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站可行性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62730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搅拌站可行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混凝土搅拌站可行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混凝土搅拌站可行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混凝土搅拌站可行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混凝土搅拌站可行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搅拌站可行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搅拌站可行性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产 30 万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报告XT* XT* XT* XT*商品混凝土建设有限公司二oo年九月一、总论(一)项目单位概况项目名称:年产 30 万 M3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建设地点:喀什市建设单位: * 混凝土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 企业性质:股份制 注册资金: 1000 万元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1、混凝土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或商品砼,它的产生和出现可以说是混凝 土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混凝土工业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标志。 商品混凝土的实质就是把混凝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从备料、拌制到运输等一 系列生产环节从传统的施工系统中游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经济

2、核算的建筑 材料加工企业预拌混凝土厂或混凝土公司。混凝土的商品化生产能够因 为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和集中化等特点为建筑工程中节省水泥及其砂石材料, 提高工程质量,改进施工组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可能,同 时也因为能节省施工用地,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而使人类受益。同 时,推广商品混凝土还是推广散装水泥的重要先导措施,因此受到国家有关 部门的高度重视。混凝土集中搅拌,是建筑工程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一个国家商品混 凝土的应用数量和比例,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混凝土工业生产的水平。商品混凝土一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以上,节约水泥10 %15%,降低工程成本 5左右。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工程质量

3、,节约施工用地, 减少粉尘污染,实现文明施工。到 20 世纪 8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的商品 混凝土应用量已达到混凝土总量的 60% 80%。我国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始建于 20 世纪 80年代,起初是在上海、等地。 由于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尤其是由于东南沿海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再 加上建设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扶植政策和措施,使城市的商品混凝土每 年以 15%的幅度递增。据统计, 1990 年全国 35个城市建成 100个搅拌站, 33年设计能力为1450万m,实际产量约500万m ; 1993年全国建成200个搅33拌站,年设计能力为2000万m,实际产量约900万m ; 1995年全国建成搅33

4、拌站616个,年设计能力4000万m,实际产量约2600万m ; 1999年全国3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达683家,年设计能力12700万m,实际产量约540033万m。2000年全国商品混凝土产量增加到7833万m,比1999年增加了近45%。3在全国围按保守的估计,有5亿吨水泥用于生产混凝土;以每 m混凝3土 400公斤水泥计,则混凝土增量达 6.25亿m。实际上,我国2000年商 品混凝土的产量为7653万血仅占混凝土总量的12 %左右。如前所述,发 达国家商品混凝土已达到其混凝土总量的 60%。很明显,我国与这些国家 的差距是很大的。无论从哪方面看,我国的确应大力发展商品混凝土。可 以肯定

5、地说,我国发展商品混凝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行业力争到 2005 年全国预拌砼年产量占现浇砼总量的 30% 。2、散装水泥行业发展的需求 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我国大、中城市发展散装水泥的必由之路。水 泥散装化对于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粉尘排放、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它是实现水泥清洁生产有效途径,水泥散装率 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文明生产水平。与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散装水泥发展我国仍处在初级阶段,水泥的散 装率仍然很低,工业化国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基本实现了水泥散装化 (散装率达 70以上)。“九五”期间,国务院批转了原国贸易部等六

6、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意见 (国函 19978号),成为指导 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九五”期间,我国散装水泥继续保持了快 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2000 年,全国散装水泥生产量为 11,120 万吨, 比 1995 年增长 190.64,散装率由 1995年的 13.1上升到 19.07 ,提高 6.97 个百分点。 “九五”期间累计生产散装水泥 4.28 亿吨,是“八五”期3 间的1.9倍,年均增长13.7。相当于节约木材 1,412万m,节电31亿千 瓦时,节煤 334万吨,节水 5亿多 m,3 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 258 万吨,减 少水泥损失 2,140万吨,创综合

7、经济效益 193 亿元。 “九五”期间散装水 泥设施设备综合配套能力年均增速为 14 。另外,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已达 到 1.47亿 m,3 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联动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散装水泥 发展“十五”规划(国经贸资源 20011022号)的出台进一步规和加速散 装水泥行业的的健康和快速发展。新疆发展散装水泥管理规定 已于 1999 年 8月 6日经人民政府第 29 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建设部关于加快预拌混凝土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一系列文件精神要求,发展商品砼推动利用散装水泥,符合国家宏观产业 政策。 2002 年上半年,新疆散装水泥呈现跨越发展态势,累计完成散装水 泥供应量 916.12

8、万吨,同比增加 202.89 万吨,散装率达到 34.73 。2004 年 2月份,乌鲁木齐市散装水泥量为 175963 吨,散装率为 23.55,同比增 长分别为 63402 吨和 56.33。3、市场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目前喀什城市经济发展正处快速增长期,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喀 什作为经济特区开放跨越式发展。 城市规划区由现在 41平方公里扩建到 100 平方公里,人口在 5年增加 30万人。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需要,城市公 用事业、交通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这就给建筑业的“绿色产品” 预拌 商品砼造成旺盛的需求。发展预拌商品砼和散装水泥对改善喀什市环境污染,美化城市旧貌起 到积极

9、的作用。在工程施工直接预拌混凝土,水泥的包装运输,拆包分散 拌砼,砂、石运输,砼质量难以控制,给偷工减料留下可剩之机,对城市 环境污染严重,劳动条件恶劣。当今社会环保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环保问题已严重威胁 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应用商品混凝土环境效益十分显著。首先它不需要 在现场堆放材料及中转材料,避免了城市的脏、乱、差现象;其次,从根 本上消除噪声、粉尘、污水等污染,改善了市民工作、居住环境。“十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重视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加快城乡生态建设,为散装水泥和商品砼 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4、调整经营结构,寻求经济发展 公司为

10、了在市场竞争中增强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充分利用公司原 有的技术力量和和资金实力,积极调整经营结构,寻求经济的发展。城市 建设正进入一个飞跃的时期,经济总量的提升带动地方经济的进一步提高, 为商品砼的发展带来机遇。喀什的基础建设方兴未艾,已建以及正在建设 的项目有喀什市新政府大楼、交通大厦、供电大楼、多处市政道路等。商品砼项目的上马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益,为公司进一步做强做大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商品混凝土最早出现于欧洲。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商品混凝土的 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总产量中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其 中美国占 84% ,瑞典

11、占 83% ,日本占 78% ,澳大利亚占 63%,英国占 57% 。20 世纪 70 年代末全世界已有 30000 多个预拌混凝土工厂,其中日本和美国各 拥有 5000 个左右的预拌混凝土工厂。目前,美国和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3 的两个商品混凝土生产国,年产量均在 2 亿 m 左右,约占本国混凝土总用量的80%。俄罗斯现在年产水泥 5000万吨,其中3440%用于生产商品混3凝土。全俄罗斯年产商品混凝土4000万5000万m,人均商品混凝土用量3330.20.3m 。欧洲 22个发达国家累计年生产商品混凝土3亿 m, 人均 0.6m 。3包括东欧国家,全欧洲总的年产商品混凝土约4亿m。在欧洲

12、国家中,德33国商品混凝土产量最高,年产量达到 7400 万 m, 人均 0.9m 。而人口仅 65033 万的瑞士,却有商品混凝土工厂 300 多座,年产量 970万 m, 人均 1.49m , 居欧洲第一。目前,商品混凝土在国外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建国初期,我国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采用了预拌混凝土,但是由于 种种原因,我国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发展比较迟缓,与发达国家相比,形成 了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始建于 20 世纪 70年代后期,在 上海、等地。随后,由于建设的需要和政府的支持,城市商品混凝土发展 较快,每年以约 15%的幅度递增。据统计,1990 年全国 35个城市建成 1

13、0033个搅拌站,年设计能力为 1450万 m, 实际产量 500万 m;1993 年全国 35个33城市建成200个搅拌站,年设计能力为2000万m,实际产量约 900万m ;31995年全国建成搅拌站618个,年设计能力4000万m,实际产量约260033 万 m; 1999 年全国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达 683 家,年设计能力 12700 万 m, 实际产量约5400万m。另外,商品混凝土在我国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异 较大。在北京、上海、 、等大城市,商品混凝土使用量比较大,占这些城 市的混凝土总用量的6080%左右,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 商品混凝土的发展无论从数量上讲,还是

14、从质量上讲,与发达国家相比, 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商品混凝土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这些城 市,如上海、等地的商品混凝土使用率已达 6080% ,基本达到发达国 家的水平。然而,在一些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率还很低,甚 至没有。可见,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巨大。北京、上海、天津和乌鲁木齐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经营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与现场搅拌混凝土比较,使用商品混凝土可获得如下优势:1、经济效益:(1)建筑施工单位用工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一般生产商品混凝土0.25工日/nB,全员产值2.E3.0万元/人年;现场搅拌0.35工日/nB,产 值一般间 0.8万元 /

15、人年。(2) 节约原材料:测算和分析表明,应用商品混凝土可节约水泥8% , 砂石 12% 左右。( 3 )促进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4)提高混凝土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2 、社会效益(1)相关部门获利明显:统计表明,应用商品混凝土节省了许多单位 的费用支出,普遍受到欢迎。如,节省砂石及中间储料的堆场租用费 0.9 元/m3,水泥包装袋费用节约1.75元/m3。现场建材堆放场地租用费等节约 2.40元/m3,现场临时水电及设施费4.00元/m3等。(2)加快施工进度,提前发挥投资效果。(3)促进水泥工业和混凝土新技术发展及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3、还有改善环境污染的效应。国家大力提倡,为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八十年 代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 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1987 年建设部印发了关于“七五”城市发 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 ,明确了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方向和有关技术 经济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