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全阀新教材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79KB
约11页
文档ID:505727679
安全阀新教材_第1页
1/11

安全阀新教材1、 整定压力:安全阀在运行条件下开始开启的预定压力, 是在阀门进口处测量的表压力在该压力下,在规定的 运行条件下由介质压力产生的使阀门开启的力同使阀瓣 保持在阀座上的力相互平衡工程上常称定压或开启压 力2、 冷态试验差压力(冷整定压力):安全阀在试验台上调整 到开始开启时的进口静压力该压力包含了对背压力及 温度等运行条件所作的修正3、 积聚压力 ( accumulation )是在泄压装置排放过程中,允 许压力增加超过容器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的压力数值, 以压力单位或以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或设计压力的的百分 数表示4、 超过压力 ( overpressure )是压力增加超过泄放装置的整 定压力、以获得额定排量的压力数值,以压力单位或以 整定压力的百分数表示只有在泄压装置定压在容器的 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时,超过压力才与积聚压力相等5、 排放压力:整定压力加上超过压力6、 额定排放压力:有关标准或者规范规定的排放压力上限 值7、 回座压力:安全阀排放后其阀瓣重新与阀座接触,即开 启高度变为零时的进口静压力8、 启闭压差:整定压力与回座压力之差通常用整定压力的百分数来表示;而当整定压力小于0.3MPa时则以MPa 为单位表示。

9、 背压力:安全阀排放出口处压力它是排放背压力和附 加背压力的总和10、 排放背压力:由于介质流经安全阀及排放系统而在阀出 口处形成的压力11、 附加背压力:安全阀即将动作前在其出口处存在的静压 力,是由其他压力源在排放系统中引起的现以安全阀的整定压力设定为容器的允许最高工作(l.OMPa)为例,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假设容器的允许最高工作为l.OMPa,安全阀的附加背压 力为O.IMPa,排放背压力为O.lMPa,安全阀的使用介质为 200° C的空气(温度修正系数设为1%,不同的制造厂商、 不同的结构可能有不同的修正值),在1.05MPa的压力下安全 阀达到稳定的全开启状态,若选用普通式安全阀,则整定压 力为l.OMPa冷态试验差压力=(整定压力-附加背压力)x(1+ 温度修正系数)=(1-0.1 )x(l + l%)= 0.909MPa积聚 压力等于超过压力均为0.05MPa,或为5%的整定压力 排放压力为1.05MPa额定排放压力为按照标准应为1.1MPa (水蒸汽为1.03MPa,液体为1.2MPa)若选用平衡波纹管式安全阀在同样的条件下,冷态试验差压力=整定压力x(l+温度修正系数)=1 x(l + l%) =l.OIMPa。

如果介质温度不高,温度修正系数就可为0关于“全启式安全阀”与“微启式安全阀”的研究ASME标准微启式安全阀( Low-lift safety valve ): 微启式安全阀的阀瓣 可以自动开启,其实际排放面积取决于阀瓣的位置全启式安全阀(Full-lift safety valve):全启式安全阀的阀瓣也可以自动开启,但其实际排放面积不决定于阀瓣的位置国标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全启式安全阀:其开启高度等于或大于阀座喉部直径的 l/4 当安全阀开启时,瞬间达到全开高度动作特性是“急开式安全阀” h21/4d, A=0.785dh微启式安全阀:我国的微启式安全阀,其开启高度为阀座喉 部直径的 1/40~1/20在开启和回座过程中,开启高度随压力 的变化而变化动作特性是“渐开式安全阀h2 (1/40~1/20)d,平面密封时A=3.14dh 锥型密封时 A=3.14dhsin0日本标准升程式:相当于微启式;全量式:相当于全启式安全阀排放量计算程序一、 火灾此工况中,根据介质有液化石油气、气体或蒸气;在液化石油气中又分有:保温和不保温 液化石油气 不保温的容器,公式:W = 255000FA0.82/rA--容器湿表面积,m2 (附:表3.521-1 )W--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 kg/hrr--在泄放压力下液化气体的气化潜热, kJ/kgF--泄放减低系数(附:表3.5.2.1-2)有完善的绝热材料保温的液化气容器,公式:W=9.4X(650-t)入 A0.82/ (& q)W--火灾工况时安全阀所需的排放量, kg/hrt--泄压工况时被泄放液体的饱和温度, oC入―常温下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W/ (m・K)(附:表3.5.2.1-3)A--容器湿表面积, m26 --保温层厚度,mq--液体在泄压工况时的汽化潜热, kJ/kg气体或蒸气的容器公式:W=8.765 (Pd ・M) 0.5 [A (866-T1) 1.25/ (T11.1506)]W--安全阀所需的排量, kg/hrTw--容器的壁温,K;(碳钢材料的壁温为593 °C, Tw=593+273=866 K,如果对于不锈钢材料的壁温不清楚时,在计算中也假设为593 C)T1--安全阀入口介质泄放温度, KTn--气体正常操作的温度, KPn―气体正常操作的压力,(MPa.A)Pd--上游泄放压力,( MPa.A)M--气体或蒸气的分子量A--容器暴露的表面积, m2入口冷凝器冷却故障W = 入口冷凝器的冷凝量W--入口冷凝器冷却故障时安全阀所需的排放量, kg/hr塔回流中断/冷凝器冷却故障W = 进入塔底最后一块板的气量 + 塔进料中的气量进入塔底最后一块板的气量,kg/hr塔进料中的气量,kg/hrW--安全阀所需的排放量,kg/hr二、 热膨胀由容器内介质分为气体、液体气体的排放量:公式:W=Q/ (CpvXAT)Q--容器的最大受热量, kJ/hrCpv--气体泄放温度和操作温度的平均热容,kJ/ (kg・K)△ T=T1-Tn= (Pd/Pn)XTn-Tn△ T--气体泄放的温度和操作温度的温差, KT1--气体的泄放温度, KTn--气体操作温度, KPd--气体泄放压力,( MPa.A)Pn―气体的操作压力,(MPa.A)W--安全阀排量, kg/hr液体的排放量:公式:GL= (3.61X3 XQ) /CPw -液体每升高1 €的体积膨胀系数3 --W 均=(Y 12-Y 22) / (2X(t2-t1)XY 1Xy 2)t1, t2-温度,。

CY 1, Y 2-t1, t2温度下对应的重度Q--传入热量, WCP--液体的比热,kJ/ (kg・C)W--安全阀排量, m3/hr三、 换热管破裂由容器内介质分为气体、液体、两相气体:W = 4.0XYXCXd2X(APXp )0.5X2Y,C, d --在两相中有说明△P--AP = P高压侧设计压力-P高压侧设计压力 p --高压侧气体密度, kg/m3W--安全阀排量, kg/hr液体:W = 4.0XCXd2X(APXp )0.5X2Y,C, d --在两相中有说明△P--AP = P高压侧设计压力-P高压侧设计压力p --高压侧液体密度,kg/m3W--安全阀排量, kg/hr两相:W = WL + WVW--安全阀排量, kg/hrWL--液体排放量,WL = 4.0XCX(APXp L)0.5XAL WV--气体排放量,WV = 4.0XYXCX(APXp V)0.5XAV△P = P高压侧设计压力-P高压侧设计压力X [2/(K+l)]k/(k-l)p V--高压侧气体密度, kg/m3p L--高压侧液体密度, kg/m3AV--泄放气体安全阀喷嘴面积AL--泄放液体安全阀喷嘴面积AV = RxAtotal/(Y+R-YxR)AL = (Y-Y>R)xAtotal/(Y+R-YxR)Atotal = AV +AL = 2x(3.1416xd2/4)R--气体重量分率气体、液体、两相共同涉及的参数:K--绝热指数,模拟计算值d--换热管内径,d=换热管外径-2X换热管壁厚,mmC,Y 值的计算:Y = 1 - (0.1926+0.574X B + 0.9675 X B2 - 4.24 XB3 + 3.62X B4) X (AP / P1)X (1/K) B--孔径比 B = 换热管内径/换热器壳体外径△P = (P高压侧设计压力-P低压侧设计压力)化X [2/(K+1)]k/(k-1)P]—高压侧设计压力,MPa.AK--绝热指数,模拟计算值判断如果: d <= 100mmC = 0.5875 + 0.3813xB2.1 + 0.6898xB8 - 0.1963xB4 / (1 - B4) - 0.3366xB3 + (7.3 - 15.7xB + 170.8xB2 - 399.7xB3 + 332.2xB4) / Re0.75如果: d > 100mmC = 0.5949 + 0.4078xB2.1 + 0.0547xB8 - 0.0955xB4 / (1 - B4) - 0.5608xB3 + (-139.7 + 1328.8xB - 4228.2xB2 + 5691.9xB3 - 2710.4xB4) / Re0.75B--孔径比,B =换热管内径/换热器壳体外径Re = dxpx u /“d--内径, mp --换热管内介质密度,kg/m3u--换热管内介质流速, m/s M --换热管内介质粘度,mPa.s四、 入口控制阀故障W = W1 - W2W--安全阀排量, kg/hrW1--入口调节阀全开时流量, kg/hrW2--故障时容器未关闭出口的流量, kg/hr 气体:若 P2>Pl/2, W1 = 1.293XGgX2763CV[AP (P1+P2) / (Gg ・ T) ] 0.5 若 P2WP1/2, W1 = 1.293XGgX2396P1CV/ (Gg ・ T) 0.5W1--入口调节阀全开时流量, kg/hrCv--调节阀的Cv值* (由仪表专业提供);Gg--气体或蒸汽的比重(与空气比);P1--调节阀上游的压力,(MPa.A);P2--调节阀的泄放压力,(MPa.A);△P--调节阀上游与泄放的压差,(MPa.A);T--调节阀上游的泄放温度, K;水蒸汽的排放量:若 P2>P1/2: W1=139.7Cv[AP (P1+P2) ] 0.5/ (1+0.0013At) 若 P2WP1/2: W1=121.3P1Cv/ (1+0.0013^t)W1--入口调节阀全开时流量, kg/hrCv--调节阀的Cv值* (由仪表专业提供);P1--调节阀上游的压力,(MPa.A);P2--调节阀的泄放压力,(MPa.A);△P--调节阀上游与泄放的压差,(MPa.A);△ t--水蒸汽的过热度,K。

液体的排放量:Wl=2737Cv CAP ・G1) O.5;AP=P1-P2W1--入口调节阀全开时流量, kg/hrCv--调节阀的Cv值* (由仪表专业提供);P1--调节阀上游的压力,(MPa.A);P2--调节阀的泄放压力,(MPa.A);△P--调节阀上游与泄放的压差,(MPa.A);G1--液体的比重(与水比);闪蒸液体的排放量:若 P1-P22F12 (Pl-Pvc)时:W1=2737CV・ Fl[ (Pl-Pvc) G]0.5W1--入口调节阀全开时流量, kg/hr;G--介质在上游温度下的比重;Cv--调节阀的Cv值* (由仪表专业提供);P1--调节阀上游的压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