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63755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时间B. 质量C. 路程D. 位移【答案】D【解析】【详解】时间、质量和路程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而位移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在评判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A. 马拉松B. 跳水C. 击剑D. 体操【答案】A【解析】【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详解】A马拉松比赛时,由于长路程,运动员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

2、,可以看成质点,故A正确;B跳水时,人们要关注人的动作,故人的大小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B错误;C击剑时要注意人的肢体动作,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D体操中主要根据人的肢体动作评分,故不能忽略大小和形状,故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们早上第一节课是7时30分开始,这个“7时30分”表示一段时间B. 研究某学生骑自行车回校的速度不可以把学生看成质点C. “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的运动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D. 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m、时间单位s、速度单位m/s【答案】C【解析】我们早上第一节课是7时30分开始,这个“7时30分”表示时刻,选项A错误

3、;研究某学生骑自行车回校的速度时,学生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学生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 “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的运动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选项C正确;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m、时间单位s、质量单位kg,选项D错误;故选C.4.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 雨滴落地时的速度B. 汽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速度C.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答案】B【解析】【详解】A. 雨滴落地时的速度,指落地一瞬间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B. 汽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速度,与位移对应,是平均速度,故B正确C.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与位置对应,是瞬时速度

4、,故C错误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指一点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D错误5. 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用一水平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获得加速度a,如图所示要使该物体的加速度变为3a,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A. 将拉力变为3FB. 将拉力变为3maC. 将拉力变为(3ma+mg)D. 将拉力变为3(F-mg)【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即可求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解得;a=将拉力变为3F时,则有3F-mg=ma,解得:a=3a,故A错误;将拉力变为3ma时,则有3ma-mg=ma,解得:a=,故B错误

5、;将拉力变为3ma+mg时,则有:3ma+mg-mg=ma,解得:a=3a,故C正确将拉力变为3(F -mg)则有:,解得:故D错误故选C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考查6.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马拉车加速行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B. 从井里将水桶提上来,绳子对桶的拉力大于桶对绳子的拉力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不能叠加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合力为零【答案】C【解析】【详解】A马拉车加速行驶,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从井里将水桶提上来,绳子对桶的拉力与桶对绳子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CD作

6、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合成无意义,故不能叠加,故C正确,D错误;故选:C7.轻重不同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关于两石块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的石块先落地B. 轻的石块先落地C. 重的石块所受重力大,加速度大D. 两石块一块落地【答案】D【解析】【详解】ABD、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两块石头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得,又因为两块石头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故运动的时间相等,所以两块石头同时落地,故AB错误,D正确;C、两个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的情况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它们的加速度相同,即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化一样快,与

7、质量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点睛】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等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这类题目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直接解题即可8. 有研究发现,轿车的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将影响乘客的舒适度,若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变化率)来表示加速度变化的快慢,则该物理量的单位是( )A. m/sB. m/s2C. m/s3D. m2/s【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的单位可知:,故C选项正确考点:单位制9.大小不变的两个共点力F1与F2其合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F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B. 合力大小既可等于F1,也可等于F2C. 合力不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D. 合力F的

8、大小随F1、F2之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答案】BD【解析】【分析】如果二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力的合成计算合力的大小,即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差如果二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合力大小介于二力之和与二力之差之间【详解】A、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总之合力大小与分力无关,A错误;B、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可能小于分力,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等于分力,故B正确;C、如果两个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合力小于每一个分力,当方向相同时,则大于任一分力,因此存在有可能,故C错误;D、由力的合成法则可知,当合力F的大小随F1、F2

9、间夹角增大而减小,故D正确;故选BD.【点睛】解此题关键是要理解合力的大小范围:大于两力之差,小于两力之和;分析时考虑问题要全面,既要考虑到两个力同向,也要考虑反向的情况10.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小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当时利用斜面进行实验主要是考虑到实验时便于直接测量A. 小球运动的速度B. 小球运动的时间C. 小球运动的路程D. 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答案】B【解析】【详解】小球自由下落的时间太短,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冲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小球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

10、移-时间关系式为,下列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B. 运动2秒位移为零C. 运动2秒瞬时速度为零D. 第2秒内位移为12m【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对比题中所给的表达式,根据对应项的系数相等的关系即可得出初速度为,加速度为,故A错误;B根据关系式可得,当时:故B错误;C经过2s后的速度为:因此2s瞬时速度为零,故C正确;D第2s内的位移等于的位移减去第1s内的位移,所以则有:故D错误。故选C12. 小明用力推地面上的木箱,开始没能推动,增大推力后,木箱才开始移动,如图所示木箱在被推动前和被推动后所受地面的摩擦力( )A. 依次是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B. 依

11、次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C. 都是静摩擦力D. 都滑动摩擦力【答案】A【解析】解:小明用力推地面上的木箱,开始没能推动,是木箱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当增大推力后,木箱才开始移动,则木箱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学会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注意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静摩擦力的大小不同方法13.在港珠澳大桥高速公路上乘坐汽车时,驾乘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其目的是A. 防止汽车急刹时驾乘人员惯性消失B. 防止汽车加速时驾乘人员惯性变大C. 防止汽车减速时驾乘人员惯性变小D. 防止在紧急情况时驾乘人员由于惯性飞离座椅,从而造成伤害【答案】D【解析】【详解】ABC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

12、的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ABC错误;D驾乘人员和汽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汽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驾乘人员由于具有惯性,会向前倾倒造成人身伤害,所以驾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故D正确。故选D14.A、B两物体沿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在时刻前,B物体始终在A物体的前面B. 在这段时间内,B物体的位移比A物体的位移大C. 在时刻前,B物体的速度始终比A物体增加得快D. 在时刻两物体不可能相遇【答案】B【解析】【详解】A在时刻前,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但AB出发的位置不确定,无法判断AB的位置关系,故A错误;B在图像中,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为物体运动

13、的位移,故在这段时间内,B物体的位移比A物体的位移大,故B正确;C在图像中,斜率代表加速度,所以B物体的速度有比A物体速度增加慢的时刻,故C错误;D由于不知道出发时的位置关系,故在时刻两物体有可能相遇,故D错误。故选:B15.将物体以某一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经过时间t0到达最高点,之后返回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成正比则此物体从抛出到返回抛出点的过程中,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受重力和向下的空气阻力,又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成正比,则,物体上升时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物体从最高点返回,受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又空气阻力

14、大小与速率成正比,则,物体上升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于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且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相同,由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的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及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对应的运动距离,故选D点睛:图象类问题要注意图象的截距、切线斜率、与坐标轴围成面积等对应的物理意义16.雨滴在空气中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下落,雨滴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经过时间t1,速度达到vm,此后雨滴以速度vm做匀速直线运动雨滴的质量为m(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若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f与其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则雨滴匀速下落

15、时的速度vm的大小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雨滴匀速下落时,受到阻力等于重力,则:kv2=mg,解得 ,故选C.17.如图所示,A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1和垂直于斜面的拉力F2作用,正在沿倾角为斜面向下运动,斜面体B始终保持静止不动斜面体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右,物块A正在下滑时,则( )A. 物块与斜面动摩擦因数B. 若只撤去F2,则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变小C. 若同时撤去F1和F2,物块A将可能匀速运动D. 若只增大A的质量,物块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将变大【答案】D【解析】【详解】AC根据题意可知:设斜面倾角为,对斜面体因为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向右,所以物块对斜面体的压力的水平分力小于物块对斜面体摩擦力的水平分力,设物块斜面体之间弹力为FN,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