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自考00409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659512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04月自考00409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年04月自考00409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年04月自考00409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年04月自考00409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04月自考00409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04月自考00409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 年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育基础试卷(课程代码 004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1.苏格拉底说:“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这一论断出自( A )A.理想国B.诗艺C.美育书简 D.母育学校2.卢梭美育思想的核心是( B )A.回归城市B.回归自然C回归社会D.回归生活3.“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这一论断出自(A)A.马克思B列宁C.苏霍姆林斯基D.马卡连柯4.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学说,主张美育救国的是( A )A.蔡兀培B.十国维C.李大钊D.梁启超5.美育作为一门科学具有( D

2、)A.观念性B.理论性C.抽象性D.实践性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体现出美育的基础任务是培养人的( B )A.心灵B.感官C.身体D.精神7.维系美育学科的灵魂和理论核心的是( A)A.美学B.艺术学C.教育学D.心理学8.一般来说,艺术作品首先会具有( C )A.社会美B目然美C.外在形式美D.内在意蕴美9.从教育性质上看,美育注重创新,偏向于发展( A )A.个性人格B.群体人格c.单一人格D.多元人格10.德育作为-种教育倾向于( C )A情感B.形式C.理性D.内容11. 在家庭美育的各项内容中,注重人在社会活动以及人际关系交往中所体现出的合乎伦理道 德的内容的是( B )

3、A.仪表美B.行为美C.语言美D.心灵美12. 通过视觉、听觉、身体动作等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来发掘、认同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深 刻内涵,这一显著特点属于( B )A学前美育B小学美育C中学美育D大学美育13. 审美总是按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进行,因此社会审美教育必然 带有强烈的( C )A广泛性B.多样性C.民族性D.传承性14.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主要指人的( D )A.服饰美B.道德美C.表情美D.形体美15. 孔子说,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主要体现了艺术的( A )A认识价值B教育价值C.交际价值D宣传价值16. 作为更深入的审美活动,同时作为美

4、的产生过程的深切体验的是( D )A.审美欣赏B.审美激情C.市美灵感D.审美创造17. 通常儿童开始出现混合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是在出生的( B )A.第一年B.第二年C.第三年D.第四年18. 在儿童感知的研究史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瑞土心理学家是( B )A.索绪尔B.皮亚杰C.弗洛伊德D.荣格19. 提出“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从而把游 戏置于美育的视域之中的思想家是( C )A.卢梭B.康德C.席勒D.叔本华20. 儿童创造审美世界展开审美活动的基本方法是( C )A.归纳B.分析C.幻想D.演算21. 运用感觉和知觉对自然、社会及艺术中的

5、美的形象进行捕捉,在心中建构-一个审美对象的 过程,即( A )A.审美感知能力B.审美想象能力C.审美理解能力D.审美创造能力22. 小学美育实施的原则不包括( D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诱导原则C.寓教于乐原则D.快速求成原则23. 教师经过自我锻炼和陶冶,审美素养可以逐步得到提高,审美能力也可以由幼稚和变幻 不定,发展为稳定而富有( B )A.广泛性B.创造性C.专业性D.统一性24. 衡量一个小学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其( C )A.人格美B.心灵美C.教态美D.服饰美25. 教师以合乎审美的形式、比例来安排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的能力,称为教师的( D )A.生活审美化技能B.

6、形式审美化技能C.艺术表现与批评技能D.课程审美化技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 1分,共10分。26. 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的教育方针包括( ABCDE )A.军国民教育B.实利主义之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E.美感教育27. 中国周代提出的六艺包括( ABCE )A.礼B.乐C.射D.吟E.书28. 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C )A.美育是感性教育B.美育是道德教育C.美育是趣味教育D.美育是理性教育E.美育是科学教育29. 美育提升审美能力的途径包括( ABC )A.提升审美感受力B.提升审美鉴赏力C.提升审美思维能力D.提升智商E.提升经

7、济收益30. 在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美育文化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 ABD )A.家庭B.学校C.公司D.社会E.社团31. 社会美育的宗旨包括( BCDE )A.传承好家风,实现人生理想B.树立社会审美观C.实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D.发现生活美,创造社会美E.提升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32. 下列属于人文景观的是( ABCD )A.都江堰B.长城C.颐和园D.西湖E.太平洋33.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拥有的基本人权包括( ABC )A.生存权B.充分发展权C.免受有害影响、虐待和剥削权D.充分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权E.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4. 美术作品表现美好事物的媒介和手段包括( A

8、BC )A.线条B.色彩C.形体D.声音E.气味35. 小学美育实施过程中需组织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具体包括( ABCDE )A.组织艺术爱好小组活动B.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C.参观博物馆及有意义的展览D.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和戏剧表演E.组织各种庆祝、联谊和比赛活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3分,共15分。36. 语言审美化技能:语言审美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日常生活语言转 化为教学语言并增强其艺术表现力的特殊能力。37. 家庭美育:教育首先从家庭开始,即“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言传身教的 方式和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向子女进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活动。

9、38. 社会美:社会美育是通过社会的审美机构和社会美化活动来达到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目 的,最终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39. 感觉运动阶段:感觉运动阶段这一名称来源于这个年龄段儿童感知行为的主要特征。在 这个年龄段,儿童对世界的感知和了解是由他们在环境中的动作产生的。40. 创美:创造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亲自參与美的创造,既是美育的手段, 也是美育的任务之一。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6分,共 24分。41. 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劳动”? 答: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单纯满足生理需要的生存活动,而是不受肉体直接需要 支配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自觉的

10、活动。42. 如何理解美育的情感性特征? 答:从受教者的受教方式来看,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也就是说,美育要激发起受教育者感 情的活动,并通过情感的体验作用于他们的心灵。(1) 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激发,参与审美活动的人首先对对象产生一种情感态度, 即形成或肯定或否定的态度。(2) 美育中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3) 美育中的情感体验还是一种形式化的情感。(4) 智育、德育、体育中当然也产生情感体验,但美育的情感体验与他们有着显著的区别。43. 简述小学美育实施的保障措施。答:(1)加强组织领导。(2) 构建美育课程体系。(3) 整合各方美育教学资源。(4) 建立美育评价与督导

11、制度。44. 简述前运算阶段儿童感知的特征。 答:前运算阶段开始于两岁到三岁之间,不同的儿童在具体时间上略有差异。前运算阶段的 儿童能够用符号来代表事物,儿童的感知开始超越具体事物的限制,带有审美意味的想象性 行为开始出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知具有自我中心、万物有灵、剡板思维和前逻辑推理等特 征,是儿童感知阶段中审美性最突出的阶段。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3分,共 26分。45. 试述美育的具体任务。 答:美育的具体任务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1) 美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美育可以培养审美的习惯。(3) 审美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12、契合。 二是塑造高尚人格:以形象为手段是美育的特质,这一特质决定了其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 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三是提高审美能力:首先,提升审美感受能力。其次,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最后,提升审美 思维能力。四是培养创造力:(1) 美育对智力的开发作用。(2) 美育对创造能力的培养。(3) 美育对创新能力的促进。46. 联系实际,谈谈小学美育教师审美素养的重要性。 答:教师审美素养的重要性是在美育实践中确定的。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缺 乏丰富的审美情感,对学生缺少爱心,没有一种敬业精神,不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活 动中去,教学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变得单调枯燥,美育的效果就无法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