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学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6607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学案祁阳四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主备:桂华锋 审核:朱云野复习目标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步骤。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步骤复习步骤及内容:一、明考点考试说明规定: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文学作品的形象对诗歌来说就是意境,既倾注着诗人的审美倾向,也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即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形象”。它对叙事

2、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三、对诗中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步骤(一)切入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诗歌例析: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 (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二)答案组织步骤(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什么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形象的特征)(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形象的意义)(三)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 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

4、问题。采莲曲 (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 (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6分)(四)课外作业: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问题。鹧鸪天 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玉瀣(xi):美酒。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1)你读出这

5、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 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注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横笛:笛子从军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新声:新的乐曲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 3、分析下诗的人物形象。(咏他人咏自己)贫女 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

6、嫁衣裳。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 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四、写景诗歌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步骤(一)意象类切入点1、找出并描摹诗歌意象。2、概括意象特点。 3、提示作者情感。诗歌例析:1、(2003年春招北京卷)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 塘 赵 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参考答案:(2)雁是

7、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例2、 乌夜啼 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这两首诗的前两句都描写了日暮乱鸦图,结合全诗分析一下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参考答案:李诗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

8、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李诗用乌鸦喧嚣、烦乱的叫声渲染氛围,用乌鸦的归反衬人的不归,引起思妇的烦乱和相思。)岑诗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在对比中抒发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多指意境或氛围特点)。2、描绘诗中画面(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3、剖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9、二)意境类切入点诗歌例析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组织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10、“感伤”。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三)实战演练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课外作业:

11、1、【2011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月夜忆舍弟 杜 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答: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3、学

12、海导航P30 第1题(1),第3题(1)。P35第5题(1)。六、咏物诗物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步骤(参照咏物诗)写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其内在品格、精神。)运用什么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等)寄托什么感情或表达什么观点态度?(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诗歌例析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问: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试简要分析白鹭的形象特点。分析 环境特点: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芳草杨柳遮蔽碧绿的流水。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白鹭的特点:洁白美好,孤独的立在芳洲上,一生清高无人理解,独自在夕阳下叹息(拟人)。所言之志:心存高洁却无人赏识、怀才不遇。参考答案:本诗通过描写一只孤独的立在芳洲上,形象美好,一生清高无人理解,独自在夕阳下叹息的白鹭形象,运用拟人手法,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孤独、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实战演练:1、完成学海导航P35“随堂演练1”(2010全国卷)2、(2011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