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628349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5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 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 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有的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 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有的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的科学;3.有的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 之间的交感互动;4。有的则认为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结 果和评定。我们的观点幸福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状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也就是 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

2、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学过程中 的心理现象。我们观点的根据1 .反映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把个体从一个生物的实体发展成为社会的 实体。也就是把一个新生婴儿的生物个体,经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成长 为一个社会的人,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与品德.教育是个体社会 化的途径之一,是通过经验传递实现的,通过教与学的人际交往实现 的.教育、教学过程,也就是人际交往的过程.2 .反映教育的结构系统(1)教育是一个系统,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子系统。(2)经验传授系统是传授者通过一定的传授方式进行教育教学, 也就是教;(3)接受系统是接受者通过一定的接受方式进行学习,也就是 学;(4)经验系统就是传递的

3、对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等。这三个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教与学 及其相互关系.教育心理学正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3 .反映了心理现象研究的独特领域。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1。基本理论2 .学习心理学3。教学心理4 .群体心理5 .个体差异6 。学生心理健康7 .教育、教学的测量与评定8 .教师心理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开创阶段2 .发展阶段3 .成熟与完善阶段(一)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 .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孔子的智商四分法;启发式教学思想,学记:喻的原则2 .两大支柱学科的推动1 6 3 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 8 7 9年,自然科学

4、引入心理学研究。3 .教育理论们卓有成效的工作(1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 育要依靠心理学(2)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 尝试(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 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学的三个重要基础,而且心理学应放 在首位(4)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 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5 )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二)发展阶段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年代后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苏联教育心理学界:以维果斯

5、基和鲁宾斯坦等为代表我国教育心理学界1。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 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2.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在本世纪50年代主要学习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 发展和学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三)成熟与完善时期 (60年代到现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94年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 告中精辟地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1)主动性: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 行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 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 自我调节学习(3)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

6、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 织起来学习,如合作学习,把个人的思维与群体工作相结合,交互式学 习和同伴辅导等(4)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建构产生的.第二节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二、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兔子生存法则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2。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3。学习心理4.知识的获得与应用5。问题解决与创造6。技能的形成7.品德的形成和培养8.学习策略9.学习的动力机制一只狮子发现一只兔子,追了它大半

7、天,最终还是没追上。 其他动物嘲笑狮子,狮子无奈地说:“我跑只不过是为了一顿晚餐, 兔子跑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我当然跑不赢它。”一只狮子遇上一只兔子,奋力向它扑去。兔子自忖最终难逃 狮子的魔爪,便撒腿向草地跑。一个追,一个跑,眼看兔子就要 被狮子抓住,狮子却放弃了兔子。因为狮子发现兔子把它引到一 群绵羊面前。羊与兔比,狮子当然要舍兔而取羊,不为别的,只 为羊的肉比兔多。一只狮子遇上两只兔子,一只在前,一只在后。前面的善跑, 后面的不善跑。后兔与前兔打招呼:你得挺住,多跑一会儿,把 狮子拖累;等狮子再来追我时,我就能跑赢它了。最终的结果是, 狮子徒劳无功,两只兔子安然无恙。要说明的是,后兔事

8、后无偿 为前兔供应了一个冬季的松子果。一只吃饱的狮子在闲逛时发现一只兔子。狮子想吃它,可胃撑 得受不了;想放它,一则觉得便宜了它,二则有损森林之王的威 严,实在不妥。聪明的兔子看出狮子的心思,说:“高贵的狮子先 生,我实在不忍心让我那不太嫩也不太美的肉来使您饱胀的胃难 受,可我也不忍心您因为不吃我而失去您的尊严。为了报答您,10.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我决定给您回扣发现绵羊一定通知您,而您,只需假惺惺11。课堂学习管理地追一追我,到没人的地方就放了我,就当您活动活动筋骨吧, 如何? ”狮子眯起眼想了想,果然是个好办法。于是兔子与狮子玩了一次友谊“赛跑”,事后兔子拿了“回扣”给狮子它可不敢毁12。

9、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约,因为它知道,明年还得靠那只经常“吃饱”的狮子帮忙才能“生 存”。三、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目的要求 这门学科主要阐述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 中的应用,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第三节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的原则二、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二)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的问题的一种 研究方法。现状调查关

10、系调查发展变化调查原因调查(三)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 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 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四)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 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五)个案法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 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身体发展一、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二、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表现(一)我国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发

11、育情况较以前明显提高。在1985 和2000年期间,小学生的平均身高增长了大约36厘米;体重平均增 长了约38千克。(二)在小学阶段,大脑皮层逐渐趋于成熟。大脑皮层的成熟奠定了 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三)身体其他系统和组织的发展1 .骨骼和肌肉系统小学阶段儿童的骨骼系统发展迅速,其中四肢长骨和颜面骨的发 展尤为明显,由于腿部增长更快,所以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几乎接近成 人。骨化过程仍在继续,在这过程中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软骨组织逐渐 为矿物盐所代替而变成坚硬的骨头.儿童7岁时颅骨几乎完全骨化, 腕骨骨化也变得明显,9-11岁时掌骨和指骨完成骨化。在小学阶段, 脊椎骨的骨化才逐渐开始,所以小

12、学生要保持正确的坐、立姿势,以 避免脊柱发育异常。随着骨骼的增殖,小学生的肌肉大小和力量都逐渐增加,所以这 时儿童的肌肉运动变得十分平稳协调。如果加以训练,他们能够表演 各种完美的运动技巧。但要注意到,小学生的骨骼肌肉系统还未达到成人的水平,特别 是韧带薄而松弛,肌肉力量也还较小,因此运动量不能过大,而且在 活动中成人要注意保护,防止骨折、脱臼等意外事故发生.2 .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发育伴随着整个身体的增长发育,小学儿童心、肺的重量和容量也继 续增大。总之,心、肺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保证了充满活力的儿童肌体能够 获得充足的能量和氧气。青蛙现象但小学生的身体还相对比较脆弱,过于激烈的运动会导致其心、

13、肺负担过重,成人要注意保护三、促进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因素1 .营养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食物营养的三种基本成分2 .睡眠小学阶段儿童平均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是:7岁一9岁11小时;10岁为10小时;12-13岁为910小时。有研究表明,小学生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者,大脑工作能力指数高 于睡眠9小时以下者.所以,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宜少于10小时。为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的晚自习和家庭作业时间不应超过1小 时。3 .适宜的运动考察运动量的最简单方法是估算运动时心率(或脉搏)的变化。对健康的人来说,当运动时心率达到每分钟180次以上时,为大运动量;150170次之间是中等运

14、动量;120150次是小运动量;120次以下是轻微运动量,锻炼身体的作用不大。这一估算方 法适用于一般健康成人和儿童。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细节的不等式意味 着1%的错误会导致 100%的错误。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 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一)小学儿童的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 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 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备,其有意注意 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他们还不太会

15、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 颖、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到小学高年级,由于儿童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也由于经 常性的学习行为习惯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自控能力,使有意注意的稳定 性不断增强.同时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也有很大发展.(二)小学儿童的记忆发展记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小学一到三年级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的效果。小学低年级 儿童中存在明显的记忆偶发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儿童记住某样 东西时,他往往会同时记住和这样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到了小学高年级(46年级)儿童有意记忆的发展逐步赶上了无 意识记的发展,4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的成绩开始超过无意识记的成 绩,记忆中的偶发现象也开始减少。形象记忆和抽象记记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形象记忆占优势,他们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 忆效果优于对言语材料的记忆效果.小学高年级儿童对抽象言语材料记忆的增长率逐渐超过了对具 体形象材料的记忆增长率,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