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专项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563300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专项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专项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专项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专项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专项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专项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专项方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专项方案*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专项方案编制单位: 编 制 人:审 核 人:审 批 人: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1、消除常见质量问题项目及内容31.1 钢筋混凝土工程31.2 砌砖工程31.3 地下室、屋面、厕浴间、外墙防水31.4 楼地面工程31.5抹灰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31.6门窗安装31.7室外地面42、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42.1 制订消除常见质量问题的规划42.2 精心会审图纸,消除因设计欠周而造成的常见质量问题42.3 提高队伍质、按规范施工42.4 组织技术力量,攻克难度大的常见质量问题42.5 常见质量问题防治组织机构及应急人员43、钢筋工程常见质

2、量问题的防治53.1 预防钢筋加工制作缺陷的措施53.2 墙、柱主筋偏位53.3 梁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53.4 梁、板上筋有效高度不够64、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74.1 轴线偏位74.2 模板变形74.3 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74.4 板标高平整度控制84.5 模板接缝不严84.6 脱模剂使用不符要求84.7 拆模时出现缺棱掉角85、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95.1 蜂窝、麻面95.2 露筋95.3 孔洞95.4 夹渣105.5 烂根105.6 缺棱掉角105.7 混凝土楼层表面不平105.8 洞口变形105.9 裂缝115.10 上述常见质量问题的治理126、砌块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

3、防治136.1 砌块排列不合理,组砌方法不对136.2 灰缝砂浆不饱满137、渗漏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147.1 地下室工程渗漏防治147.2 楼地面工程渗漏防治177.3 屋面工程渗漏防治187.4 外墙渗漏防治217.5 门窗工程渗漏防治228、地面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248.1 地面空鼓248.2 地面起砂258.3 楼梯、台阶步级宽度和高度不一致258.4 带有地漏地面倒泛水258.5 厕所、淋浴间渗漏水268.6 板块地面空鼓268.7 面层接缝不平、缝隙不匀269、门窗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279.1 铝合金门窗2710、抹灰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2810.1 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

4、空鼓、裂缝2810.2 混凝土顶板抹灰空鼓、裂缝2910.3 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护角不符合要求3010.4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填塞不密实,表面不平整3010.5 外墙抹灰雨水污染墙面3010.6 抹灰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30 *工程位于*,*公司开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施工监理,工程包括3栋楼、地下室工程,地上层数为13层,地下一层,地上建筑面积25647.3,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1023.22,为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已颁布的现行国家标准与规范的相应规定和合同约定,达到合格标准。特对本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与质量主点编制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为保证工程质量与目标的

5、实现提供技术基础。1、消除常见质量问题项目及内容1.1 钢筋混凝土工程消除钢筋质量及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消除构件断面、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及构件轴线尺寸不符合要求。1.2 砌砖工程消除砖、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砌体尺寸不符合设计图纸,组砌不正确,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达不到设计要求。1.3 地下室、屋面、厕浴间、外墙防水消除渗漏。1.4 楼地面工程消除地面不平、倒泛水,水泥地面起砂、空裂;消除块材地面空裂,缝格不整齐,图案不规则,色泽不协调。1.5抹灰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消除粘结不牢固、空裂,表面不平整,阴阳角不方正、顺直。1.6门窗安装消除安装位置、开向不正确

6、,开启不灵活、关闭不严密。1.7室外地面消除室外地面及散水沉降。2、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2.1 制订消除常见质量问题的规划工程项目开工后,公司质量、技术部门应会同项目部对本工程容易产生常见质量问题的部位、项目进行逐一商讨。当情况清楚后,就列入治理规划。在制定治理常见质量问题规划中,项目要具体,目标要明确,责任要落实,措施要可行,实施要认真。2.2 精心会审图纸,消除因设计欠周而造成的常见质量问题因设计欠周或涉及设计方面的一些因素而可能产生常见质量问题的,应在图纸会审时向设计单位提出改进设计。2.3 提高队伍质、按规范施工提高队伍素质,改进施工工艺,认真按规范、规程及设计要求施工为减少由于施工不

7、当而造成的常见质量问题,应向施工人员讲解常见质量问题的表现、危害、成因及治理措施。对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施工工艺要迅速改进。对易形成常见质量问题的部位要增设质量管理点以控制质量,不让常见质量问题形成。2.4 组织技术力量,攻克难度大的常见质量问题有些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往往不是设计和施工重视就能解决的。墙体材料容易产生表面抹面层空鼓开裂或显露灰缝,对这些常见质量问题一方面要采取已推广的成熟工艺,另一方面要继续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攻关。2.5 常见质量问题防治组织机构及应急人员组 长: * (防治、处理及验收总负责) 副组长:*(防治、处理及组织验收)成员:*(防治、处理)3、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

8、治3.1 预防钢筋加工制作缺陷的措施3.1.1 钢筋下料必须严格按钢筋配料表下料。3.1.2 钢筋弯曲成型时,严格按规范操作;钢筋的弯曲直径、弯钩长度必须符合要求。3.1.3 钢筋加工模具磨损后应及时更换。3.2 墙、柱主筋偏位3.2.1 墙、柱采用塑料垫块,紧贴模板,按图纸及规范规定设置。3.2.2 柱子钢筋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用减去四周保护层的卡具固定柱筋;墙板筋在双层筋之间设置梯子筋用以保证双层筋之间的间距,在模板上口加一道水平筋,并用电焊加以固定。3.2.3 浇筑混凝土时,不得强行弯折伸出钢筋,振动棒或下料斗尽可能避免碰撞钢筋,发现撞斜碰歪,及时进行校正。3.2.4 框架柱、剪力墙

9、钢筋绑扎前,先放出位置控制线,然后按照此控制线校正钢筋位置,对发生偏位的钢筋需要进行处理,偏移位置不大的钢筋在根部按照1:6比例弯曲调整(严禁用热处理)。对发生偏移位置过大的钢筋,报公司技术负责人,然后联系设计给出处理方案。3.3 梁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3.3.1 禁止使用碎石做梁、板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梁、板的钢筋保护层宜选用塑料垫卡;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40mm。梁垫块应垫于主筋处,厚度为纵筋保护层厚度减去钢筋直径。垫块上应按图3.3.1预留18#绑扎固定铁丝。对厚度为40mm的保护层用花岗岩垫块。3.3.2 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时,应采

10、用图3.3.2-a所示支架,支架间距为:当采用6分布筋时不大于500mm,当采用8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支架与受支承钢筋应绑扎牢固。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面钢筋的直径均不小于10时,可采用图3.3.2-b所示马蹬作支架。马蹬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800mm,并与受支承的钢筋绑扎牢固。当板厚h200mm时马蹬可用10钢筋制作;当板厚为200mmh300mm时马蹬用12钢筋制作;当h大于300mm时,制作马蹬的钢筋应适当加大。3.3.3 墙、柱筋用成型塑料垫块,是正规厂家生产并出具合格证,按规定间距放置,以保证垫块正确放置。3.3.4 垫块的间距一般为1000mm 左右,以垫块间钢筋不下垂为

11、准。3.3.5 梁底垫块应垫在箍筋下,板的垫块应垫在钢筋交叉处。由于梁板垫块承重大,不适用塑料与砂浆垫块,现场采用30mm30mm的定厚水泥砂浆垫块。3.3.6 垫块应垫稳,墙、柱垫块要卡牢,防止移位、脱落,严禁用碎石、碎砖充作垫块。3.4 梁、板上筋有效高度不够3.4.1 设计图纸“几”字形马凳要按照计算后尺寸加工。3.4.2 梁板底筋下用用规定厚度的花岗岩垫块垫稳,由于底板混凝土较厚,一般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容易压坏,应采用豆石垫块。3.4.3 板内预埋管应穿在负筋之下、底层筋之上。3.4.4 对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钢筋穿插顺序以及板内主、副筋的正反方向等易出错构件的钢筋布置,必须交底清楚并做好

12、标记。3.4.5 绑扎楼板上部钢筋及浇筑混凝土时,工人应在搭设好的跳板上操作,以免压弯上部钢筋。4、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4.1 轴线偏位4.1.1 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4.1.2 墙、柱模板根部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准确。4.1.3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4.1.4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4.1.5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4.2 模板变形4.2.1 模板及其支架系统设

13、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4.2.2 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4.2.3 墙、柱模对拉螺杆间距要按设计规定设置,对拉螺杆应垂直于模板表面,否则受力后将发生错动失去作用。4.2.4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4.2.5 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 时,模板中间应按规定起拱。对于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0.1%-0.3%!4.3 垂直偏差的预防

14、措施4.3.1 立柱模板时应用托线板或线锤严格校正其垂直度。成排柱子应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线,再根据通线立中间柱模。4.3.2 合理设置模板和支撑系统。内墙、柱高度不超过4m 时,采用工具式斜撑,斜撑必须固定在牢靠的支点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于45 ;周边外墙、柱和高度超过4m 的内墙、柱,应采用1012 工具式拉筋,花篮螺栓收紧,邻近墙、柱模板之间可用水平连杆、剪刀撑或交叉拉筋相连。边柱要求3 面设置支撑,角柱模板除两边支撑外,还应在其分角线位置上增设斜撑,以防柱模倾斜或扭曲。模板支撑系统要严格按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执行,尤其是扫地杆与剪力撑不得缺少,以保证整个支撑系统的稳定

15、性,防止架体失稳造成混凝土缺陷。4.3.3 梁侧模上口的通长围檩必须用斜撑固定在立柱、顶撑上的横杆上,其底部水平倾角不得大于60 ,模板上口用搭头将两侧模板固定,梁的倾斜侧模应采用斜撑或楔形垫木加固,使其稳固。4.4 板标高平整度控制4.4.1 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4.4.2 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4.4.3 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的厚度。4.5 模板接缝不严4.5.1 模板拼缝处应平直刨光,拼缝严密。4.5.2 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5.3 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4.5.4 边柱外侧模板下口应伸入楼面下5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