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蒙娜丽莎之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652597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蒙娜丽莎之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7蒙娜丽莎之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7蒙娜丽莎之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7蒙娜丽莎之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7蒙娜丽莎之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7蒙娜丽莎之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蒙娜丽莎之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关镇中心学校电子备课 教 学 预 案备课序号: 年级:六年级 学科:语文授课教师刘宪美课 题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内容及分析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

2、作。课型阅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3. 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1. 蒙娜丽莎是谁?这是一次怎样的约会?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2.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

3、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 谈话导入。2. 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悄然、难以捉摸、矜持、脸颊(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2)齐读词语。设计意图: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对于“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肖、矜、”等字是渗透性识字,学生只要借助拼音认识即可。 二、明确任务、感受魅力,感悟写法。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5、6、7自然段

4、。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要注意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1. 默读连语接,找出学习要求。2.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要求自学。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这是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学习时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理解。3. 全班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预设一:引导学生从参观的人多等语句中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我们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

5、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他才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引导学生理解“排着长龙一样的的队伍”等语句,说明参观的人多,从侧面衬托出画作的魅力。预设二:交流第五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感受画面的逼真。(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画面的栩栩如生。“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2)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注意作者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3)相机指导朗读。预设三:交流第六自然段介绍画面中人物面部表情的部分,感受画作魅力,感悟写法。(1)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让学生结合插图体会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丰富的情感。“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

6、舒畅温柔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2)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蒙娜丽莎微笑在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感受画作的魅力和语言的魅力。(3)作者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描述出来的?(展开丰富的想象)(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预设四:从第七自然段相关语句中感受画作的魅力。设计意图: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画面采撷了多种美的元素,集美、智慧、永恒三位为一体,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性和神秘感4. 小组交流,全面感受画作的魅力。(1)四人小组交流: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画作的魅力?(2)师小结。设计意图:文中有许多描写反映了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魅力,课堂时间有限

7、,无法进行全员交流,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更大的交流空间,鼓励上课没有机会交流的同学充分发言,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取得更高的效率。5. 以读代讲,体会作者欣赏画作后的深刻感受。引读最后一段。三、揭示课题,总结写法。1. 作者为什么以蒙娜丽莎之约为课题?2. 教师根据板书总结文章表达、观察方法。四、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积累文中语言。1. 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课文5、6、7自然段)2. 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设计意图: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直接描写画作的5、6、7自然段,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8、 五、创设情景,介绍画作。1. 创设情景,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画作。师:假如中法两国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在紫阳展出,在我们的上课现场展出,由你来担任画作解说员,把这幅画作介绍给同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2. 教师出示画作,学生口头练说。提示学生介绍的方法可以整体介绍画作,可以介绍画作的部分内容,还可以介绍关于画作的创作背景及相关资料。3. 全班交流。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本堂课的教学把落脚点放在介绍画作上,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把课堂上积累的语言,学到的表达方法观察方法进行运用。 六、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达芬奇其它画作。紧扣本单元“感受艺术的魅力

9、”这一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 七、布置作业(三选一)。1. 搜集关于最后的晚餐的有关资料,欣赏画作。2. 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3. 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检测反馈检测作业反馈情况过关作业(全体学生)闯关作业(中等以上)探究作业(学有余力)板书设计 等候 蒙娜丽莎之约 欣赏 魅力 感触教学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我知道教学时要时时关注插图,让文章的描写和插图结合起来,真正感受达芬奇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我要要借此培育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收集信息和处置信息的能力。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诠释应当是不确定的,如果教学中学生的感悟言之有理均要认可,并启发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看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也努力去做了,可是当这幅画涌现在孩子的面前时,学生有些惊讶,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画面,可是几个孩子起立后又得确实呆立,后来有几个学生开始发言开始描写画面,可是那语言依然有些贫乏,蒙娜丽莎的俏丽与魅力已经在个别学生的描写中荡然无存,我知道在这方面的审美,学生还不具有,看来多方面教育学生还是必要的,好在看她的面部表情时孩子们又恢复了原有的状况。 一课下来我感到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待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有待于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