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终结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660539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终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终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终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终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终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终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终结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教育心理学p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 自然实验法p16自然实验法是日常生活中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认得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3. 行动研究法p17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4. 心理发展p21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 自我同一性p31 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6. 关键期p23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

2、,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7. 最近发展区p27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再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8. 人格p28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9. 自我意识p32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了解.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10. 性格p38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

3、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11. 学习风格p34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作出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12. 认知风格p33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而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13. 图式(皮亚杰)p24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14. 学习

4、p42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5. 强化p49 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称为强化。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所谓正强化,是指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愉快的刺激,使同类反应再次发生的概率增加,所谓负强化是指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16. 渐进分化p57 渐进分化原则是指教材的呈现或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应该遵循从一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别、按层次渐进分化的原则。17. 综合贯通p57 综合贯通原则是指在组织安排教材时,除了从纵的方

5、面遵循由一般到具体的渐进分化原则外,还要有意识地从横的方面将新旧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加以组织、整合、协调,融会贯通。18. 先行组织者p57-58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的本身的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用来帮助学生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在“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因此成为“先行组织者”。19. 意义学习(机械学习)p56 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6、 机械学习就是学习者并没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死记硬背。20. 动机p62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护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1. 学习动机p62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2. 成就动机p67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23. 自我效能感p69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24. 学习迁移p80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

7、5. 概括说p87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26. 知识p99知识是对信息的表征。27. 陈述性知识p99陈述性知识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故而得名。28. 程序性知识p100程序性知识是指指导个体如何执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知识29. 技能p114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联系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30. 操作技能p116操作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

8、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31. 心智技能p117心智技能也可称做认知技能活智力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32. 学习策略p136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识指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33. 精细加工策略p139精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间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34. 元认知p144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35. 问题p154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36. 问题解决p155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

9、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37. 创造性p16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38. 品德p17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39. 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39. 心理健康p216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40. 职业倦怠p229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4

10、1.教学评价p234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系统的收集、综合和解释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简述:1. 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与教育因素有哪些?p3-4 5点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 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与教学过程p4-6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3. 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p10(1) 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 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 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P12-13(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

11、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5.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21 心理发展具有4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1.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论p301. 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 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 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 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 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 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7. 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8. 成年晚期:自我调整与绝望

12、期的冲突2.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p32 3点 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3. 性格的差异p39 4点 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4各方面分析性格特征差异。一是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4. 多元智能理论p36-37 1.语言智能 2.数理逻辑智能 3.空间智能 4.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智能 6.人际交往智能 7.内省智能 8.自然观察者智能。1.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p44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13、个体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而是依赖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2.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p481.效果率2.练习率3.准备率3. 意义学习的条件p56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亦外部条件,指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亦内部条件。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59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5. 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应用p601.支架式教学2.情境教学3.探究学习4.合作学习1. 奥苏伯尔对学习动机的分类p63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65-66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

1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3. 成败归因理论p68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对成就动机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它明确的阐述了认知对成就动机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以认知为主的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它把人们对成败的原因按照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等维度进行了分类,具有很大的概括性,它对归因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影响作用等研究结论也是有相当的科学性的,不仅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而且以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为目标,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失败,应对失败,不屈服于环境的影响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4.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p691.成败经验2。对他人的观察3.言语劝说4.情绪和生理状态5. 耶克斯、多德

15、森定律p75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1. 学习迁移的类型p80一, 根据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二, 根据迁移的方向来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三, 根据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四, 根据迁移发生的学习境不同,可以把迁移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2.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p89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3. 影响学迁移的主要因素p91-92一, 相似性二, 原有认知结构三,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1. 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和表征方式p99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组块,3种不同类型的组块:时间序列,表现和命题。时间序列储存的是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的知觉。表象是表征物体物理特征和空间结构的信息组块。命题是表征观念及概念间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