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集团范各庄煤矿2.4Mta新井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572042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集团范各庄煤矿2.4Mta新井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集团范各庄煤矿2.4Mta新井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集团范各庄煤矿2.4Mta新井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集团范各庄煤矿2.4Mta新井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集团范各庄煤矿2.4Mta新井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集团范各庄煤矿2.4Mta新井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集团范各庄煤矿2.4Mta新井设计(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目录全套图纸加扣 3346389411或3012250582摘要1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51.1矿区概述51.1.1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51.1.2地形、地貌及居民点分布51.1.3矿区的气候条件61.1.4工农业生产和原料及电力供应61.1.5矿区水文及工农业供水61.2井田地质特征61.2.1井田地质构造61.2.2井田煤系地层71.2.3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81.3煤层特征101.3.1煤层埋藏条件101.3.2煤层情况111.3.4煤质122井田境界和储量152.1井田境界152.1.1井田划分的依据152.1.2井田范围152.1.2开采界限152.1.3井田尺

2、寸152.2井田工业储量162.2.1勘探类型、钻孔及勘探线分布162.2.2储量等级的圈定162.2.3煤层最小可采厚度172.2.4井田地质勘探172.2.5工业储量计算172.3矿井可采储量182.3.1安全煤柱留设原则182.3.2矿井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192.3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的留设202.3.3矿井可采储量20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13.1矿井工作制度213.1.1矿井年工作日数的确定213.1.2矿井工作制度的确定213.1.3矿井每昼夜净提升小时数的确定21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13.2.1确定依据213.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213.2.3

3、矿井服务年限213.2.4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223.2.5井型校核224井田开拓24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4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244.1.2工业场地的位置264.1.3风井的位置264.2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264.2.1开采水平和阶段高度的确定264.2.2采区划分284.2.3方案比较294.3矿井基本巷道344.3.1井筒344.3.2井底车场及硐室364.3.3主要开拓巷道395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445.1煤层的地质特征445.1.1煤层埋藏条件445.1.2煤质445.2采区巷道布置455.2.1确定采区走向长度465.2.2确定区段斜长和区段数目46

4、5.2.3煤柱尺寸的确定465.2.4采区上下山的布置475.2.5顺槽的布置475.2.6联络巷道的布置475.2.7采区运输、通风运料等系统的确定475.3采区车场设计485.3.1采区上部车场形式的选择485.3.2采区中部车场的选择485.3.3采区下部车场495.3.4采区主要硐室布置515.4采区采掘计划535.4.1采区主要巷道参数确定535.4.2采区生产能力585.4.3采区回采率586采煤方法596.1采煤工艺方式596.1.1采煤方法初选596.1.2确定采煤工艺方式596.1.3落煤与装煤596.1.4运煤616.1.5支护626.1.6采空区处理646.2回采巷道布置

5、64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简述646.2.2回采巷道护巷方法667井下运输677.1系统概述677.1.1基本概况677.1.2井下运输系统677.2采区运输设备677.2.1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选择677.2.2带式输送机747.3轨道大巷运输设备797.3.1矿车选择797.3.2矿用电机车运输设备选型设计797.3.3列车中矿车数量的确定807.3.4电机车台数的计算807.4运输大巷运输设备818矿井提升828.1设计依据828.1.1主井提升828.1.2副井提升828.2主副井提升设备的选型828.2.1小时提升量828.2.2合理的提升速度828.2.3一次提升循环时间838.

6、2.4一次合理提升量的确定848.2.5计算一次提升循环提升时间Tx和所需的提升速度vm848.3 提升钢丝绳的选择计算858.4提升机与天轮的选择计算878.4.1滚筒(或摩擦轮)直径的确定878.4.2天轮的选择878.4.3提升机强度校验888.4.4摩擦衬垫比压888.5提升电动机的预选888.5.1电动机功率的估算898.5.2估算电动机转数898.6提升机与井筒的相对位置908.6.1井架高度908.6.2尾绳环高度909通风与安全919.1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919.1.1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的原则919.1.2选择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929.1.3选择矿井通风方式929.2全矿所

7、需风量的计算及其分配929.2.1矿井风量计算原则929.2.2矿井风量计算929.3通风阻力的计算969.3.1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原则969.3.2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969.3.3井总风阻及总等积孔计算989.4通风设备的选择999.4.1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999.4.2选择主要通风机999.4.3选择电动机1019.4.4电费计算1019.5矿井灾害防治1029.5.1防治瓦斯1029.5.3防灭火1029.5.4防治水10310矿井基本经济技术指标104参考文献105专题部分107提高综采放顶煤回采率研究109摘要109关键词1091.引言1102.我国综放开采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1102

8、.1综放开采技术的优越性1102.1.1高产高效1102.1.2节省掘进工程量,缓和采掘关系1102.1.3经济效益好1102.1.4安全性能高1102.1.5 为矿井实现集中化生产创造了条件1112.2综放开采技术理论工作的滞后1112.3综放开采的回采率现状概述1113综放开采煤炭损失分析1123.1综放开采煤炭损失构成1123.2综放开采顶煤损失的分类与计算1133.2.1端头损失1133.2.2架间损失1133.2.3初采损失1143.2.4末采损失1143.2.5放间损失1143.2.6工艺损失1153.2.7底煤损失1154 影响综放面顶煤放出率及回采率的因素分析1154.1综放面

9、顶煤放出率影响因素分析1154.1.1放煤步距1154.1.2放煤工艺1164.1.3液压支架放煤口的高度1164.1.4煤的强度和硬度1164.1.5煤层倾角和顶煤厚度1165提高综放开采回采率的措施1165.1优化放煤工艺1165.1.1按煤层厚度、顶煤充分破坏及均匀下降确定放煤方式1175.1.2按顶煤上方矸石与采空区冒落研石同时到达放煤口确定放煤步距1175.1.3选择合理的放煤口间距1175.1.4合理的放煤顺序1185.2减少初、末采损失1185.2.1减少初采损失1185.2.1减少末采损失1185.3减少工作面端头损失1195.4加大顶煤破碎度1195.4.1煤体超前高压孔注水

10、1195.4.2超前深孔预裂爆破1195.4.3工作面爆破松动顶煤1195.5回收上下顺槽的顶煤和减少浮煤损失1205.5.1回收上下顺槽的顶煤1205.5.2减少浮煤损失1205.6优化综放采区设计1205.6.1选择可放性好的煤层1215.6.2优化工作面布置参数1215.6.3合理留设采区区间煤柱、区段煤柱1215.6.4实行无煤柱开采1215.7加强综放开采的生产技术管理1225.7.1加强工作面地质探测和巷道掘进管理。1225.7.2加强储量监督管理,健全计量管理。1225.7.3加强煤矿工人技术培训,提高采放技术,增强工人的责任感。1225.7.4加强放顶煤工艺现场监督管理1236

11、.结论123参考文献124致谢1251摘要本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般部分和专题部分。一般部分为范各庄矿新井设计,全篇共分为十个部分:矿区概述及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及储量、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井下运输、矿井提升、矿井通风与安全和设计矿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范各庄井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矿井平均走向长度约为5770m,平均倾斜长度约为2820m,面积16.7平方公里。本井田内的可采煤层有5#煤、7#煤、9#煤,厚度分别为4.5m、5m、4m,总厚度为13.5m。倾角平均为13度,为缓倾斜厚煤层。井田内工业储量3.342108吨,可采储量2.238

12、108吨。范各庄矿年设计生产能力240万t/a,服务年限66.6年。采用立井两水平加暗斜井开拓:一水平标高-400m;二水平标高-650m。矿井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矿井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保证全矿井的产量,长度180m,煤在运输大巷的运输采用底卸式矿车运输,辅助运输采用矿车运输。矿井的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关键词:走向长壁;综采;立井;两水平;中央分列式AbstractThe design includes two parts : the general part and special subject part. The general part is a new design

13、 for Fangezhuang mine,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10 sections : Overview of mine and geological features, Mine realm and reserves, mine system design and production, mine exploration, mining area roadway layout, mining method, Underground transport, upgrading mine, and mine ventilation and mine safety

14、 technology major economic indicators. The Fangezhuang coalfield locates in the city of Tangshan in Hebei Province. The average strike length of the coalfield is 5,770 m. The inclination length of the coalfield is 2,820m with an area of 16.7 square kilometers. There are three coal seams in this coalfield, No.5coal seam, No.7 coal sea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