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探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652772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探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探析选题原因有三:1.受课上老师的启发,2.本身学思政专业,3.教学过程中有较大体会课堂上要么自己干自己的事,要么就把从网上和电脑里看到的各种问题拿到课堂上讨论,比如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就有学生质疑,资本主义国家看病养老都不是问题,到我们国家就会有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房价高,无人养老,这就需要从历史、现实等多方面解答。在我看来对政治课的逆反心理表现为消极的逆反和积极的逆反。一、表现:消极的逆反心理:积极的逆反心理: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自我意识没有那么强烈,所以普遍来说逆反心理没有那么强烈。逆反心理引导的好了就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引导不好就会影

2、响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会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现在的“愤青”、“喷子”,其之所以任何事都从负面来看,我觉得这与其在青少年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和环境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学生又包含初中生和高中生要分析学生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就要先分析思政课的内容,二、原因:(一)、先大概从课程设置上来分析下:(客观原因)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上来看,初中的课程内容更接近思想品德课程,但是现行的教育机制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是将这门课程量化为考试分数就有点机械化,你不能说考试成绩低了学生品德就不好,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只是因为没有按照课本上的思路(找出实例来)来写,这样条条框框的束缚是不是有碍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3、?真正要内化为个人的行为(比如社会公德方面,旅游时家人的行为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虽然他们知道这种行为不好,但是因为有“榜样”所以就做的很自然。),我觉得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是走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就加入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新课改之后就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本必修和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道德与伦理常识。相对于初中的课程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多,理论性较强,这就成了一把双刃剑,教学方法运用的得当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政治理论;如果课堂不生动就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晦涩,使学生对政治课敬而远之。进入大学之后可以说是高中知识的延伸,可能比较

4、侧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当然也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等课程的设置,但是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使学生很容易就会变成应付考试,考完就忘的状态。(二)、再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分析:(主观原因)从中学到大学,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学生生理因素和自身素质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内因所在。青年学生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和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急切渴望长大的情绪使他们急于审视成人,考察自我,向别人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青年学生无不希望像父母和师长一样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并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尊重。但他们的阅历太浅,对社会的了解还甚少,只是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这些有限的方式和途径

5、来进行,从而在自尊心受挫的极为敏感的情况下,以自己出人意料的”反叛”行为引起师长和社会对其存在和要求的重视。 (三)、教师素质和教学内容、模式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外在诱因。(客观原因)从教学内容来看,单调乏味的枯燥内容使学生逆反心理日益加剧。中学生具有高度爱国热情和政治热情,他们非常渴求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求自己对人生、社会的认识有一个重大的飞跃。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问题只是把一些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无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所以对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变革和突发事件难以作出合理解释。从教学模式来看,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又一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采用的是灌输理论

6、和填鸭式的方法,教师讲,学生记,上课记,下课忘,考前背,考完忘,强制性的顺从式的教育教学的模式实质上并没有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四)、社会环境因素:(客观原因) 中国人缺的是什么德,传统教育一直强调私德,这与农业社会的构成有关,社会发展到今天,城镇化进程,人口的快速流动,社会公德缺乏,法律观念淡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形成正确的“三观”,如果现实中有人乐于奉献,牺牲自己就会被笑称“傻子”,加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对社会就产生了质疑,同时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空谈理论,与实际相差太远,这样就会选择抵触思想政治课。(五)、其他原因:(客观原因) 补充结束:09级有个同学一上政治课特别是政治生活就表现出不屑一顾,觉得中国喜欢搞形式主义,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倒是对国外的体制和生活十分赞同和向往,抛开政治课堂上的表现来说成绩和为人也很不错,但是就是对政治课本里的内容很反感,后来他高中毕业选择了出国读书,后来偶然碰面说起国外的生活,他说他现在才理解当时我在课堂上讲的那些内容,他会用这些知识去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或多或少的能理解现在的很多社会现象了。我想政治课堂的真正影响和作用就在于此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