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_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654615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_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海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_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海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_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海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_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海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_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_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_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_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由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 以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巩固拓展基层减负成果,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以廉政取信于民、以勤政造福于民。以下是职场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青海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青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

2、困难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克难奋进、勇毅前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交出了非同寻常、特殊考验之年的好答卷。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6.3%,城镇登记失业率2.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6%。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全力开展抗疫斗争。面对突如其来、百年不遇的严重疫情,我们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

3、击战。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1个月内实现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2个月转入常态化防控,在全国率先实现“五个清零”,并出色完成援鄂医疗任务,为全国抗疫斗争作出了青海贡献。在这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中,各族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充分展示了高原儿女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豪迈情怀! 率先恢复经济秩序。科学研判形势,精准作出决策,及时按下经济社会发展“重启键”,在全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出台助企纾困一揽子优惠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让利85亿元;通过“五专”服务体系、“四个集中”服务模式,解决各类诉求1.3万件,各类市场主体增长11.6%。190项重点项目全部

4、开工复工,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正式开工。开展惠民暖企、促消费系列活动,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稳步增长。成功举办第21届青洽会。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保持稳定。农牧业再获丰收,增长4.5%。经济发展稳中求进,进中向好,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础上,开展“九大后续巩固行动”,优先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和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协同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精神扶贫,强化低保兜底保障,加强日常监测和精准帮扶,全面完成反馈问题整改,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普查。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贫困地区面貌发生

5、翻天覆地变化。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启动实施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三江源、祁连山(青海片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开展“守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成立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举办首届河湟文化论坛。扎实推进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狠抓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常态化开展排污权交易,碳汇交易实现零突破。 着力培育发展动能。扎实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海南、海西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双双跃上千万千瓦级台阶,青豫直流工程启动送电,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九成、全国领先,“百

6、日绿电三江源”再创世界新纪录。部署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首架天文望远镜正式启用,高纯硅材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批。碳纤维生产线试产成功,电解铜箔等新材料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园投运,青海青稞和牛羊肉交易中心、西北地区首个根镜像服务器在我省上线运行。阿咪东索旅游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茶卡盐湖、东台吉乃尔湖等网红打卡地持续升温,大美青海美誉度持续上升,越来越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开展稳就业“四送”活动,综合施策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向好等三项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社保待遇和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持续提高。三项教育经费增幅名列全国

7、第一。以囊谦、杂多、曲麻莱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为标志,我省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最早全面实现开学复课。“五医联动”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核酸检测实验室实现县级全覆盖,包虫病手术患者首次实现动态清零。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如期完成。改造城镇棚户区1.1万套、老旧小区5万套,实施3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综合改善工程。文化惠民、全民健身等持续开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任务全面完成。尽管遭受疫情影响,尽管财政比较困难,但在民生工作上没打折扣,年初向全省人民承诺的10类41项民生实事工程已经全部兑现。 去年,我们隆重举行玉树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活动,成功举办对口援青十周年系列活动,各族人民更

8、加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凝聚了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艰苦奋斗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取得,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句号。回首五年来的历程,最令我们感念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亲临青海视察,为我们擘画了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美好蓝图。五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与时俱进推动新青海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

9、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去年超过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5511美元增加到7500美元,人均财政支出位居全国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成果转化,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0%提高到55%。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1个百分点、预计达到6.5%,三大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占比超过60%。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面积扩大到300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13年保持在百万吨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

10、比保持在50%以上,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五年前增加1090亿元、1590亿元。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年旅游人次突破5000万人、收入达到560亿元。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为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全省42个贫困县、16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实际减贫53.9万人,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4元,年均增长36.8%,“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坚决向污染宣战,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从305天增加到354天,三大河流干流出省断面水

11、质保持在类以上,湟水河出省断面类水质达标率100%、类水质占比超过5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盐湖股份通过司法重整和改革实现扭亏为盈,省投司法重整工作启动,金融机构运行稳健有序,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三大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均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成功举办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国家公园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开展保护“中华水塔”行动,三江源、祁连山等区域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明显,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五级河湖长体系全面建立,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青海湖水

12、域面积逐年扩大,裸鲤资源蕴藏量较实施保护前增长38倍,森林覆盖率由6.3%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普氏原羚由上世纪末的300多只恢复到2700多只,藏羚羊由最低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只左右。高原大地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态势,大美青海成为美丽中国最养眼、最靓丽的绿色名片。 五年来,我们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均衡协调。新增铁路运营里程643公里、总里程达到3023公里,格敦铁路、格库铁路开通运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所有市州和三分之二的县通达高速,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民用机场形成“一主六辅”格局,“引大济湟”

13、调水总干渠和北干一期建成通水,大电网实现县县通。兰西城市群建设协同推进,柴达木地区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环湖地区生态和新能源产业特色优势更加凸显,青南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和谐共进。预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7.1%,年均增加1.4个百分点。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及“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成效明显,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稳步推进。区域发展协调共进、各具特色,城乡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相得益彰。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深化“放管服”,减少各类审批事项,率先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省属企业“3+10”改革试点深入开展,预算制度和增值税改革扎实推进,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

14、试点成效显著,绿色金融体系初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农牧区改革持续深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实现零突破,建成19个国际营销网点和13个综合性进口商品直销平台,对外投资拓展到28个国家和地区,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文化旅游节等展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个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具魅力的青海正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持续稳定在75%以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年均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3.2万人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

15、于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各险种参保人数大幅增加,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实施教育建设项目2825个,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经验在全国推广,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各类教育普及程度及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提高,科技宣传和普及工作不断加强,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健康青海加快建设,综合医改持续深化,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和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城乡,一批影视精品走向全国。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环湖赛、国际冰壶赛等十大国际品牌赛事越办越好。城市宜居性、舒适度不断提升,广大农牧民告别危旧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砖瓦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推

16、进,广大农牧民喝上了干净自来水。三江源地区清洁供暖正在替代煤炭和牛粪取暖。宽带青海基本建成,4G网络全覆盖、5G加快布局。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各族群众在全面小康进程中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美满、更加幸福。 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国家战略,成为全国首个所有市州都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省份,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写照!平安青海、法治青海建设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全面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不断迸发新活力,人民防空、应急救援、防震减灾、气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舌尖上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