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自读文本 项脊轩志学案 鲁人版必修3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5658480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自读文本 项脊轩志学案 鲁人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自读文本 项脊轩志学案 鲁人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自读文本 项脊轩志学案 鲁人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自读文本 项脊轩志学案 鲁人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自读文本 项脊轩志学案 鲁人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自读文本 项脊轩志学案 鲁人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自读文本 项脊轩志学案 鲁人版必修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自读文本 项脊轩志学案 鲁人版必修3一笑而过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如意。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只要你敢于微笑;误解和仇恨是暂时的,只要你达观待之;赞扬和激励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耽于梦想;烦恼和忧愁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被它左右。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拒众流方为英雄本色。风雨欲来春花凋落,凭栏眺望,阳光总在风雨后。潮涨潮落,云

2、卷云舒,闲庭信步,高挂前进的风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别再留恋破碎的旧梦,别再沉迷于往日的幸福光环,别再计较人生的得失,别再担忧明天的天气。既然选择了前进就只管风雨兼程,微笑送走不愉快的乌云,不要让他们遮住你的眼睛。不要因为今天的痛苦而否定明天的幸福,不要因为微小的成功而迷失方向,不要因为眼前的风雨而否定明天的阳光,因为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也不要因为错过星星而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月亮。既然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不一笑而过,从头再来。生活中罩在我们头上的光环和不如意的事情就像颜色不一的气泡,不论多么好看或难看,总有一天它会破灭。与其盯着不开心的东西,不如

3、活动手脚,舒展自己的笑脸,实实在在地为着理想而追求。这时候光环会变虚,我们的心灵则会因为不懈的追求和微笑慢慢地充实。微感言: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赏读: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比喻有才华的人很容易崭露头角,很容易得到赏识。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赏读:“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共享这美丽的月光。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赏读:满头白发呀有三千丈,只因为我的忧愁如此之长。诗人利用感觉的移借,用外部感觉表达其心理感受。使读者自然联想

4、起诗人晚年的不幸际遇,便难免同生凄凉、寂寞之感了。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读:表达了诗人闻听官军收复失地后狂喜的心情。 “白日放歌”纵酒,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欢唱。“青春作伴”,趁着这大喜之 日,终于可以回去家乡了!一、作者视窗归有光(15071571),明代文学家。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能诗,而尤以古文名世。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先生集三

5、吴水利录等。 思念之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是此文最为人所称赏的一段,无一字言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是妻死之年所手植,睹物思人,怎不黯然销魂!枇杷树送走了多少寒暑秋冬,经受了几番雪雨风霜,如今青枝绿叶,郁郁苍苍,俨然一突兀挺立的碑石,长久地悼念着长眠于地下的亡妻!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年年岁岁,陪伴着古旧的项脊轩,莫非它也像主人一样,不能忘怀逝去的年华和昔日的悲欢?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啊,浸在一汪似水柔情之中,摇曳着满腹绵绵不尽的思念。二、写作背景归有光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

6、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感染力很强。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三、基础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渗漉()垣墙()栏楯()偃仰() 万籁() 异爨()逾庖而宴() 老妪() 先妣()呱呱而泣() 阖门() 象笏()扃牖() 焚烧() 枇杷()2辨形组词 3古今异义凡再变矣古义:今义:4文言虚词所之于5.一词多义顾置过归当6词类活用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7文言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句,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有

7、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予)手自笔录,(予)计日以还录毕,(予)走送之(曹刿)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寡人)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省略谓语动词。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动词的省略较多见。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尉剑挺,广起,

8、夺(剑)而杀尉。每字为一印,火烧(字)令(字)坚。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竖子不足与(之)谋。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4)介词的省略。文言文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8名句默写借书满架,_,_,万籁有声。三五之夜,_,桂影斑驳,_,_。高山仰止,_。9文白对照顶上。过:来访。若:你。大类:很像。类,像,动词。竟日:整天。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比,及,等到。阖:通“合”,关闭。久不效:长久没有效果,指科考上无成就。顷之:不久。之,音节助词,凑足音节。象笏:又称象简、手板,古时大臣朝见君主时手中所拿

9、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太常公: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宣德年间曾任太一、文本助读【结构图示】项脊轩志【主旨归纳】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二、小组合作1项脊轩志一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答:2课文第3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联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呢?答:三、师生探究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一、文本审美(1)结构严谨,文脉贯通。本文作于不同时期,同一时期又

10、叙写各种不同的琐事,但并不给人以松散、拖沓的感觉。相反,由于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以或喜或悲的感情为线索,因此,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构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使文章结构严谨,文脉贯通。(2)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人物内心的感情。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又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对祖母的回忆尤其感人。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

11、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此外,婚后妻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不真切感人。(3)叠字摹声、绘景、状物,增加了形象性与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的清静,用“往往”渲染门墙的杂乱,用“呱呱”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状写作者攻读的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珊珊”;写高高耸立的枇杷,用“亭亭”。以此叠字,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朗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二、写法迁移【我来练笔】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人物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请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文字,400字左右。答: 答案精析自读文本项脊轩志自主积累三、1sh

12、n l yunshn yn licun po y b h hjin yufn p p2葺茸揠偃斑班瞻赡楯遁循珊姗姗栅瞑冥暝3古义:第二次。今义:又。4名词,地方;所字结构,相当于“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代词,她介词,在;介词,和5回头;拜访安放;设置;丢弃偏过;来访;经过旧指女子出嫁;归附应当;挡住6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名词作动词,筑起垣墙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名词作状语,亲手7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介词“于”8偃仰啸歌冥然兀坐明月半墙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景行行止合作探究二、1本文题目是“项脊轩志”,实际目的却并不在写轩

13、。处处写轩,却处处意不在轩而在人。作者的感慨和情思都是因人事而生的,他怀念的是人,尤其是他所怀念和挚爱的先母、先大母和亡妻。然而妙在写人却不是从人落笔,而是借轩写人,借轩抒情。用一间旧屋做线索,将人物、事物联系在一起。粗看,作者似乎是信笔而书,无拘无束,漫无章法,实则经过精心的提炼和严密的构思。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结,虽然全文所写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属三代,但是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练和集中。清人梅曾亮评此篇云:“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正因此,这篇散文做到了人们常说的“形散而神不散”。项脊轩是全篇思想情感的一个纽结,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触发点,这使得作品不仅结构严谨,而且显得情致幽深,别具含蕴。2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联起来的。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