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630672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薇》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采薇》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采薇》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采薇》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采薇》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薇》导学案(教师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采薇导学案年级:高一 编写:聂晓萍 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4-9-18-10-20 班级_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结合课文注解疏通全诗,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2、理清思路,把握内容。3、领会重章叠唱手法的艺术效果。4、赏析本诗经典的景物描写。过程与方法:1、大声诵读诗歌,读准字音。2、结合课下注解,疏通全诗,识记重要文言知识。3、围绕课文重点内容,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探究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重点难点预测】 1、领会重章叠唱手法的艺术效果。2、赏析本诗经典的景物描写。【知识

2、链接】诗经小雅1、诗经小雅是的一部分。“雅”即正,指正乐,的乐调。雅分为和。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2、诗经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的作品。小雅中的、,中的、,邶风中的击鼓,卫风中的等,都是这方面的名作。与叙述的不同,这些诗歌大都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的遭遇和想法,着重歌唱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于家乡的思念,读来倍感亲切。3、诗经小雅的采薇,表现了参加周王朝对战争的士兵的苦恼。他不能回家,

3、不能休息:“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整天想的就是早日回家。但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回家之事却毫无指望,因而独自黯然神伤,“曰归曰归,岁亦暮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最后终于盼到了回家的那一天,他走在回乡途中,天空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身体又饥又渴,心里充满悲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他去当兵的时候正是春天,杨柳迎风摇曳,似乎在为他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他回到家乡的时候正是冬天,雪花霜霏飘洒,似乎在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这四句,一直受到后代的高

4、度评价,如晋代就认为这是诗经中最好的诗句(见世说新语文学)。后世诗歌中所表现的以折柳赠远行之人的风习,似乎最早就是渊源于此诗,因为此诗最早将杨柳与远行组合到了一起,使人产生了杨柳留人的印象。【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熟读成诵,完成下列习题,积累基础知识)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用,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用。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5、。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给文中 内的字注上拼音。(直接写在该字的上面)(A级)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句。(写在相关内容下面的空白处)(B级)要求:熟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背诵第六章。二、导入新课(略)三、合作探究:(C级)整体感知:3、全诗共六章,每章八句,可分为几个大的部分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前三章):表现思归之情。 第二部分(四、五章):直接写战事,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 第三部分(六章)写归途的情景。分析鉴赏:诵读前三章,思考:4、诗从

6、“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情有何关系? 明确: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5、前三章所写的“薇”有无变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明确:“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这里首先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变化、时光的流逝;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薇都生长得这么旺盛了,可是戍边军士还远离家乡,历久不归;既暗示了士卒滞留边关的时间之长,又很自然地带出了“心亦忧止”“忧心烈

7、烈”“忧心孔疚”这种有家难归的情感。这种生长变化不仅避免了单调重复,更暗示了乡愁的渐浓、渐深、渐切。所以,这极其精练的写景,同样证明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真谛。6、采薇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特点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表达效果: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诵读后三章,思考:7、这首诗最经典的景物描写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明确: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几句,晋人谢玄认为

8、是诗经里最有诗意的句子。清代学者王夫之也大加赞赏,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然而从字面上却不见“乐”与“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偏偏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战士们离别家乡亲人走上残酷的战场,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断的悲情愁肠呀!千辛万苦的战争终于结束,所有的艰难险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经远去,家园亲人就在眼前,该是多么温馨喜悦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戚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哀情寄乐景,乐情托哀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抒写出极其丰富的物是人非之叹。四、课堂小结:提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你从诗歌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思想情感方

9、面、写法方面)五、当堂检测:1、背诵诗歌第六章。2、翻译全诗。(口译)六、课后反思: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还存在哪些疑问?3、还希望老师做到哪些呢?七、课外积累:(利用早读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赏析: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全诗虽不着一“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前两句意为:年年都要到金河战斗,守边玉关,天天都与马鞭和战刀相伴。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征人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在,

10、而且还从眼前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了三、四句之作。后两句意为:已是晚春三月,可塞外仍是白雪一片,我们还要随着滔滔万里黄河奔腾向前,绕过沉沉黑山。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不言自明。【成语积累】1、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2、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删去。)3、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4、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5、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修辞仿句】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奋斗说:人生就是勇敢搏击风浪的双桨。勤奋说: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老黄牛。困难说:人生就是在暗礁中行进的航船。挫折说:人生就是那条坎坷曲折的小路。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