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学案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619765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学案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学案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学案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学案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学案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学案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学案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精品学案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考点回顾1考点阐释(1) .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3)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4) .以合成氨工业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知识网络结构如下: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快慢)概念”表不方法: =L 单位:mol/LPAcAt跡因素F因浓度伍酿温度俺化剂i内因一反应物的性质概念工业一适宜特征逆、等、

2、定国、变、无 化学平衡粮度(反应程度)影响因素压强彗化学平術的动原理(勒沙待列原理) i温度L计算: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产率、平均分子蜃2. 考查角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理论之一,也是基本理论中高考命题的热点。题量和赋分基本保持稳定。在理综卷中基本上是 1道题,或选择或填空,分值为 6分或者15分左右。单科卷中则灵活一些,有13题,分值少则4分或7分,多则10多分,均有大型综合题。命题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载体,涉及平衡状态的标志、等效平衡、V正和V逆的关系、气体的密度、平均分子量、转化率等量的计算各个方面, 并且与化学实验、化工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

3、活等密切结合而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以考查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的题目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在选择题部分中多以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为主,特别是江苏、广东的选择题,综合性越来越强,思考量越来越大。而在H卷中,常出现高思维强度的题目,以考 查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例如等效平衡的比较判断,应用数学方法对化学平衡的原理进行分 析等。近三年的上海高考题如出一辙,均为平衡常数、速率比较、图象分析。3. 常见失误(!)比较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大小时,忽略了内因的决定性作用,比较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大小时,忽略了单位的不同。(2) 判断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时,不知道从实

4、质上分析,审题时容易忽略物质的状态。(3) 对图象上的特殊点表示的意义不清,常用的分析方法不理解。(4) 对什么情况下平衡等效?等效时哪些方面等、哪些方面又不等?弄不清楚。(5) 不会运用极值法判断平衡浓度等。二、经典例题剖析例1、100 mL 6 mol L请计算前20 s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率;的硫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 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气体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 硫酸钠(固体)B.水C.硫酸钾溶液D.硫酸铵(固体)答案:BC【解析】A选项中N&CQ固体虽然能减小 c(H+),但使H的物质的量减少,进而影响了氢气 的总量。D选项,硫酸铵固体不但不会

5、减小C(H+),反而能使H*的量增大,影响氢气的量。BC两个选项,实质都是用水把盐酸稀释了,但没有影响氢气的总量,因而正确选项为B、Co【答案】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减缓反应速率,二是又不影响产生气体的总量,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2Hf= Zn2+Haf的实质上看,可采取的措施只能是减少 c(H+)。例2、反应4NH(g)+5Q2 (g)= 4NO( g) +6HQ (g)在两升密闭容器中进行 1分钟后,NH减 少了 0.12 mol ,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1 1A. NO:0.001 mol LB.H20:0.002 mol

6、LC.NH3:O.OO2 mol L1D.02:0.00125 mol L1【解析】v(NHs)= - = 0-12ml =0.001 mol L1 s 1itv60SX2L又因:U (NHs) : U (O2) : U (NO) : U (H2O)=4 : 5 : 4 : 6 不难得出:51一 1v(O2)= - v(NH3)=0.00125 mol L s41 1v(NO)=v(NH3)=0.001 mol L s3 1 1v(H2O)=_v(NH3)=0.0015 mol L s2【答案】AD【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情况。本题让求每秒钟浓度变化,其实质就是求反应速率

7、。例3、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LO.Q.氏 G Go,o.(1) 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反应开始至 2min、5min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 5min后Z的生成速率比5min末Z的生成速率 (大、小、相等)。【解析】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要根据 X、Y的物质的量的减少,Z的物质的量增加,分析 出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再根据 2分钟内或5分钟内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 计量数之比,确定 X Y、Z的化学计量数。第二个问题则先分别求出2min内和5min内Z的浓度变化,然后根据公式求出反应速率。第三

8、个问题要注意到从5min开始,反应达到平衡,反应速率不变。(1) 由X、Y的物质的量的减少,Z的物质的量增加,说明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5分钟内 X Y、Z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0.6mol : 0.2mol : 0.4mol = 3: 1:2,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_ 2Z(2) 反应开始至 2min , n(Z) = 0.2mol,1 c(Z) = 0.2mol/2L = 0.1 mol L ,1v(Z) = 0.1 mol L /2min = 0.05 mol/ (L min)5min 时, n(Z) = 0.4mol, c(Z) = 0.4mol/2L

9、 = 0.2 mol/L1v(Z) = 0.2 mol L /5min = 0.04 mol/ (L min)(3) 5min时,反应达到了平衡,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不再改变,故5min后Z的生成速率 与5min末Z的生成速率相等。【答案】(1) 3X+Y 2Z( 2) 0.05 mol/ (L min) , 0.04 mol/ (L min) ( 3)相等【点评】解图象题时要注意挖掘隐藏在图象中的条件。例4、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 s时,达到平衡(此时N Q的浓度约为0. 0125 molL 1)。下图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 25 s内的反应进程

10、。诧度/mol-L1二毎化氮的浓度与时何的关系氧化碳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掌握以及平衡时速率特点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 影响,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识图、绘图的能力。例5、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 2C 一 (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1)C生成速率与C分解速率相等(2)单位时间内生成 amolA,同时生成3amolB(3)A B、C的浓度不再变化(4)A B、C的压强不再变化(5)混合气体的总压不再变化(6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7)单位时间内消耗 amoA同时生成3amolB(8)A B、C的分子数之比为1 :3:2。A

11、. (8) B (6)C. D (8)【解析】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v (正)=v(逆),但必须是同一物质;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另外,还可以再演变出其它一些判断依据,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了变化,所以,只有平衡状态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密度等不发生变化,这些方面也可以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因此,(1)、(3)、( 4)、( 5)、( 6)、( 7)达到平衡,(2 )、( 8 )不能确定,答案为 A【答案】A【点评】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 (正)=v(逆)是对同一物质或者是化学计量数相同的物质而言的,对化学计量数不同的物质就要

12、换算成同一物质进行比较,看是否相等;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还可以根据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 密度不变来判断,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则不行。例6、 可逆反应mA(固)+nB(气)-eC(气)+fD(气)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体积分数(C)在不同温度(T)和不同压强(P)的条件下随时间 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体积分数将增大B. 当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化学方程式中,n e+fD. 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 从(1)图中应先判断出

13、Ti与T2温度的大小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 反应速率变大,达到平衡时间越短。由此可知,T2Ti。从图(1)分析可知温度较高时(C)变小,说明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选项是正确的。从 图中,应先判断出 P与P2大小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压强越大,达到平 衡的时间就越短,由此可知P2 Pi。从图中可知,压强增大时 (C)变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逆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方向,即n v e+f, C项错误。由于使用催化剂,并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A项错误。在化学平衡中,增大或减小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因此D项错误。【

14、答案】B【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题,考查了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例7、某温度时,在一个定容器中放入 3L的A和1L的B,充分反应后,建立如下平衡:3A(g)+B(g) xC(g)+yD(g)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D的质量分数为n%如果现在把0.6L的A、0.2L的B、0.8L的C和wL(wW 1.6)的D气体,在相同温度下放入相同的容器中,当反应达平衡 时,测得混合气体中D的质量分数也是n%(1)请将x、y、w可能的组合数值填入下表 (有几组就填几组)组号xyw(2)若对(1 )中某一平衡体系,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设法使容器体积逐渐减小(增大压强),结果发现,平衡先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后又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 _y= ;后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原因是 。【解析】本题是涉及到阿佛加德罗定律、等效平衡的综合性较强的化学平衡题。属较难题。题(1):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比,题目中原起始加入的 3LA和1LB的体积比为3 : 1,其物质的量比也应为 3 : 1。因此,为了 讨论方便,我们就可以将题中的所有体积单位L用mol来代替。首先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平衡时D的质量分数不变。 当C和D的物质的量比恰好等于x : y,且C和D恰好完全转化为 A和B,此时若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