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孔的设计基础资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65273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孔的设计基础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文孔的设计基础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文孔的设计基础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文孔的设计基础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文孔的设计基础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孔的设计基础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孔的设计基础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文孔的设计基础资料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第一手资料 主,编录内容主要有:岩芯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矿物成分,胶结程度。溶洞及大裂隙的 位置,大小充填程度,沉积物。裂隙的产出形态,裂隙率,轴夹角,充填 情况。节理的发育和走向情况。含水层和对隔水层的划分。统计岩芯 RQD 值,岩芯风化带、破碎带的厚度及划分,对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能及稳固 性进行分类等。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是结合地质钻孔取得水文地质资料的一项重 要基础工作。观测内容包括:观测钻进中水位变化(每班至少观测一至二个回次);详细记录钻进过程中发现的涌水、漏水、涌砂、逸气、掉块、塌孔、 缩径、裂隙和溶洞掉钻等现象

2、出现的深度,并采取一定数量的溶洞充填物 样品。涌水孔应停钻测量水头高度和涌水量、水温等,必要时进行自然降低 的简易放水试验。发现热水,应作孔口水温和孔内水温测量。小口径钻孔可采用测漏仪或水文测井等手段,取得有关的水文地质资 料。4.4.4.3 水文地质试验a. 试验准备 成孔及地质要求 孔位:按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坐标放样到实地并复 核。 钻孔结构:按设计图和地勘处的设计变更通知书要求施工。 岩芯采取率:基岩大于 70% ,破碎带大于 60% ,粘土大于 70%,砂 和砂砾层大于 50%。 孔深丈量:每钻进 100m 及试验段顶部时进行孔深丈量,误差不得 大于1%0。 钻孔弯曲测量:

3、每钻进约50m,精确测量钻孔弯曲,0100mW1、 100200W2,依此类推。 原始记录:要求准确,字迹工整清晰。 水文要求 全孔清水钻进,每钻进35m,测起下钻水位各一次,时间间隔不 得少于 10 分钟,钻孔揭露多个含水层时,应测定分层稳定水位。 钻进过程中,应及时准确记录施工中可能出现漏水、返水、掉钻、 流沙等水文地质现象位置,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司地勘处有关人员。 孔内稳定水位测量应符合试验要求(稳定 8 小时以上)。b. 施工及试验顺序 ZKS11、 ZK33517 组 ZKS11(抽水孔)按设计的开孔直径开孔并下入定向套管,以甲172mm 直径继续钻进至50m,下入甲168mm筛管护

4、孔,用甲150mm钻进至100m,下 入甲146mm筛管护孔,用甲130mm钻进至250m,下入甲127mm筛管护孔, 用甲110mm钻进至按设计P3d顶界以上5m左右的节理不发育段,清除孔内 残渣,并洗孔。观测孔内水位至稳定8小时。ZK33517 (观测孔)按一般 地质孔进行施工,钻至相应设计位置,观测孔内水位至稳定 8 小时。 用深井泵(5ms/h)进行第一试段抽水试验。 第一试段抽水试验结束后ZK11 (抽水孔)用甲110mm直径钻进至P d底部,再用甲95mm直径钻进至P la层顶部以下40m左右(约510m,终孔), 33用甲108mm套管有效止水,在甲130mm段底部(250m处)

5、需换径成甲130mm 套管。在清除孔内沉渣并检查甲108套管的止水效果,止水效果良好后观 测孔内水位至稳定 8 小时;止水效果不佳时重新止水至达到要求后观测孔 内水位至稳定8小时。ZK33517 (观测孔)用甲75mm直径钻进至设计孔深。 观测孔内水位至稳定 8 小时。 用螺杆泵(1-3ma/h)进行第二试段抽水试验。如不能抽水,作注 水试验。 第二段试验结束后ZKS11 (抽水孔)用甲95mm直径钻进设计终孔孔 深,清除孔内沉渣并检查甲89套管的止水效果,止水效果良好后观测孔内 水位至稳定 8 小时;止水效果不佳时重新止水至达到要求后观测孔内水位 至稳定8小时。(观测孔)用甲75mm直径钻进

6、至设计终孔孔深。观测孔内 水位至稳定 8 小时。 进行第三段抽水试验,作注水试验。 试验结束后按设计要求封闭钻孔,拆除试验及钻探设备进行水文地 质试验资料的内业整理。 ZKS12 ZKS12(抽水孔)按设计的开孔直径开孔并下入定向套管,以甲172mm 直径继续钻进至50m,下入甲168mm筛管护孔,用甲150mm钻进至100m,下 入甲146mm筛管护孔,用甲130mm钻进至250m,下入甲127mm筛管护孔, 用甲110mm钻进至按设计Pd顶界以上5m左右的节理不发育段,清除孔内3 残渣,并洗孔。观测孔内水位至稳定8小时。 用深井泵(5ms/h)进行第一试段抽水试验。 第一试段抽水试验结束后

7、ZKS12 (抽水孔)用甲110mm直径钻进至 设计pd底部,再用甲95mm直径钻进至Pla层顶部以下40m左右,用甲108mm 套管有效止水,在甲130mm段底部(250m处)需换径成甲130mm。在清除 孔内沉渣并检查甲108套管的止水效果,止水效果良好后观测孔内水位至 稳定8小时;止水效果不佳时重新止水至达到要求后观测孔内水位至稳定 8 小时。 用螺杆泵(1-3ma/h)进行第二试段抽水试验。如不能抽水,作注水 试验。 第二段试验结束后ZK12 (抽水孔)用甲95mm直径钻进设计终孔孔 深,清除孔内沉渣并检查甲89套管的止水效果,止水效果良好后观测孔内 水位至稳定8小时;止水效果不佳时重

8、新止水至达到要求后观测孔内水位 至稳定 8 小时。 进行第三段抽水试验。如不能抽水,作注水试验。 试验结束后按设计要求封闭钻孔,拆除试验及钻探设备进行水文地 质试验资料的内业整理。 ZKS13 ZKS13C抽水孔)按设计的开孔直径开孔并下入定向套管,以甲172mm 直径继续钻进至50m,下入甲168mm筛管护孔,用甲150mm钻进至100m,下 入甲146mm筛管护孔,用甲130mm钻进至250m,下入甲127mm筛管护孔, 用甲110mm钻进至按设计Pd顶界以上5m左右的节理不发育段,清除孔内3 残渣,并洗孔。观测孔内水位至稳定8小时。 用深井泵(5ms/h)进行第一试段抽水试验。 第一试段

9、抽水试验结束后ZKS12 (抽水孔)用甲110mm直径钻进至 设计pd底部,再用甲95mm直径钻进至Pla层顶部以下40m左右,用甲108mm 套管有效止水,在甲130mm段底部(250m处)需换径成甲130mm。在清除 孔内沉渣并检查甲108套管的止水效果,止水效果良好后观测孔内水位至 稳定8小时;止水效果不佳时重新止水至达到要求后观测孔内水位至稳定 8 小时。 用螺杆泵(1-3ma/h)进行第二试段抽水试验。如不能抽水,作注水 试验。 第二段试验结束后ZK12 (抽水孔)用甲95mm直径钻进设计终孔孔 深,清除孔内沉渣并检查甲89套管的止水效果,止水效果良好后观测孔内 水位至稳定8小时;止

10、水效果不佳时重新止水至达到要求后观测孔内水位 至稳定 8 小时。 进行第三段抽水试验。如不能抽水,作注水试验。 试验结束后按设计要求封闭钻孔,拆除试验及钻探设备进行水文地 质试验资料的内业整理。c. 试验技术要求 抽水试验 按地下水位埋深选择深井泵型号,计算下入孔内的各种管材的长 度,泵体位于含水层底部,下入测管(底部在水泵底以下15m )并检测连 接情况(牢固性和密封性); 按计算的长度下入扬水管、测水管,在下入管材时严格检查气密性。 用稳定井流(非稳定井流)抽水试验,试验开始,开动水泵抽水, 测量抽水孔及观测孔内测管内水位降深,时间间隔为 5 分钟、5 分钟、10 分钟、10 分钟、15

11、分钟、20 分钟、30 分钟,以后每间隔 30 分钟测量抽 水孔及观测孔孔内水位,进行最大降深抽水,以达到洗井的目的。水位稳 定 8 小时后进行下一步试验。若水位迅速降至水泵附近(扬水管中有气无水),则调节抽水量重新试 验,不能满足抽水要求时进行注水试验。 调节水位降深(约为第一次降深的2/3),测量测管内水位降,时间 间隔为 5 分钟、5 分钟、10分钟、10分钟、15 分钟、20分钟、30分钟, 以后每间隔30分钟测量抽水孔及观测孔孔内水位,水位稳定 8小时后再 进行下一步试验。 再次调节水位降深(约为第一次降深的1/3),测量测管内水位降, 时间间隔为 5 分钟、5 分钟、10分钟、10

12、分钟、15 分钟、20分钟、30分 钟,以后每间隔30分钟测量抽水孔及观测孔孔内水位,水位稳定 8小时 后试验结束。 试验结束,测量抽水孔及观测孔孔内水位恢复情况,至稳定6小时, 拆卸试验设备。抽水试验水位降低的深度及次数。抽水试验水位降低深度应尽量大,一般不少于 10 米。大水矿床抽水 试验水位降低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其孔组叠加的抽水量应达到1000m3/时; 当抽水量已经达到上述要求,而仍达不到初步评价要求时,需经设计、矿 山和地质部门协商,另行组织力量,密切配合生产部门的排水疏干试验方 案,共同进行专门性的大型抽水试验工作。抽水试验水位降低次数;当采用涌水量与水位降低相关分析法预测矿 坑涌

13、水量时,应进行三次水位降低,三次水位降低的 S3 应达到最大值, S2、S1 应分别为 S3 的 2/3、1/3;其他情况下一般可进行一次大降深抽水 试验。稳定井流抽水试验与非稳定井流抽水试验的条件和要求。 稳定井流抽水试验一般适用于具有“裘布依型”稳定条件的含水层和 具有“傍河型”稳定条件的水体近旁。稳定井流抽水试验的质量标准: 在稳定时间内涌水量和水位的波动不得超过一定范围,并且不得有持 续下降或上升的趋势。水位波动范围,主孔应不超过平均值的 1%,观测孔应不超过 2 厘米。 涌水量波动范围,应不超过平均值的 3%。水位和涌水量的误差按下式计算:误差值二最大值或最小值平均值100%平均值抽

14、水试验稳定延续时间,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承压水不少于 8 小时越流系统含水层16 至24 小时非稳定井流抽水试验的质量标准: 非稳定井流抽水试验一般采用定流量或阶梯定流量抽水,也可进行定 降深抽水;越流系统含水层一般可进行一次定流量抽水。抽水试验过程中应同时观测水位和流量。观测时间要求,可按抽水试 验开始的第 1、2、3、4、6、8、10、15、20、25、30 分钟进行观测,以 后可每隔 30分钟观测一次。非稳定井流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根据水位降深时间半对数曲线 确定。承压水和潜水在上述曲线出现固定斜率的渐近线后,一般延续一个 对数周期;越流系统含水层在降深时间半对数曲线经过拐点后趋于水平

15、时为止。抽水试验过程中应绘制降深时间半对数曲线和不同时刻的等水位 线,掌握试验进程,分析出现的问题。抽水试验停泵后应连续测量恢复水位。 洗孔和试抽是保证抽水试验质量的关键。正式抽水试验前应进行洗孔 和试抽,直至孔内出水澄清为止。正式抽水试验前连续系统地测量抽水试验孔、观测孔及他水点的自然 水位、流量,若有日潮汐变化时应掌握其变化规律。抽水试验过程中应采取水样。 抽水试验过程中应防止抽水的回渗和倒灌,注意观察地面沉陷和塌陷 现象。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测量抽水钻孔的深度。注水试验 试验开始,以定流量 Q1 向孔内注水,测量试验钻孔水位至稳定(开 始时间间隔为 1 分钟、3分钟、5分钟、10 分钟、10 分钟、15 分钟、20 分钟、30 分钟,以后每间隔 30 分钟测量孔内水位至稳定 6 小时); 以定流量Q2 (Q2=2/3Q1)向孔内注水,测量试验钻孔水位至稳定 (开始时间间隔为 5 分钟、10 分钟、10分钟、15分钟、20 分钟、30分钟,以后每间隔30分钟测量孔内水位至稳定 6小时); 以定流量Q3 (Q3=1/3Q1)向孔内注水,测量试验钻孔水位至稳定 (开始时间间隔为 5 分钟、10 分钟、10分钟、15分钟、20 分钟、30分钟,以后每间隔30分钟测量孔内水位至稳定 6小时); 注水试验结束,测量恢复水位。开始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