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仿写北京的春节作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68878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仿写北京的春节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年仿写北京的春节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3年仿写北京的春节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3年仿写北京的春节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3年仿写北京的春节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仿写北京的春节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仿写北京的春节作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仿写北京的春节作文篇一:仿写作文 仿写作文 作者:张建中 来源:学周刊中旬刊2023年第03期 摘要: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本文立足于语文课本,对如何指导小学生仿写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文 仿写 小学作文 叶圣陶说:“文章就是例子。”茅盾也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模仿有利于小学生尽快熟悉写作过程,把握写作思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篇名作,除去古典诗词,都

2、是可以称得上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如果教师能够把“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中逐步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我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常常挖掘文章中的写作知识,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仿写片段 片段仿写是学习整篇文章的分解动作,是写作上必不可少的训练。例如记叙文中的叙事记人,就可以仿写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事;仿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对话;仿写参观过程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仿写景物的变化;仿写花草树木的静态;仿写鸟兽虫鱼的动态等。以课文风为例,文中写道:“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哪儿了。谁也没有

3、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风写一写发现风从哪儿走过的话语。有同学写道:“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风筝飞翔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蒲公英飞舞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课文丰碑描写了天寒地冻、风雪肆虐的景象:“大雪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进行仿写训练。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训练要求观察一种蔬菜或水果,注意它有什么特点,然后以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吃法等为的内容写一段话

4、。刚好本单元有一篇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就是按一定顺序写出了他的故乡的杨梅树果、色、味的美,体现出了作者爱杨梅、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我就以它为例文指导学生仿写,效果十分理想。 二、仿写课文的过渡 一部机器,是由大大小小的零件组成的,这部机器要运转正常,就需要把大小零件连接起来。一篇好文章,就好比一部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的层次与段落之间需要运用一些句段把它 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这种在文章的层次或段落之间衔接、转换的方式,就是衔接与过渡。颐和园一文,自然段之间的过渡非常明显,是学生学习移步换景作文的绝好范例。“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

5、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根据颐和园一文的过渡手法,学生在写岳阳楼一文时这样过渡:“刚进岳阳楼的大门,就见到了一排排青铜色的墙,这就是长城的示意图。”“走过了长城的示意图,就来到了三国遗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既层次分明又通顺连贯。 三、仿写课文的开头与结尾 课文中那些很典型的开头、结尾,往往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引导学生对这样的开头、结尾进行仿写,既能帮助学生学会布局谋篇,又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如学习了颐和园一文后,学生对课文的首尾呼应这一写作知识十分欣赏,觉得读后对内容印象清楚

6、、深刻。课文第一自然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结尾段“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这样的开头、结尾仿写美丽的街心公园的开头、结尾,使学生的作文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四、仿写整篇课文的结构 有些阅读课文不仅文章本身描写优美,而且在写法上极富特色,学生易于接受。像这样的文章,我往往喜欢和学生一起提炼写法,并以此为例,仿写整篇文章。如教学完参观人民大会堂后,我与学生提炼的写作方法是:作者先写给人的总体印象(壮丽雄伟),接着写了老远望见的正门上的国徽、大理石柱子,然后写进入各个厅的所见所闻(这里的过渡句运用得很成功),最后写参观后的感

7、受。之后,我说:“你们有没有好好观察过我们美丽的街心公园?今天,就让我来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我们的街心公园!参观完后,我们要模仿参观人民大会堂来写一写美丽的街心公园,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街心公园。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参观的路线:公园门口石头小路两侧花木小广场假山瀑布。”这样,事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写法,他们就会记忆深刻,在具体的整合仿写中自然得心应手。 总之,通过仿写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甚至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可以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根据学

8、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学生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由仿写向创作过渡,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奠定基础。 五、结语 仿写是学生写作的起始,是写作兴趣培养的基石,就如同书法中的临摹,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实现真正创新的目的。篇二:北京的春节5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一、说教材 北京的春节是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

9、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

10、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五、

11、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所以本节课将继续渗透三种学习方法:一、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二、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在学生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后让学生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即仿写),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三、从阅读的内容想

12、开去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我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告诉他们,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的人和事。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

13、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

14、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 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

15、,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