐盐渍土和难溶盐盐渍土。我国的盐渍土绝大部分 属易溶盐盐渍土,部分地区分布有中溶盐盐渍土。难溶盐的盐类基本不溶于水,对 工程影响很小。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氯盐渍土。氯盐渍土中氯盐有较强的吸湿性与保湿性

4、,易溶解,使土 的最佳含水量降低,引起路基强度降低及不稳定。当含盐量多时,会造成湿陷、坍 陷等病害。用氯盐渍土填筑的路堤易吸水软化,降低路堤土体强度。2、硫酸盐渍土。硫酸盐渍土的主要盐质为硫酸钠,其溶解度随温度而变 化,在温度为32.4C时溶解度达到峰值。Na2SO4低温下溶解度低,产生吸水结晶, 体积膨胀,其结晶体所需要的水分约为自身质量的1.27倍,结晶后的硫酸钠的体 积为无水硫酸钠的3.1倍。硫酸钠在温度变时,时而吸水结晶体积膨胀,时而脱水 体积缩小,如此反复胀缩,破坏了土的结构改变了土的密度。如用硫酸盐体积分数 超过2%的盐渍土填筑路堤,由于温差的影响路堤土体中的硫酸盐体积反复变化,导

5、 致路堤土体结构遭到破坏,影响路堤稳定。其危害主要有:土壤盐分体积的变化会 使路基表面疏松,边坡呈蜂窝状;会导致路肩疏松,且盐土粉末容易被风吹蚀;土 壤中硫酸盐含量过高时会造成路面鼓包、破裂。3、碳酸盐渍土。碳酸盐渍土具有强碱性反应,又称碱性盐渍土或简称碱 土,也有一定的膨胀性,塑性和黏附性较大,遇水后引起土体膨胀导致路面泥泞不 堪。四、盐渍土的主要病害1、溶陷盐渍土对公路有很多方面的病害,溶陷是其中的一种。发生这种病害的原因是 因为道路盐渍土路基或者结构层在淡水的作用下,盐分出现溶解的情况,并且被水 分带走了,从而就导致了土体强度的丧失。同时在荷载或者自重的作用下,盐渍土 路基或者结构层就出

6、现了严重的出现沉陷、孔洞等破坏,并且被逐渐放映到路面层, 甚至有一些盐渍土地区的路面由于湿陷而出现了溶洞的现象,从而就给车辆的通行 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2、盐胀盐胀是指含有丰富的硫酸盐的盐渍土,在温度降低的时候硫酸盐可以吸收水结 晶、并且使体积变大,从而就促使土体出现了膨胀的现象;在温度升高的时候,硫 酸盐会出现脱水的情况,这样就促使体积变小,由于这个过程是反复作用的,从而 就使得土体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土体疏松。此外,由于盐胀会随着温度变化而体积 发生变化,这样就使得地表出现了松胀的可能或者公路路基路面出现了局部不平、 鼓起开裂的情况。3、腐蚀腐蚀主要是由于盐渍土中所含容易溶盐与工程中所使用

7、的金属材料、非金属制 成品发生化学反应,就导致了这些材料或者制成品的性能发生恶化,从而使得最道 路出现了破坏的情况。这样的病害在道路工程中最常见的就是钢筋锈蚀、混凝土或 者粘土制成品粉化开裂等。四、盐渍土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硫酸盐渍土路基的处理应针对土基的盐渍化程度、当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地形和筑路材料等条件。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上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土垫 层法、强夯法、土工聚合物加筋法、碎石桩法等,本节主要介绍这几种常用地基处 理方法的加固机理并分析其加固效果和适用范围,进行经济技术比较。1、换土垫层法当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设计要求而且软弱层的厚度不是很大时, 将基础底

8、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 (碎石、素土、灰土、高炉千渣、粉煤灰)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 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土垫层法。按回填不同材料形成的垫层,命名为该种材料的垫层,如砂垫层、碎石垫层、 素土垫层、干渣垫层和粉煤灰垫层。、加固机理换土垫层法的加固机理是根据土中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让垫层承受上部较大的 应力,软弱层承担较小的应力,以满足设计对地基的要求。垫层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通过扩散作用使传递到垫层下软弱层的应力减小。 、减少沉降量一般地基浅层部分的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

9、的,如以密实砂 或其它填筑材料代替上部软弱土层,就可以减少这部分的沉降量。同时,由于砂垫 层或其它垫层对应力的扩散作用。使作用在下卧层土的压力较小,也会相应减少下 卧层土的沉降量. 、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不透水基础直接与软弱土层相接触时,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弱土地基中的水被 迫绕基础两侧排出,因而使基底下的软弱土不宜固结,形成较大的孔隙压力,此外 还可能导致由于地基强度降低而产生塑性破坏的危险。而砂垫层和碎石垫层等垫层 材料的透水性大,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使基础下面的孔隙 水压力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和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 、防止冻胀因为粗颗粒的垫层

10、材料孔隙大,不宜产生毛细管现象,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 土中的冰所造成的冻胀。 、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对膨胀土地基而言,垫层主要可以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加固效果和适用范围换土垫层法的优点是:无需特殊的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简单,容易控制,其质 量检验可随施工分层进行,既能缩短工期,又能降低造价,对局部地基处理效果尤 为明显。它还是一种能适应地基土性质的地基处理方法,因为垫层和地基均为散体 材料,在施工中可以人为地把两者合为一体,使垫层成为地基土的一部分,可以有 效调整地基土的沉降曲线。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以及暗 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其处理深度通常控制

11、在3m以内,但也不宜小于0.5m.2、强夯法强夯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在法国发展起来的,国外又称之为动力固结法。一般是通过830t的重锤采用820m的落距,对地基施加强大的冲击能,在地基 中形成冲击波和动应力,通过压密和振密来加固地基土,达到提高强度、降低压缩 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的目的。经过30年的发展,强夯法已广 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油罐、公路、铁路、飞机场跑道及码头的地基处理 中。、加固机理强夯法虽然在实践中己被证实是一种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但到目前为止,还 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经强夯后,强度提 高分为四个阶段: 、夯击能量

12、转化,同时伴有强制压缩或振密(包括气体的排出、孔隙水压力 上升). 、土体液化或土体结构破坏(表现为土体强度降低或抗剪强度丧失)。 、排水固结压密(表现为渗透性能改变、土体裂隙发展、土体强度提高)。 、触变回复并伴随固结压密(包括部分自由水又变成薄膜水,土的强度继续 提高)。其中第一阶段是瞬时发生的,第四阶段是强夯终止后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的,中 间两个阶段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加固效果和适用范围强夯的加固效果主要有: 、可提高地基承载力,经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通常可提高1-5倍。 、可加固深层地基,有效加固深度一般为5-10m,高能量强夯法加固深度可超 过 10m。 、饱和疏松粉细砂经强夯

13、后可以消除液化。 、强夯可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 、强夯可以减少地基沉降量并可解除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实践证明,强夯法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 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一般均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性 土则处理效果通常不显著,尤其是对于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需经试验证明施工有 效时方可使用。但近年来,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等地基,发展了强夯置换法, 利用夯击能将碎石、矿渣等材料强力挤入地基,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并与墩间土 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在以砂性土为主 的填海路基地段的路基处理,由于常有未勘探充分的软土夹层,可

14、以考虑采用强夯 法结合排水固结来进行。总的来说,强夯法具有设备简单、工艺方便、应用范围广、加固效果好、使 用经济等优点,但同时也有下列缺点: 、设备移动不方便,特别是带门架的起重设备搬迁、就位需花费较多时间。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安全措施,注意吊车、夯锤附近人员的安全。 、试验检测时间长,开工前的试验段试夯工作一般需要2个月,有的达4个 月方能测定出参数指导大面积施工,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待孔隙水压力全 部消散后方能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 、由于强夯对地面进行冲击,对周围建筑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施工时噪声和 振动较大,因而不宜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内使用。 排水固结法就是对天然地基或

15、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等竖向排水体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或是在 建筑物建造以前在场地先行加载预压,以加速土体中的孔隙水的排出,从而使土基 逐渐固结、沉降并使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3、碎(砂)石桩碎石桩和砂桩总称为碎(砂)石桩,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 中成孔后,再将碎石或砂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碎(砂)石所构成的密实 桩体。碎石桩复合地基自1977年在我国首次应用以来已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 很多许多工程经验。、加固机理从作用机理上来说,碎(砂)石桩法属于复合地基加固法,它除了提高地基承载 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外,还可用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强土体的抗滑稳定性。

16、 不论对疏松砂性土还是软弱粘性土,碎石桩的加固有挤密、置换、排水、垫层和加 筋五种作用。a.对松散砂土加固机理碎石桩和砂桩挤密法加固砂性土地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减少变 形和增强抗液化性。碎石桩和砂桩加固砂土抗液化的机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挤密作用不论是沉管法、干振法还是振冲挤密法,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对周围砂层产生很 大的横向挤压力,砂和粗骨料被挤向桩管周围的土中,有效挤密范围可达3-4倍桩 直径.这种强制挤密使砂土的相对密实度增加,孔隙率降低,干密度和内摩擦角增 大,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改善,使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由于地基密度显著增加, 相对密实度也相应提高,因此抗液化的性能得到改善。 、排水减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