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64358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安全文化建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广汉市金广学校是“5.12”地震后教育重建过程中在原小汉镇中学和小汉镇中心校基础上整合而成的一所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因重建资金主要由我省著名民营企业金广集团捐献而命名为金广学校。一、整合后出现的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问题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九年一贯制学校,因地域情况、管理情况而各具“地方特色”。但就积极意义而言,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了教育资源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整合,达到了教育职能的最优化和最大化组合。但从管理层面来讲,也反映出诸多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1、行政班子磨合协调问题:整合后的金广学校一块牌子、一个班子。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中、小学行

2、政人员一时还难以改变以往的工作思维和方法,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如原中学行政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常对村小、幼儿园的考虑显得肤浅或粗略,管理很难到位,而原小学行政人员在对中学的管理中,常有茫然之处或失当之举,引起中学老师的非议。行政班子之间工作上有交叉情况出现时,容易造成重复或推诿,增加办公成本、影响工作效率。2、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问题中小学合并后,管理制度统一了,但并不意味着教职工思想统一。教师之间心中还有一条无形的沟。学校推出的解决某一问题的举措,又容易引起教职工潜意识的猜疑或误解是不是针对原学的教师呀?以前怎么没这样呢?教师间的平常交流,也似乎难找到共同语言。跨年级的教研活动更是使教师噤若寒

3、蝉,难以达到交流探讨目的。3、学生之间的融合问题目前的金广学校学生年龄跨度大,从幼儿园到九年级,要使近2000余名学生(99%都是独生子女)和平相处、其乐融融,管理上的难度可想而知。加之学校处于广汉市经济较发达的北部工业开发区,厂家众多、商铺林立、交通便利,学校难保一方净土。学生早已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之中。同学之间生活、交往又难免滋生事端。4、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安全问题合并后的学校人数多,人员集中。活动场地有限。大型活动、上学、放学时拥堵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智慧,而校园安全问题,又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它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牵动着社会方方面面的敏感神经,因而备受关注。政府、学

4、校在此方面采取多项安保措施:家长护送学生上学、校园增加安保、门卫增设防护武器、托幼机构凭证接送孩子等等,种种有效措施,构筑了学校安全的屏障。但真正要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校园安全长效机制,还得从学校自身抓起,如果说学校管理者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突破口来凝聚人心,提高管理能力的话,那么学校领导者要把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做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谓校园安全文化是指将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为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学校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师生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安全建设氛围,通

5、过安全文化建设,影响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和师生的安全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学校财产安全和师生人身安全。 二、如何构建学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有效而重要的途径。 1、树立“安全第一”的校园安全观念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容之一。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全体师生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安全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当前,我们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办学

6、效益的观念;安全是为了学生终生安全的观念;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观念等等。 安全观念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再好的设施,再完善的制度,如果没有全校师生的自觉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都将是空壳和摆设。安全观念文化重在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自救、安全预防知识的普及,使安全意识变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成为各项工作中优先考虑的要素,成为工作安排布署的必有内容,为此,安全教育要做到八化:即安全教育制度化,安全教育内容系列化,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安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化,安全工作组织网络化,自护自救演练化,技能培训考核化,教育效果行为化。 2、营造“从小抓起”的安全行为文化氛围。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符合学生年

7、龄特征的方式进行各种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集体外出活动安全、化学实验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用电用火安全、 网络安全、游泳安全、毒品危害、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生命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校园的安全教育行为,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要通过网络、校园广播(电视)、小报、宣传橱窗等为载体,以开展讲座、主题班会、学生社团(队)活动等为途径,积极开展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紧急疏散和防伤害演练。3、确定“校本特色”的安全管理文化。安全行为文化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的学生,都

8、要养成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时时抓、事事抓的习惯,校园安全才可长治久安。要坚决摒弃临阵磨枪的“作秀”行为,更不能把校园安全功利化、游戏化、临时化,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常态教育,打好学校安全的“持久战”。当然,管理文化应具有自己特色,符合学校的安全管理实际。如我校在住校生管理方面采取的“四点三查二评一会”寝室管理模式,很具操作性、突出“人性化”。“四点”:晨起、午间、晚自习、睡前点名,做到随时掌握学生的动向;“三查”:进行夜间查铺,防止学生夜间外出;校园夜间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学生寝室清洁区卫生一日一查;“二评”:定期进行文明宿舍、文明住宿生的评比,促进宿舍文化建设和寄宿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

9、习惯;“一会”: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寄宿生室长会议,开展总结 、讨论、参观、学习、调查等活动,及时解决他们的各种困难或困惑,关爱有困难和生病的寄宿生。校园日常安全“三三制”管理模式:学校行政人员带班制,教师值周巡查制,学生干部监督制。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4、“简洁适用”的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安全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物质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学校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出学校安全管理的理念,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管理者要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出各种设施的作用和功能,形成技防、人防相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真正体现物质文化的内涵。, 5、树立科学、先进的校园安全文化理念。不断地使师生树立科学的安全人生观和现代安全价值观;能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凝聚力;能向师生传递先进的安全文化知识和安全科学技术;能激励、指导、约束每一个人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保证学生终生平安的主要手段,是确保学校科学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为此,学校管理者应有清醒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