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地现状、发展及应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654064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地现状、发展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地现状、发展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地现状、发展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地现状、发展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地现状、发展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地现状、发展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地现状、发展及应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课题作业题目: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现状、发展及应用班级:姓名:学号日期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现状、发展及应用摘要:暖通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对于保证空调系统本身的合理 运行、减少人力、实现安全操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也对暖通 空调系统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暖通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对策,探讨了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发 展趋势和应用及价值。关键词:暖通空调 自动控制 现状发展趋势 应用 价值在目前我国许多民用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中, 自动控制系统的应 用也的确起到了保证暖通空调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提升管理水平、 节省能源费用、降低人力成本等作用;在工业

2、建筑中,对工艺要求的 保证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通过对大量实际情况的调研 和总结,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实际工程项目的空调自控系统没能充分发 挥其功能,一些甚至成了摆设,不但浪费了投资,也使得暖通空调系 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和能源效率低下, 甚至一些项目因使用要求不满足 而出现较大的争议。一、目前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1、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1)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对本专业的设计缺乏全面认识 目前相当一部分工程的暖通空调设计仅仅是基于冬、 夏各自的设 计工况点来进行的。 这种设计方法实际上只是确保了暖通空调系统对 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保障能力而没有注重到全年的运行调节问题。

3、据 笔者了解,一些暖通空调设计人员不能清晰地说明其所设计的暖通空 调系统在全年应该如何运行, 或者如何才能实现节能的运行方式。 由 于未考虑工程全年的实时运行和控制问题, 也就无法提出相应的系统 控制要求、控制参数(尤其是工况转换的边界条件)等内容,导致自 控系统成为无米之炊,其设计与实施无从下手。同时存在的另外一种倾向是, 一些本专业设计人员将自动控制看 成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 因而放弃了对暖通空调系统本身设计 合理性的追求。例如 : 无原则地加大设备容量和安全系数,认为即使 实际不需要, 只要通过自控系统, 就可以在运行中将设备的余量减下 来。比如一些比较常见的错误为, 一些设计人员

4、不清楚自控阀门应该 如何选择,而是按照通常的管道口径来选择阀门口径,等等。其实, 任何控制系统的控制能力和范围都是有限的, 大口径阀门无法实现对 小流量的较精确控制。 暖通空调设计人员一般都明白, 大容量的冷水 机组,其最小可调容量必然大于同类小容量机组的最小可调容量, 使 得前者对空调部分负荷下的满足能力低于后者。 自控系统也是同样的 道理。(2)暖通空调设计人员与自控设计人员的沟通不够 尽管在本专业本科学习的课程中设置了自动控制方面的专业课, 但由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各种原因使得许多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对自 控系统变得生疏和望而却步,对一些基本的自控基础知识严重欠缺 (有的甚至不知道最简单的房间

5、温度控制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因此 常常见到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图纸中提出 “这部分由自控系统 解决”。从另一方面看,目前从事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人员 绝大多数都是电气(或控制)专业的,他们对暖通空调专业各种要求 的理解有限(有些甚至完全没有本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 。把自动控制系统视为万能钥匙的也不仅仅是暖通控制设计人员, 一些自控设计人员(或承包商)也有类似想法。例如,基于自适应模 糊控制系统、 自适应系统等控制系统, 在一些场合被某些技术人员神 话,使人误以为能够解决所有的控制问题, 从而放弃了对暖通空调系 统本身的特点、本质、控制逻辑等方面的研究和要求。在两个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

6、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 互相不 理解对方专业需求的情况下, 存在的问题不会得到有效解决, 显然无 法将暖通空调自控系统做好。 更为严重的是, 在一些民用建筑设计院 中,暖通空调与弱电专业的设计人员均将自控系统作为二次设计的内 容交由自控承包商负责,存在一定的失控风险。( 3)系统运行管理这是目前存在的又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些设置了自动控制系 统的工程,其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达不到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的要求。 有的工程还是以二三十年前的所谓“锅炉工” 、 “冷冻工”等模式来 配置管理人员。 有些项目尽管引入了计算机专业的管理人员, 但因为 对暖通空调和自控系统本身的理解不足, 也无法真正做到优

7、化的管理 与运行。在我国, 目前设置了计算机集中监控系统的大量建筑中, 通过实 时的运行管理数据和年度(季度)运行数据报表,为运行管理的优化 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但遗憾的是,目前相当多的项目(据笔者调查, 至少超过6 0%的项目)并没有形成一个运行数据监测、采集与分析 的完整管理流程, 系统中保存的大量基础运行数据没有充分发挥对工 程的指导作用,更没有发挥其对行业的参考作用。因此,系统运行流 程与高水平管理人员的严重缺失阻碍了暖通空调自控系统的应用。2 、对策与建议(1)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应该明确认识到的一点是, 自控系统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暖通空调 系统的运行。与其在工

8、程中出现问题时去解决 (或去争议责任的分担) , 不如在设计时尽可能完善, 将可能出现问题的风险尽可能降低。 这包 括以下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本专业的技术水平。 需要认识到暖通空调效果与运行条件 密不可分,建筑的使用状态、室外气候等等,都是在设计中应充分关 注的。因此,笔者建议在国内有能力的设计单位中, 通过努力提倡“以 全年为基础的设计” ,逐渐改变目前仅仅以冬、夏两个设计点为基准 的设计做法。当然,这一改变会增大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量, 因此,需要采取相关的配套措施。其次,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应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自控系统知识。 做 到能够用自身的知识与自控系统设计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 为此,

9、我 们应该认识到:仅仅在学校所学的暖通空调自控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暖通空调设计人员还应结合工程实际学习和研究自控系统。(2)调整设计分工,加强专业沟通,完善自控设计 把自控系统完全交给系统承包商(或集成商) ,看似符合专业化 分工的原则, 而实际大量工程的情况表明, 这样做的风险远远大于专 业化分工带来的优势。承包商技术的优劣、水平的高低、责任心的强 弱、商业利益的大小、招投标组织的好坏等因素,对自控系统本身的 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都有重要影响,而作为项目设计的负责单位 设计院,地位反而降低,这显然不利于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把 控。因此,我建议,自控系统的设计(系统原理、控制逻辑、主要设 备功能

10、、系统布线等)应由设计院负责完成,或者在设计院的主导下 来完成。承包商 (或集成商)的主要工作是在设计院自控系统设计及 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完成设备的接线图、施工及调试等。在上述对设计院自控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设计院的自控设计人员 (大多数设计院中通常是弱电专业设计人员)也应“与时俱进” ,不 但要掌握本专业的技术, 还需要尽可能对暖通空调专业的基础知识有 一定的了解,或者通过工程设计的不断沟通、交流,对暖通空调系统 的控制要求能够心中有数, 将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实施的第一个关 口自控系统设计把住,才能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 础。同样应实事求是地看待关于模糊控制、 自适应控制等先进控制技

11、 术的应用问题。 当它们用于暖通空调自控系统时, 其关键点并不在于 模糊和自适应运算和处理的方式, 而是在于取得大量参数信息后, 如 何确认这些参数的内在联系, 以及如何将这些内在联系反映到控制系 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之中。因此,这不是用“将所有参数收集 后,由计算机进行综合运算并给出最优化的控制” 这样一句话就能够 解决的。计算机本身并不具备人的思维能力和自适应、自学习、综合 等能力,因此需要的是暖通空调和自动控制设计人员对这些参数的逻 辑关系分析的能力与经验, 而不能将其视为一个无人可以认识的 “黑 盒子”。(3)加强运行管理和数据分析 自控系统除了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外, 还有一个重要

12、的任务就是 通过自控系统实现最优化的控制。 所谓最优化, 指的是在自控系统的 基础上,增加人为干预的功能。因此,最优化运行控制需要运行管理 人员来实现。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亟待提升, 引进高素质的运行管理 人员,是暖通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实现运行节能的基本保证。 大量 记录的年复一年的运行数据, 为运行管理和优化策略提供了数据基础。 因此应该提倡: 运行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尽可能多地收集暖通空调系 统的运行数据(目前已经很方便) ,并通过分析来积累,为以后的优 化运行提出措施; 暖通空调设计人员主动参与运行数据的收集、 整理与分析工作, 对自己设计的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有一个更深入的 了解,为

13、提升设计水平建立良好的基础平台。二、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人类很早就进行了简陋自动化装置的探索 , 但由于技术与理论 都没有真正 发展起来 , 直至 1788 年之前 , 都未有重大突破工 匠阶段。标志着人类社会工业革命开始的是瓦特于 1788 年发明的蒸发 机, 它同样也 标志着自动化领域技术化与理论化的开始。 1920 年, 反馈理论广泛地应用于电子 放大器中 , 同年, 美国也出现了 PID 调 节器,1948 年, 控制理论的经典部分都己基本提出 技术化与理 论化阶段。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与完善 , 体积的微型化 , 用计算机代 替调节器正成气候智能化阶段。目前 , 全球

14、正在进入网络化时代 , 空调系统也逐步网络化 ,空调 系统的信息 化时代已经到来。欧洲的西门子、梅洛尼两个家电巨人 于 l998 年推出了自己的 产品。西门子的 “家庭电子系统 (HES) ”是 一个基于 Windows95 下的家庭控制 系统 , 利用这个系统可实现 对多种家电器具网络性控制 , 以及完成电话、传真、 Email 等对外 的通信联络。意大利的梅洛尼公司推出的称之为“家庭智能检测器 (HSM) ”也具备了类似的功能。作为信息化的空调系统 , 除了应具 备常规制冷 系统的特点以外 , 还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 1) 工程具 有完善的通讯联网功能 , 使人们可从远程计算机上对其

15、进行控制 , 参 数设定, 并具有双向通讯功能 ; ( 2)采用数字化传感器。数字化传感器 是以专用微处理器控制的具有双向通讯功能的 先进传感器系统 , 微 处理器能够按照给定的程序对传感器实施软件控制 , 把传感 器从单 功能变成多功能以消除与模拟电路有关的误差源 , 从而提高测量和 控制的精度。通讯网络逐渐成为空调系统控制中的最重要环节。三、分析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及价值1. 暖通空调自动化控制的内容 根据现有管理指标以及方案可知,在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必须 对 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按照控制要点和方式落实,凸显出控制机 制的 作用,实现精细化实施。以下将对暖通空调自动化控制的内 容进行 分析

16、。1.1 净化控制 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将其和暖通空调系统 进行结合处理。 暖通空调的应用优势明显, 其中自动化控制方式起到 突出的作用,净化控制的含义对吸入到空调中的空气有重要的作用, 以净化处理指标和方式为例, 净化控制系统比较重要的是空气过滤器, 净化处理后,能达到万级左右,以洁净度和空气处理流程作为基础, 需要对设备进行升级处理, 将其应用在工厂中, 突出净化控制的具体 指标,满足控制案例的属性要求。此外在后续控制和指导阶段,要按 照洁净度进行落实,考虑到洁 净区域模式和属性要求,需要做好区 域清洁处理工作, 例如在食 品厂以及医药厂, 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 必须做好吸附处理工作,提升过滤优势。1.2 温度控制空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调节室内温度, 在整个控制阶段需要按照 自动化控制要求实施,以数据参考为例,在自动化控制阶段,需要对 温度进行调整。冬天将室内温度提升,夏天将室内温度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