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632926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能: 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消费工具、半坡聚落概貌、半坡人的彩陶艺术;通过半坡人河姆渡人在消费生活方面与前人的比拟,发现他们所获得的宏大进步,在此根底上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培养分析p 、归纳、概括的才能。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插图来设置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意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学会使用在比拟中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别是以半

2、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获得的成就,感受远古中国人的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理解漫长的人类进步史和半坡河姆渡氏族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增强征服挫折的意志。教学重点 可以简述出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教学难点 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教学过程 提问:中国远古人类的代表有哪些?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人类诞生之后,由于消费力低下,生存问题始终是问题。提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特点?讨论后答复衣:主要穿兽皮、树皮制成的衣服。食:捕渔、狩猎后的食物,都是天然食品。住:住在树上或洞穴中。行

3、:靠近大江、大河流域,很少到较远的地方。提问: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什么?群居生活。人类早期人类的定居地,我们叫聚落;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拟固定的社会群体,我们称为氏族。引出新课: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看图p7 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提问:氏族聚落在分布上有哪些特点?数量众多,星落棋布今天我们就重点介绍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看图提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位置?半坡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姆渡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提问:谁能描绘一下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处位置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自由发言简介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半坡聚落:1 距今年代:6000多年2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3 主要特征:A 自然

4、环境优越B 遗址呈椭圆形,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居住区周围有一条宽深各五六米的壕沟,用于防止野兽侵袭。遗址北边是氏族公共墓地,东北边是窖场。在居住区和沟外有公共仓库。居住区内有四五十座房屋,密集有序。在居住区中,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公共活动的场所。河姆渡聚落:1 距今年代:7000多年2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看图:填充图册上河姆渡和半坡聚落的房子示意图。提问:你能分辨出哪一个是半坡聚落的房子,哪一个是河姆渡聚落的房子。为什么?半坡聚落地处干旱地区,房子是半地穴式;河姆渡聚落位于湿热地区,房子是干栏式房子。有了房屋就可以避风御寒,防虫蛇猛兽。是人类生存

5、才能进步的又一表现。看图: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顶复原图。提问: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改善了居住和饮水条件,可以远离天然水的地方居住,同时可以解决枯水季节的饮水。在水进上面建有草顶井架,这样有效地保证了生活饮用水的干净,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懂得卫生的重要性,他们的生活质量进步了,人类在进步着。看图: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提问:这些箭头说明了什么问题。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已经使用弓箭。提问:在弓箭创造之前,原始人靠什么工具来获取猎物?石器和木棒提问:弓箭和木棒、石器相比有哪些优越性?增加了平安系数、准确率高、省力、猎取的东西增多等,言之成理即可看图:书第8页半坡聚落遗址出土的“钻孔石斧”和

6、书第9页河姆渡聚落遗址出土的“骨耜”提问:从“石斧”的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自由发言石斧的刃部经过了精细的打磨,说明半坡居民已经会磨制石器了,石斧上部中部有一圆洞,说明当时半坡居民钻孔的技术非常纯熟,斧上有洞,说明半坡上可能会在斧上安装木柄,便于劳动。石斧的作用主要是开开荒地,说明半坡居民已经从事农业消费当时磨制石器的种类很多,有石斧、石铲、石镰、石刀等;而且石器的数量很大,出土的工具到达数万件之多。河姆渡居民除使用磨制石器外,还使用骨耜。提问:河姆渡居民为什么要使用骨耜?用石制的工具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自由发言南方土质很粘,假如用石制工具,工具上必然粘上大量粘土,不利于耕作,而骨制的

7、工具既锋利,又不粘泥土,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因此,南方多使用骨耜。弓箭的使用是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食物,但这些食物的获得是消极的,是大自然恩赐给原始人类的,但是,当人类逐渐懂得种植粮食了,人类就是在积极向大自然作斗争,从而获得自身的开展。但时,当时的条件还是很恶劣,原始的农业并不并保证他们的生活无忧无虑。看图:半坡出土的鱼钩、鱼叉。渔猎仍在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问:原始畜牧业是如何从狩猎开展起来的?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和弓箭的出现有什么亲密关系?谁能描绘一下当时的景象?学生作出一些推测后,老师再补充由于弓箭的创造,猎物多了,人们一时吃不完,就把受轻伤的动物或活捉的驯养起来,渐渐就

8、成了家禽家畜。当时人们已学会饲养猪、狗、牛、羊、鸡等等。看图:书第8页半坡聚落遗址出土的石磨盘。提问:磨盘最主要的用处是什么?磨粮食从而证明半坡居民已经会种植庄稼。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粟就是谷子,粟和水稻分别是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主要粮食。提问:你能分清他们各自种植什么吗?你的根据是什么?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地处北方,以种植粟为主,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地处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提问:粮食收获后,用什么容器可以装粮食及种子?自由发言看图:书第9页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黑陶钵。提问:陶器的主要材料是什么?水、土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制陶器是

9、原始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在半坡所发现的陶器里面,完好和和可以修复的就有1000多件,碎陶片竟有50万片以上,半坡出土的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河姆渡出土的陶器有黑陶。提问:陶器的用处你能说出哪些?陶器可以用来存放、储存物品,特别是水和液态食物,使人类的食物不仅可烧烤而食,又增添了蒸煮的方法,增加了营养。这些陶器既是实用的生活器具,又是精巧的原始艺术品。提问:比拟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一样之处有:A 处于大致一样的社会开展时期;B 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C 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 都

10、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不同之处有:A 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B 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C 代表性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D 陶器所反映的艺术风格不同等。距今四五千年前,在山东大汶口一带又有了原始居民。这些居民以农耕为主要的消费方式。看图:山东大汶口墓地出土的陪葬品:玉铲、镂孔象牙梳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如陶器、玉器等多达180多件,有些墓葬只有一两件随葬器,甚至什么随葬器也没有。提问: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现象说明,随着消费

11、的开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小练习问题:河姆渡原始原始居民会蒸米饭吗?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2、假如你认为“会”蒸米饭,请用文字表述出来或画出示意图。3、假如你认为“不会”,也请说出理由。教案反思:本教案采用了老师启发式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实物插图来设置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意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同时,老师还通过比照比拟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学会在比拟中探究的方法。f132.更多教案延伸阅读七年级历史教案: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居民教学目的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

12、主要粮食作物、制造陶器和建造的房屋、所处的社会开展阶段;大汶口原始居民所代表的氏族公社开展阶段、距今年代、制造陶器、氏族公社瓦解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黄帝其人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奉献;尧舜禹时期的禅让。通过讲授半坡、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消费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比拟才能、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开展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们的祖先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在消费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宏大奉献,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鼓励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由于消费的开展。大汶口原始居民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这是阶级和阶级压迫产生的根。教学建议知识分析p 距今七千

13、年到五千年,祖国境内的氏族公社到达繁荣时期,其中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所为代表,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的工具,属于新石器时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粟,他们会制造陶器和建造的房屋,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所代表的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制造出陶器,由于消费的开展,出现的现象。重点打破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我国氏族公社时期重要遗址分布图”,使学生认识到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遗址的分布情况。教给学生如何从图中寻找具有研究价值的信息,并根据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解释。通过指导学生分析p “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社会消费、生活方面有哪些进步”,学生

14、比拟问题的方法。阶级的产生是难点因为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了私有财产,有了现象,就产生了阶级,此外学生对于阶级的含义未必都能理解。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消费和生活状况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消费和生活状况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是我们理解母系氏族社会繁荣阶段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原始社会的一个重要历史开展阶段重点讲解有助于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特征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理解我们的祖先为人类的开展所作出的宏大奉献。教学设计例如教学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消费和生活状况教学难点 :阶级的产生课型设计:新授课教法设计:老师讲授,学生分析p 、讨论结合法。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我们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生

15、活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处在氏族公社时期。那么,继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什么时候开场种植粮食?什么时候会建造房屋?什么时候有了贫富的差异?什么时候产生了阶级?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授的内容。一、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1、年代和地域2、生活情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弓箭的使用。 指导学生观看氏族公社重要遗址示意图,理解这两个氏族公社所处的地理位置。并结合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提供一些有关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出弓箭、鱼钩、鱼叉等工具。建议老师结合政治课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消费工具、消费力的关系即由于消费工具的改良,标志着消费力的进步,而随着消费力的开展,促进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在讲述原始农业的同时应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和粟半坡的国家。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制陶业 老师出示彩图2以及补充的一些图片,介绍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陶器,并简单加以区分陶、瓷的不同。重点介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