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66826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1、图纸审核和交底(1)施工图纸均应由工程部主管工程师审核后以技术交底书形 式签发给测量队;(2)设计图纸变更应及时下发到测量队,变更通知单中要明确注明 变更日期和变更内容,注明新的尺寸、高程、里程、坐标等,防止 测量事故的发生;(3)测量队对图纸中的曲线要素表、竖曲线表、逐桩坐 标表、线间距表、高程表等进行复核,并用CASIO fx- 5800P计算器计算出黄河大桥钻孔桩中心、承台、墩身底、墩身 顶、墩帽、垫石、梁部等部位的坐标、高程,放出征地桩和相邻标 段或标段头、尾桩号并进行墩台横断面测量。以测量交底书形 式交给工程部工程师,用CAD制图进行尺寸、位置、高程、工程量 复

2、核,与图纸不符的地方上报设计院确认。2、技术、测量交底制度(1)放样数据必须由工程技术部复核无误后,以技术交底书形 式,至少在放样前一天交给测量队,以便测量队进行计算、复核。 测量队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工程部进行沟通;(2)放样过程必须有真实、完整的放样记录,并进行换手复核,签 字确认。对各种测量放样数据,测量队应在第一时间以测量交底 书形式提供应工程部主管工程师,为主管工程师开展工作提供详 细、完整的测量数据。同时,建立测量交底书台账。3、复核制度(1)所有工程测量及计算资料,包括测量交底书必须经过测量 队长复核签发;(2)所有控制测量、测量放样及竣工测量复核除重复原方法外,还 需采用不同的测

3、量方法进行复核;全站仪放样,每个点位都要用实 测坐标、高程与设计坐标、高程比照方法复核。4、交接和保护制度(1)设计单位的控制点需现场交接,办好交接手续签字后,测量队 才能使用;(2)所有测量用导线点、水准点等除必须按规定方法设置外,还应 加设保护措施;(3)测量桩橛未经测量主管工程师同意不得随意移动或拨除。否那 么由此造成的工程损失由当事人负完全责任;(4)引用其他标段设置的控制点应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时除资料外 还应对控制点实地交接,并进行同等精度的复测。5、仪器、工具的保养和使用制度(1)测量仪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 期的检定,取得合格证书前方能使用。测量队应派专人负

4、责保管和 保养,确保仪器运转正常;(2)测量仪器均应建立测量装置台帐、测量装置检定周期 表、 测量仪器使用记录;(3)仪器、工具的存放地点应有防尘、防潮、防晒、防震、防冻、 防高温的措施,以保持枯燥通风、整洁、平安。仪器在使用中应有 防雨、防晒设施,严禁日晒雨淋;(4)测量仪器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自检自校;(5)测量仪器假设发生故障,不得自行拆卸,应立即送检,送检修单位必须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6)使用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立即卷 起。6、仪器、人员平安制度 为了人身和仪器平安,除了按照现场施工的平安方法执行外,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平安帽,

5、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 戴上平安带,水上作业时必须穿好救生衣。(2) 测量人员在使用塔尺、对中杆等金属测量用品时注意远离电 线,防止触电。(3)在行车公路中设测站时,应安置醒目的.防车标志,测量人员 必须穿上平安标志服。(4)在测站上观测人员不能离开仪器,同时防止测站周围不平安因 素(或其它施工的影响)给测量人员及仪器带来的平安隐患。(5)GPS、全站仪及水准仪必须按操作规程执行。7、监控制度(1)根据施工控制要求结合蒙华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具 体的设计和施工特点制定切实可靠的具体监控实施方案。监控方案 要做到能简洁、快速、准确地实施工控制。(2)根据监测精度要求对测试元件、数据采集设备进行

6、考察、比 选,确定并采购用于具体实施的测试元件和数据采集设备。对采购 的测试元件和设备进行抽样检验和标定,并提交相关测试元件的标 定资料。制定详细的测试元件安装方案、导线布置方案、测点保护 方案、测试进度安排。完成或指导施工班组进行测试元件的现场安 装工作及导线布置工作。(3)配合建立单位完成对测试的验收工作。对失效测点提出监测被 救方案。根据监控方案建立施工控制体系。对涉及施工控制工作内 容的施工测量提出具体的测量要求。运用施工控制的现场测试体系 完成各类设计参数、施工现场的材料参数、施工荷载参数等的采集 工作。(4)运用施工控制的测量体系按监测要求和进度安排完成相应施工 阶段施工过程中的力

7、学(应力)和物理量(温度等)的信息采集, 汇总施工班组提供的施工过程中的线型(标高、轴线)的施工反应 信息。(5)建立施工控制的应力预警体系,对异常情况及时提出预警报 告。(6)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特点确定合理的施工控制容计误差度指标 体系。(7)运用施工控制预测计算体系完成对主梁施工的立模标高计算工 作。运用施工控制实时计算体系按现场参数和施工反应信息进行主 梁施工的实时仿真分析。分析各阶段的施工误差,提出误差状态判 断。对大峰值误差和连续单向分布误差提出误差调整方案。及时发 布实际的主梁施工立模标高指令。(8)根据施工情况对主梁施工中的临时荷载的大小和布置情况提出 控制要求。(9)对各类控制数据分析,按控制进度提交监控阶段报告。在全部 控制工作完成后提交监控工作总结报告。(10)与建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班组方进行监控工 作协调。(11)施工控制组对于违反施工控制指令或要求的行为具有否决 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