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高中2012级高二(上)第一次单元测验地理试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655469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充高中2012级高二(上)第一次单元测验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充高中2012级高二(上)第一次单元测验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充高中2012级高二(上)第一次单元测验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充高中2012级高二(上)第一次单元测验地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充高中2012级高二(上)第一次单元测验地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充高中2012级高二(上)第一次单元测验地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充高中2012级高二(上)第一次单元测验地理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充高中2012级高二入学测试地理试题命题:何从春 审题:唐金林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择并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栏内,每小题4分,共48分)下面三幅图中,甲图为M地附近地区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过甲图相应的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的地形是A山峰 B山谷 C山脊 D鞍部2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 B自东南向西北C自西北向东南 D自西南向东北 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地24小时内向变化。读图,回答3-4题。3.图a中 A.比风速大 B.比云量少

2、C.比气压低 D.比气温高4.锋面通过地的时间可能为A.下午 B.上午C.傍晚D.夜间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5-6题。5.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风力较弱 B.气温较高 C.降水较少 D.光照较强6.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 B.高压控制 C.低压控制 D.西风带影响读下图,回答7-8题。7.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苏 湘 滇 新 桂 内蒙古A. B. C. D.|k.Com8.图中A.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D.

3、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9-10题。9.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A.大湖萎缩而成 B.风力侵蚀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古河道残遗而成10.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D.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曲线、分

4、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气温、蒸发 C.降水、蒸发、气温 D.气温、蒸发、降水12.风化壳厚度A.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2分)13.下图是两大洲气候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两地的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_;_。(4分)(2)图中、两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2分)(3)、两地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大小不同。试从大气环流、地形两方面作简要解释。(8分)14.下图是我国某

5、区域地形剖面和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城市比贵阳纬度位置高,但夏季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火炉”城市,请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原因。(6分)(2)乙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请用图中数据等信息进行说明。(12分)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6分)(3)

6、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南充高中2012级高二入学测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3456789101112BCBBABCADCCA13. (14分)(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2分)(2)地形(2分)(3)地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2分);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平地狭小(2分);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2分);处于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2分)。14. (1)地处长江河

7、谷地带,地势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2分);夏季受副高控制,晴天多雨天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2分);地处夏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或焚风效应明显)(2分)。(2)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低平(2分);冬季气温在0C以上,有利于农作物越冬(2分);夏季平均气温接近30C,热量条件好(2分)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2分),这种雨热同期(或高温多雨)的气候,利于作物生长(2分);长江及其支流可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可缓解旱情(2分)。15.(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2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

8、2分);风沙在此沉积(2分)。(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 (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2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谷风效应) (2分)。(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风吹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每名考生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