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646350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写作-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中学数学解题的常用思想方法谈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解题是一大关键! 对学生来说, 解题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简单的应用,更是对知识进入深层次了解的一个方式。 它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是促进思维发展,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解题的教学必不可少,中学数学在解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 模型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最优化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等。下面我将选取其中两个小类: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谈谈它们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一、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 下面我将选取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中的一

2、类题型,对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运用进行简单说明。例 1:已知 A x |3x7,B x | 2axa4(1) 当 a= 1 时,求 A I B 和 AU B ;(2) 若 A I B,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第一问,直接代值,写出集合B,利用数轴即可求出A 与 B 的交和并;第二问,由于 A IB,而空集与任何集合的交集都是空集,所以需要对集合 B 进行分类,分 B和 B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 B时, 2aa4,则a4 ;当 B时,由 AIB知,2aa4a41a43aa12aa4a477或7aa 42a22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综上所述, a 的取值范围是- ,-1U7,+.2在上述例题中, 第二问

3、中求参数取值范围时, 涉及到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应用。在集合的运算中,空集是比较特殊的,与之相关的集合运算也很特别,AI,AUA空集在这类集合运算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题型中经常会考到, 学生在刚接触这类问题时常常忽略是空集的可能, 导致失分。这样的运算性质本身就导致了结果的多种可能性,在解题时,如果遇到多种可能的情况, 必须要用分类的方法分散各种情况,然后分别进行讨论, 化难为易,逐个击破;最后,必须要有总结出的结论,综合得到此题的答案。此外,在进行分类时,要遵守 “不重”“不漏”这两个原则。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严密的思维方法, 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它可以锻炼人的思维发散和思维聚拢,

4、 综合分析的能力, 对于全面认识问题, 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中还有更多更深的应用,从高一一开始就接触并使用它, 有助于学生培养严密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对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二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 尤其是平面解析几何, 更是数与形的完美统一!下面我将选取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中常考的一个题型进行说明。例 2:已知 ABC 的三个顶点 A 4, 6 , B 4,0 , C 1,4 ,求:( 1) AC 边上的高 BD 所在直线的方程;( 2) BC 的垂直平分线 EF 所在直线的方程 .背景

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直线的方程应用。在平面解析几何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中,我们对点的坐标化,直线方程化,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达到最终的目的。试题分析:(1)由斜率公式易知 kAC ,由垂直关系可得直线 BD 的斜率 kBD ,代入点斜式易得;(2)同理可得 kEF,再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线段 BC 的中点,同样可得方程;(3)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 AB 中点,由两点可求斜率,进而可得方程试题解析:解:( 1)由斜率公式易知 kAC=-2 ,直线 BD的斜率 k1 .又 BD直线过点 B(-4 ,0),代入点斜式易得2直线 BD的方程为: x-2y+4=0 (2)4 ,3 又线段的中点为5, 2,kkBC234 EF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y-2=-3 (x+ 5 )42整理得所求的直线方程为:6x+8y-1=0 C4y3E2DB10123x4 3 2 14123456FA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将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结合在了一起,以形助数、以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数助形、数形互助, 实现代数与图形的相互转化和相互辅助, 从而达到更优更简洁的目的。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