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事迹简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5628579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美家庭事迹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美家庭事迹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美家庭事迹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美家庭事迹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美家庭事迹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美家庭事迹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家庭事迹简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美家庭事迹简介 最美家庭事迹简介1、丁友余家庭,住时堰镇陶庄村,食道癌手术15年的养母、脑萎缩3年的养父,朱爱年和上门女婿丁友余夫妻俩用不离不弃的守护,演绎着没有血缘超越血缘的动人故事。2、赵秀和家庭,住时堰镇谭庄村,建村部捐资40万元,改水捐资3万元、每年花费近万元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投意外保险,春节自费慰问困难户,饮水思源、回报乡梓,用实际行动阐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3、张礼兵家庭,住安丰镇红安村,外来创业的老板,感恩社会、关爱老人,春节前给本村14位90岁以上老人送去猪腿、粮果等年货,凸显企业家的社会责任。4、刘义宏家庭,住安丰镇联合村,18年前刘义宏意外造成高位

2、瘫痪,妻子诸兰英没日没夜地精心照料,重燃他生的希望,“不论健康疾病、不论富贵贫穷,我们都不离不弃”的结婚誓言如磐石之坚。5、马钦银家庭,住南沈灶镇东刘村,作为母亲的三儿子,他一人背负起照顾瘫痪母亲的全部重担,擦洗身体、营养美食,他细心周到的照顾证明了“儿子也是妈妈的小棉袄”。他手足情深,自觉担负着父母外出的侄子的学习生活照料。6、熊英家庭,住唐洋镇安建村,熊英从云南远嫁而来,挣钱养家,她是因病失明的丈夫、多年哮喘的婆婆、视力障碍的公公和年幼女儿的守护神,她是全家的顶梁柱。7、谭兴贵家庭,住新街镇堤东村,多年如一日鼓励、支持和帮助三峡移民适应并融入当地生活。送生活用品、介绍风土人情,手把手教会种

3、地和养殖,帮扶照顾老人,真正亲如一家。地域有别爱无别,春风化雨润心田。8、常义凤家庭,住安丰镇红安村,公公病故、丈夫走失,再组家庭,坚持留家照看瞎眼婆婆、同堂孤侄女,她善良为友,孝爱真诚, 20XX年被提名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候选人。9、杨延伯家庭,住许河镇三苴村,31年来,妻何云兰精心照顾患直肠癌、脑梗、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现97岁的婆婆活得健康尊严。10、万守俊家庭,住许河镇四仓村,妻王均兰全力支持丈夫工作,自己任劳任怨、无微不至地照顾99岁高龄婆婆,衣食住行精心照料,言语态度温柔亲切,她用平凡的举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美德。11、高兴旺家庭,住三仓镇联南村,亲兄

4、弟,不分家,9口人组成的大家庭,种地、家务都能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从来没有口角、没有隔阂,是远近闻名的“五好家庭”。12、陈增华家庭,住弶港镇海堤村,恩爱的夫妻视对方父母如己亲,婆婆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他们把老人当孩子般养着,洗衣做饭、端茶喂药,为防老人走失,十年来,夫妻俩与老人同睡一房。13、于汝春家庭,住头灶镇,和睦家风孕育宽广胸怀,于汝春慷慨解囊,为修路建桥、广播线路改造等捐款已达60多万元。14、刘年凤家庭,住时堰镇新嵇村,十五年前丈夫因意外去世,青春年华的她独自撑起残缺家庭。上班、种地、照顾年老体弱的公婆、培养未成年的儿子,既善良又真诚。15、王海琴家庭,住梁垛镇安洋村,来自高邮的

5、姑娘,在男友突遭不幸下肢截瘫的厄运面前,她做出了常人不能及的选择:不畏人言、离开家乡,无怨无悔嫁给残疾男友。为了更好地生活,她再次超越常人之举,创业立家,她和丈夫一起开办家庭加工坊和一间烧烤店,用顽强坚韧和不离不弃诠释了大爱道义。16、殷荣观家庭,住东台镇,一名军转干部,他细心照顾生病岳父母,被病友误认为二老的儿子。他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他16年献血22400毫升,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17、陈宝宽家庭,东台镇农技站职工,以惊人毅力照顾因公致残的妻子和先天小脑发育不全的儿子。他在克服家庭困难的同时,组织实施了多项省级农业项目,推广了100多项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培植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社、家庭

6、农场,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是“全国最美基层农技员”。18、卢小芳家庭,住开发区蟒河村,公公生病住院,她毫不犹豫从上海赶回,医院里,她为公公端屎端尿不避嫌,喂茶喂饭无怨言,“公婆也是我的亲爹娘”,她做的比说的还好。19、张红喜家庭,市民政局职工,以身作则,动员鼓励家人参加义工组织。其妻女放弃休息时间,参加义工活动70多次。生活节俭,却为白血病患儿和贫困学生捐款捐物。20、吴明凤家庭,住西溪景区泰山寺社区,一家五口人相扶相帮,妻子吴明凤数年如一日精心照顾中风瘫痪的丈夫,不离不弃,在保洁公司担任组长也总是吃苦在前,任劳任怨,儿子、儿媳、孙子在潜移默化中也都尊老爱幼,全家其乐融融。21

7、、殷文进家庭,一个书香飘逸的三口之家,妻子殷文进和丈夫顾石俊同为市供电公司职工,两人因书结缘相知相爱,夫妇多次撰写文章并登载获奖。儿子出生后,夫妻俩坚持每天抽空陪读,从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爱好。22、潘小进家庭,人民医院医务骨干,全家人好学上进,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儿子是东台中学“三好学生标兵”,盐城市三好学生,被推荐参加20XX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23、宫国俊家庭,中医院医生,医术精湛,多次发表学术论文。好医生、好丈夫突患重病生命垂危,妻子卢慧琴悉心照料,13岁女儿烧饭、照料家人,一家人相亲相爱,永不言弃。24、徐忠家庭,溱东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春风化雨,爱心感化每一个孩子,家庭义务无微不

8、至,伺候患癌婆母,三年毫无怨言,教育子女宽严相济,儿女出色,贡献社会。25、奚宏章家庭,住时堰镇进胜村,4年前,夫妇遭遇车祸,妻子不幸成为植物人,他自己轻度中风,但仍每天为妻子端茶喂饭,擦身换衣,翻身捶背。经他的悉心照料,妻子病情已有好转。26、徐华山家庭,住安丰镇东光村,全家五代同堂,上有104岁奶奶、70多岁父亲,下有一双优秀儿女和孙辈,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助人为乐。全家精心照顾,百岁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27、徐正祥家庭,住三仓镇新农村,他83岁高龄,仍坚持每天工作,整理学习材料。同村一低保户车祸致残卧床多年,无人照顾,他主动端茶送水,采购食品、日用品,助人为乐。28、章国荣家庭

9、,住东台镇金墩社区,20XX年,身为厨师的他开始借助网络媒体传播文明风尚和公益慈善,发动爱心人士帮助了一个个需要救助的人。先后获得东台市“优秀义工”“义工之星”“东台好人”和江苏省“优秀社区志愿者”荣誉称号。29、崔宏图家庭,住富安镇,艰苦创业,不忘回报社会。先后捐款捐物3万多元慰问富安敬老院老人。自费三千余元物流费,将“寒冬送温暖捐赠衣物”通过快递投送到贫困山区。捐资万余元建设公交站候车亭,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良好的环境。30、朱厚宽家庭,住富安镇,注重读书藏书用书,家有各类图书5000册以上,自费订阅报刊20多种,一家五口人每天坚持晨读1小时。家庭多次被评为富安镇最佳文明户。朱厚宽多次被省文

10、明委、关工委、盐城市和东台市评为先进个人和东台好人。31、刘以东家庭,20XX年回乡创业,现企业每年为国家创利税近亿元,他热心公益,至20XX年,累计资助30名贫困大学生5万多元,向镇敬老院捐赠钱物达10多万元,为修桥建路捐赠达10万元。32、余生堂家庭,住西溪景区万陆社区,余生堂102岁,四世同堂,身为党员,组织活动一次不缺。他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宽以待人,教子有方,儿孙孝顺。1959年曾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33、陈玉宏家庭,江苏东宇公司员工,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和谐相处。夫妇二人爱岗敬业,互相促进,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热心公益,无偿献血近3000CC、捐款逾8000元。34、陈晋华家庭,市

11、实验中学教师,家有藏书千册,每天亲子共读。夫妇二人相继获“师陶杯”“杏坛杯”等论文大赛一等奖,陈晋华发表散文随笔数百篇,先后获省报副刊好作品等大赛一二等奖。35、刘根兰家庭,住溱东镇罗一村,夫妻二人互敬互爱、和谐持家,团结邻里、崇尚环保,爱岗敬业,收获了平凡幸福和快乐。36、周新军家庭,住溱东镇高桥村,四代同堂,孙媳妇悉心照顾高龄老太,婆婆甘当贤内助支持公公工作,两代党员营造了宽容谦让、平等关爱的和睦家风。37、高粉林家庭,住溱东镇开二村,四代同堂共享天伦,上敬90岁高龄老人,下爱年幼子孙,个人自主创业致富,孝心、爱心、责任心成就了和谐幸福大家庭。38、朱粉林家庭,住溱东镇开一村,朱粉玲悉心照

12、顾长期卧床的公公,洗脚、擦身子、翻身,她是孝顺的好儿媳。孝、爱、善,影响着孩子和全家,因为有爱,所以幸福。39、周可荣家庭,住时堰镇后港居委会,夫妻相敬如宾、尊老一片孝心、助邻满腔热情、育子身教言传。用尊重、坦诚、互助、勤俭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和幸福最真实的内涵。40、葛月红家庭,住五烈镇乐意村,夫妻二人自主创业,兴办生猪合作社,免费培训村民,带动10几个家庭兴办家庭猪场。葛月红被评为“省双学双比女能手”。41、夏欣龙家庭,住五烈镇沙河村,带头创业,年产值达千万;诚实守信,年纳税近百万;热心公益,修桥铺路、扶贫帮困捐资近4万;邻里和睦,文明创建争先锋、树楷模。42、丁同玉家庭,住安丰镇

13、下灶居委会,倒插门女婿常年照顾生病的岳父母和患绝症的妻子,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平凡的点滴,平凡的人家,奠定和谐社会基石。43、赵孝友家庭,住安丰镇丰西村,作为普通村民,心怀建设家乡责任,动员儿子为家乡捐资修路,造福村民,受到好评。44、丁茹喜家庭,住安丰镇下灶居委会,他经营企业恪守诚信,他家庭生活追崇和谐,他身残志坚,乐善好施,为家乡路桥建设一次性捐资8万多元。45、张远如家庭,唐洋协护税办职工,夫妻二人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注重身教言传,儿子毕业后踊跃参军,表现突出。46、王海霞家庭,唐洋会计站职工,5口之家,也是党员之家,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孝敬老人

14、、热心公益,健康幸福的家庭成为左邻右舍的榜样。47、丛仲锋家庭,住唐洋镇安建村,幸福美满的4口之家,夫妻互敬互爱,谦让包容,善待长辈,注意情感交融,教育孩子,重智更重德,诚信家风深受邻里信任和尊重。48、孟德家庭,住唐洋镇十里村,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不甘人后的“创二代”,自强自立、奋力拼搏,成为带领富的标杆。49、林祥龙家庭,住新街镇周洋村,尊老爱幼、温馨和睦的家庭,互助互爱、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爱老人、孝行天下,为敬老院、五保户送年货,心系公益,情系家乡,先后捐资数万元修路建桥。50、王锦家庭,住新街镇陈文村,尽孝道、懂感恩,细心服侍长期生病的岳母。助邻里、树新风,践行团结友善做细落实。重公益、

15、立楷模,带头捐资捐物。51、梅益华家庭,住三仓镇镇南居委会,朴实的农民家庭,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52、朱兆林家庭,住三仓镇新农村,夫妻俩互敬互爱,对女儿言传身教,培养诚实守信、和顺善良品质。孝敬老人,善待邻居。53、孔令宏家庭,住三仓镇官苴村,老人的需求是第一需求,无论多么忙碌,孔令宏、丁唐凤夫妇按时侍奉好老人的吃饭、休息,孝敬顺从的家风传为佳话。54、吴岳平家庭,住三仓镇新墩村,尊老爱幼、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风老人得到精心照顾,儿子媳妇传承良好家风。齐心协力、勤俭持家是全家共同的信念。55、李先伟家庭,三仓小学教师,夫妻俩扎根基层,执着教育,钻研业务,关心学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教学成绩年年名列前茅。56、姜文书家庭,住弶港镇海滨居委会,勤劳、朴实、宽厚、互助的夫妻俩,白手起家,用勤劳创造幸福生活。57、朱七连家庭,住弶港镇新港居委会,生活中互敬互爱、工作上相互支持。全家宽容谦让、孝老爱亲、热心助邻,令人羡慕。58、张仁华家庭,住弶港镇新洋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83岁的老岳母是张仁华一家人心中的宝,几十年如一日,以孝治家带来全家幸福美满。59、何志华家庭,住弶港镇蹲门居委会,经验丰富的船老大,带领村民赶海致富。勤劳朴实的贤内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