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杨氏之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656195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杨氏之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0、杨氏之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0、杨氏之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0、杨氏之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0、杨氏之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杨氏之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杨氏之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题:10、 杨氏之子设计者:易菊香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结合句子,借助注释理解词语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语感。背诵课文。3、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方法朗读、 讲解 、小组合作探究。学 案导 案二次修改1.请你根据拼音把词语写正确、写美观。ji qn yu hu( ) ( )z yu dng ling( ) ( )zo y( )2、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 )朝( )的 ,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 的小说。请你反复读课文,做到读通句子,读准字音,要特别注意停顿恰当。例如

2、: 梁围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在读通课文后,请你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完成)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3)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1导入揭题,解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3、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齐读课题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2介绍世说新语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了解这本书吗?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初读感受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理解:家禽)3、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师范读,生练读。4、再指名读。 齐读。5、完成导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研读全文,理解意思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反馈。(一)理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二)研读: 孔君平

5、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1、哪个字的意思是“就”? “乃”(就,于是)。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见)其:他。2、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齐读。(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2、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哪里看出来?(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

6、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 齐读。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2. 理解:“曰” “此”。“应声”“未闻” “夫子”(五)体会巧妙A、理解孔君平的话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2、再自由读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2、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练读)(理解:未闻,夫子)(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2)夫子: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3、理解:应声答曰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

7、(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4、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积累:你们个个都真会说话啊。像这样形容人善于言辞的成语还有哪些呢?(出口成章 能说会道 伶牙俐齿 巧舌如簧 油嘴滑舌 唇枪舌剑 三寸不烂之舌 花言巧语)三、赞“聪惠”(机动:口头或书面练笔)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还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尝试着用文言文。小

8、结:同学们都走进了孔君平的内心世界,说出了他心中想说的话。(评价:动作、心理、神态)四、熟读成诵过渡:古人用了短短的5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礼貌,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1、练习背2、指名背。3、男女生比赛背诵。五、阅读链接、好书推荐回顾方法: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大家都有着学习文言文的天赋,学得很棒。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除了字面的意思,我们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内涵。下面的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比杨氏子更小的孩子的聪明机智。大家自由读读看。1、陈太丘与友期2、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明智慧的故事,老师推荐大

9、家阅读世说新语。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 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10 杨氏之子刘义庆世说新语 看注释 查找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孔君平 杨梅杨家果杨氏子 孔雀 孔家禽甚聪惠(智慧)教学反思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对于不知文言为何物的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能读懂吗?特别是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如何让他们一触即通呢?在教学时,我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首先,范读。文言文表达言简意赅,聊聊数语经常能表达颇为复杂的意思,而中间的断句又显得尤为重要,若断句不当,意思可能相差甚远。所以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前先自己范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范读在文中用斜杠标出;其次,自由读,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由朗读,读通读顺。第三,结合文中注释读,读一句,自行解释一句。第四,感情读。在了解全文内容后,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当学生理解了文意,深入体会本文语言精妙时,我抛出了本文的中心问题:杨氏之子的应答妙在何处?有学生马上轻松地作了解答:杨氏之子也顺着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当然,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学生一下子归纳不出来,于是我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了对比,学生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