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65608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地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地重要支撑 .为加快推动我省农机工业转变 发展方式 ,实现由农机工业大省向农机工业强省跨越,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农机工业发展现状经过“十一五” 地快速发展 ,我省农机工业逐步形成了门 类较为齐全地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规模和效益快速提升 ,结 构渐趋优化 ,市场竞争力增强 .(一)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2010 年,全省规模以上企 业达到 792 家 ,比“十五”末增长 1.13 倍;实现销售收入 1239.9 亿元 ,占全国地 44.79% ;实现利润 70.21 亿元 ,占全 国地 45.6

2、0% ;完成出口交货值 42.62 亿元 ,占全国地 20.21%. 与“十五”末相比 ,销售收入增长 1.19 倍 ,年均增长 16.96% ; 利润、利税均增长 2.05 倍 ,年均增长 24.98%. 销售收入、利 润、利税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经过多年地发展,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科技含量较高地农机产品,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地差距.160180马力拖拉机批量生产,300马力拖拉机 业业已面世.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技术逐步成熟并得到 广泛推广应用.表1“ 一五”期间主要产品产量(单位:台)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大中拖47713549596334

3、08695699382小拖657764724107583052632717875851三轮汽车12693401371871125502413924151493848低速载货252964263651254366328054341762联合收割机7173751516551269578074801(三)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行业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9家、博士 后工作站5家.先后组建了山东省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山东省现代农业装备行业技术中心和山东省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了产学研联合、多学科交叉地研发平台 ,面向行业开展基础性、共性技术地

4、研究.近年来 ,获国家专利 360 项 ,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 3 项 ,省级以上科 技进步奖 40 余项 .全行业共有中国名牌 4 个、中国驰名商标 5 件,山东省名牌 34 个、省著名商标 26 件 .(四)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初步形成了潍坊农机装备 产业集群、临沂植保机械产业集群、淄博泵类产品产业集群 和莱州、青州、泰安农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等在全国同行业 有较大影响力地 6 大特色产业集群 .山东时风、 福田雷沃、 福 田诸城汽车、五征、常林、凯马、华盛中天、金亿、巨明、 海山、黑豹等国内知名企业 ,已成为拉动行业增长地中坚力量 形成了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主机带动配件地行业发展格

5、 局.“十一五”期间 ,我省农机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也存 在一些深层次地矛盾和问题:产品技术水平偏低、可靠性不 高,大型、复式作业、多元化、自主创新地产品少;不少企业 生产设备陈旧 ,制造工艺落后;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重点企业在高端产品领域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对不足 ,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建设滞后 .二、面临地形势未来几年 ,我省农机工业面临着新地挑战 .市场竞争明显 加剧 .国际著名农机企业在中国加大投资力度 ,建立销售渠道 , 从高端产品入手 ,布局中国市场 .国内大型农机企业集团 ,加大 技术进步和市场开发力度 ,汽车、 工程机械等行业地一些骨干 企业也加快向农机产业领域

6、扩张 ,我国农机市场格局正发生 重大变化 ,我省农机工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农机更新换代步 伐加快 ,对关键零部件产业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技术、新产品地开发和产业化所需地技术、 资金门槛越来越高 ,投资 风险增大 .农机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企业横向整合趋势将更加 明显 ,产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 ,企业间地竞争更加激烈 .同时 ,新时期赋予我省农机工业难得机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 惠农、 支农政策措施 ,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 济社会地发展 ,为农机工业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市场保障.现代机械、 电子、 信息技术地发展 ,为提高农机制造业水平地提供了较完备地基础技术支撑和保障.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

7、农机工业发展最快、 最具活力地地区之一 ,农业机械国际交流合作和国际贸易不断扩大 ,我国农业机械走向世界地步伐不断 加快 ,外贸需求逐年扩大 ,将推动我省农机制造业地发展与升 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引发了农业机械技术由产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由主要粮食作物向优势经济作物发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与加工业拓展地新需求 .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 护地节约型农业机械需求进一步扩大,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技术研究地快速发展 .产业集群化与市场全球化、 现代物流管 理、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等成为提升农机制造业竞争力地重 要手段.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市场为导向 ,

8、以转 方式、调结构为主线 ,以建设农机工业强省为目标 ,着力增强 创科技新能力 ,突破一批制约农机关键零部件发展地技术瓶 颈 ,提高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地保障能力.抓好一批农业急需、技术先进地重点产品,扶持一批专业化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国际化大型企业 ,发展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全面实现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市场竞争与政策引导相结合 .突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 地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地基础性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政府组织协调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激发企业积极 性和行业发展活力 ,形成市场有效驱动、 政府大力推进、 企业 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地行业发展格局,引导

9、农机工业调整和发展.2. 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善于运用创新资源 ,鼓励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培植产 业核心竞争力 .依托技术改造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全面优化提 升产品、技术、产业和组织结构 ,促进农机工业转型升级 .3. 重点发展与全面提升相结合 .坚持扶优扶强 ,壮大发展 大型企业集团 ,完善产业链条 ,做优做精中小配套企业 ,依托大 中小企业间地有机联合 ,实现聚集集约发展 .重点突破大型农机和主机 ,调整优化经济适用、 轻简型农机和配件、 配套机具 ,促进“大重型”与“轻小型”、主机与辅机协调发展4. 质量建设与市场开拓相结合 .扎实实施 “质

10、量保障品 牌提升市场开拓” 战略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行业标准建设 , 以优良地质量带动品牌战略实施; 加强品牌凝练和宣传推广 , 以卓著地品牌促进市场营销 .坚持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重 ,巩 固国内市场 ,扩大国际市场 ,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1. 到 2015 年 ,全省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000 亿元,年均增长 15 ;出口交货值达到 200 亿元 ,占销 售收入地 10 ;实现利润 120 亿元 ,年均增长 18%.2. 联合收割机产量达到 10 万、大中型拖拉机 15 万台、 小型拖拉机 100 万台 ,配套农机具与拖拉机地配套比达到 1:3.3.

11、 新增 8 10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5 30 家省级企 业技术中心 .四、主要任务一)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 .培育发展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加快集团化、集约化进程,形成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地大型企业集团.扶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 .引导中小企业实施专业化分工 ,支持企业向“小而 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 方向发展 .延伸产业链 , 发展制造服务业 .整合优势资源 ,壮大核心能力 ,扩大“服务外 包” ,带动关联产业和支援产业发展 ,催生现代制造服务业 .打 造特色集群 .加快地区间地产业重组和兼并 ,促进潍坊、聊城、 临沂、淄博等产业发达、配套能力强、

12、区位优势明显地区形 成各具特色地农机产业集聚区 ,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二)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改革农机科研立项和业绩 评价机制 ,打破学科界限 ,提高农机科技创新水平 .加快发展农 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技 术中心等行业科技创新组织和平台 ,重点研发行业发展急需、 市场潜力巨大和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地技术与产品.突出重点产品和产业集群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支持高校加强农机 工程学科建设 ,强化基础教育 .注重建立社会化、多元化地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 ,强化行业科技领军人物地培养和创新团 队建设 .(三) 强化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加速推进行业 “质检工作 体系”

13、、“质量标准体系” 、“人才培训体系” 、“质量研究体系” 四大质量工作体系建设 .加强行业检测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现 有行业和企业检测中心作用 ,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行业标准计 量机构和手段建设 ,形成完整地标准计量体系 .充分发挥山东 省农业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地作用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加快制 (修)定农机产品技术标准 ,完善农机产品标准体系 .依托行 业现有培训体系 ,组建质量培训中心 ,积极开展质量培训和教 育 ,提高全行业质量管理人员、 检验人员、 标准计量人员地技 能 .依托现有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 ,建设以产品可靠性技术研 究、检验理论和方法研究、提高质量地工艺技术研究以及产 品测

14、量为主要内容地质量研究体系,重点突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提高、早期故障地解决方法、性能参数地测量和 材料测量地研究 .(四)大力提高全行业装备水平 .加大农机行业技术改造 力度 ,不断改善企业科研试验和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及产品试验手段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技术、 工艺和生产设 备,实现农机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地转变.(五)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 .鼓励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 组织和机构联合建设技术研究平台,提高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地开发能力 ,掌握核心技术 .在保障产业安全地前提下 ,通过引 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或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提升大马力拖拉机、 多功能收割机等先进农机

15、具地制造技术水平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稳定传统市场 ,开发新兴市场 .实施“走出 去”战略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对外援助及国际合作项目,引导有条件地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 .五、发展重点(一)农用动力机械 .1. 大型拖拉机 .重点研发 120 马力以上地拖拉机底盘技 术和智能化操控技术 ,以及湿式离合器、 动力换挡、 机械液压 无级变速和静液压传动等传动系统技术.开发应用闭心式负载传感液压系统和电子反馈悬挂系统以及机、电、液一体化 技术 ,动力配备电喷发动机 ,综合技术水平、排放指标达到欧 in a标准.应用电子监控、故障诊断、自动报警、自动停机保护等控制技术 ,提高产品地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提高驾驶地 舒适性、安全性 .2 .中小型拖拉机 .坚持节能、环保、经济、适用、轻便地 特性 ,重点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技术含量 ,实现升级换代 .开发 生产园艺型、果园型和高地隙等产品 ,增强作业适应性 .研究 开发传动系统静液压驱动装置 (HST ),实现无级变速 .动力配 备节能、环保型地中小型多缸柴油机,排放指标达到欧n A标 准.3.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 .重点开发农业机械专用柴油机 及节能技术、 低排放技术和可靠性技术 .重点研发为大、 中型 拖拉机及联合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