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劳动市场的环境变化与政策课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618998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劳动市场的环境变化与政策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韩国劳动市场的环境变化与政策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韩国劳动市场的环境变化与政策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韩国劳动市场的环境变化与政策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韩国劳动市场的环境变化与政策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国劳动市场的环境变化与政策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劳动市场的环境变化与政策课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韩国劳动市场的环境变化与政策课题琴在昊韩国劳动研究院 研究委员第一章 最新雇用情况和劳动市场环境变化一. 最新雇用情况以及展望2002年3月的失业率为3.4%(季节调整失业率2.9%),失业人数为76万9千,接近外汇危机以前水平- 迅速的经济恢复可能性和失业率骤减使今年的失业率有望调整到3.0%,失业人员67万名 - 预计就业人员与相比去年增加3.0%至2,200万3千名,经济活动参与率也增加0.8%,上升至61.6%雇用情况虽大有好转,如要恢复至1997年的雇用水平经济活动参与率62.2%,失业率2.6%,还需要

2、增加约30万8千名的就业人数。(2002年生产可能人口假定在3,682万8千名)- 这表明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因就业难而产生的放弃就业者和潜在失业者。在克服失业难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雇用质量恶化,劳动者间收入差距扩大,雇用不安增大等问题。- 工薪阶层当中临时、按日计酬等非正规劳动者的比率从1997年的45.9%上升到2001年的51.3%- 表现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由1997年的0.283上升到2000年的0.317,收入分配形势恶化。(统计厅,城市店铺调查,原资料)- 劳动者的平均就职期间也从1997年的6.7年降到1999年的6.0年,外汇危机以后雇用不安问题严重图1非正规工薪族的比率图2基

3、尼系数示意图资料:统计厅,城市店铺调查,原资料二、劳动市场的环境变化知识信息化与全球化- 逐渐向数码经济转变的的知识基础产业的发展,引发了培养新型人力的必要性和产业间、职业间人力需求不均衡问题。- 全球化经济发展,企业间、国家间竞争激烈,企业环境随时变化。为此采取的企业结构向上调整和人力运用的合理化使雇用不安加深。- 这些变化的结果不只是专家,各工种对知识型劳动者的需求普遍增加。企业结构调整向上化和雇用不安加深:竞争的深化使企业无力再雇用剩余劳动力,随时聘用必要劳动力,解雇剩余劳动力由垂直组织结构向水平组织结构转移:为了能够对产品需要和环境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组建小组制等弹性人事结构由年功序列

4、型晋升、工资体系转换成能力实绩型晋升、工资体系:引进以能力为中心的工资制度在聘用、晋升过程当中,由以内部劳动市场为中心的封闭型转换成强调外部劳动市场重要性的开放型。随之,劳动者的移动性或者雇用不稳定性(insecurity)继续呈上升趋势开展合同制、承包制、在家办公等办公形式的多样化和弹性化劳动者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核心技术、技能人力的技能、技术要求有上升的趋势,对于这些人力资源投资将增加,报酬也会提升。与此相对,周边性质的单纯技术、技能人力的工作有被新型技术代替的可能性。对这些劳动者的需求将减少,这将成为劳动者间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高学历化- 随着新成长劳动力当中大专以上高学历者比率的增

5、加,高学历者降低就业标准以及失业(或是未就业)问题将持续。大学毕业生(包括大专毕业生)由1985年的21万5千名增加到1995年的32万4千名,2001年更是到了47万3千名,最近6年共增加了15万名(46%)(参考图3)从2002年以后,因高中毕业生人数和大学入学名额差不多,高中毕业生当中大部分人都可以升入大学- 全新劳动力的高学历化和服务行业的相对快速发展使理工科高中教育崩溃现象持续,在大学理工科仍属于冷门- 年轻人的高学历化对中小企业的招聘难无疑是雪上加霜图3(大专)大学升学率资料:教育部,教育统计年报,各年度进入高龄化社会- 2000年占总人口7.2%的65岁以上高龄人口将以2010年

6、占10.7%,2020年占15.1%的速度剧增,与此相关的保障老年生活的社会安全网却很微弱。- 因老年生活准备以及社会安全网的不完善,高龄人口的就业需要将增加。特别是保健、医疗的发展将推缓退休年龄,促进高龄人口对劳动市场的参与- 相对总人口当中20年代的比率由2000年的17.5%缩减到2005年的15.8%,2010年的13.9%,中高龄人口的比率增加,将出现就业者年龄增大的现象。5064岁人口比率由2000年的13.2%上升至2005年的14.5%,2010年的18.1%,2015年的21.2%图4高龄化指数示意图注:高龄化指数=10065岁以上人口/014岁人口图5人口金字塔:2000.

7、11.1标准资料:统计厅,2000人口住宅总调查合计结果(人口部门),2001表1年龄层总人口展望:20002020年(单位: 千名, %)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15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65岁以上3842(8.2)3854(8.2)4353(9.3)4248(9.0)4273(9.1)4020(8.6)2921(6.2)2366(5.0)2006(4.3)1817(3.9)3395(7.2)3096(6.4)3822(7.9)3829(7.9)4340(9.0)4223(8.7)4223(8

8、.7)3961(8.2)2868(5.9)2302(4.7)1913(3.9)4366(9.0)3456(7.0)3081(6.2)3799(7.7)3819(7.7)4317(8.7)4180(8.4)4170(8.4)3901(7.9)2805(5.7)2212(4.5)5302(11.0)3174(6.3)3440(6.8)3063(6.1)3790(7.6)3802(7.6)4277(8.5)4134(8.2)4112(8.2)3823(7.6)2710(5.4)6337(12.6)2719(5.4)3160(6.2)3420(6.8)3057(6.0)3774(7.5)3769(7.

9、4)4233(8.4)4083(8.1)4034(8.0)3701(7.3)7667(15.0)注:括号内的值是指相对的各年龄层在总人口当中所占的比率资料:统计厅,将来人口推测辅导资料2001.11产业结构的变化-由于在产业结构的知识集约化和经济服务化发展,相对农林水产业和制造业在GDP当中占的比率降低,相反,服务行业的比率将持续升高。(KDI,2001)图6产业大分类 5年间雇用增加率:20002005资料:姜顺姬 外(2000)- 因整个行业的知识集约化和全球化、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资产的储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行业在金融、医疗、保健、数字化工作内容、事业服务等方面将有显著的发展

10、。- 女性就业者比较集中的批发零售、饮食、旅馆业在GDP当中所占的比率将减少。就业结构的变化- 在就业结构方面,就业者的增加主要在服务行业,农林水产业从事者的比率因就业者的高龄化和新成长劳动力的不足而持续减少。- 制造业的就业比率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变化,在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就业比率小幅增长,相反,在经济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就会减少。服务行业,雇用增长主要出现在社会和个人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以及企业服务等方面,不只是在就业人数上,在就业比率上也将增加。- 不过,批发零售、饮食、旅馆业的就业比率表现出减少的趋势,预计从2000年的26.8%将下降到2010年的23.5%,2020年的22.6%图7

11、职业大分类5年间雇用增加率:20002005劳动市场的变化从以上的未来经济和雇用环境可以看出,分领域供求不一致有可能引发结构性失业增加的危险性。劳动市场双重结构的深化等问题将引发劳动者之间收入、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差距扩大、雇用不安加速化等问题。- 我国的劳动市场表现出复合型多重结构,这种现象在今后也有深化的可能性。雇用不稳定性的增大、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消费需要的增大等,都将促进今后经济活动参与率的上升- 特别是女性和高龄人口的经济活动参与率有明显增加的势头一次劳动市场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正规职雇用稳定二次劳动市场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非正规职雇用不稳定外国大企业 中小企业薪酬劳动

12、者 非薪酬劳动者(个体经营等)韩国的特点经济发展和就业人数展望我国只有在达到6%的经济增长率时,才能够在雇用方面完全克服外汇危机,经济活动参与率也有望达到OECD平均水平经济增长率达到年平均6%的时候,失业率会稳定在2.53%的完全雇用水平上,经济活动参与率也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第二章 雇用政策 (New Employment Initiative)一. 雇用政策的目标与期待1. 雇用政策的基本方向从消极的失业对策转换到积极的雇用政策- 持续创造就业机会:通过扩大发展潜在力,增加雇用,缓和失业危险,合理利用女性、高龄人口、残疾人等剩闲劳力。特别是在雇用方面,经济政策的重点将放在提供好工作上,这点

13、有利于减少非正规职工- 提高雇用质量,缓和双重结构:提高雇用质量,缓和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这将有利于中产阶层的复兴和贫困层的减少- Target specific 雇用政策:制定适合年轻人、女性、中高龄人口、非正规职工、个体业主、外国人劳动者等各阶层特点的政策,解除结构性供需不一致和失业问题强化长期、预防性雇用政策- 过去4年间,政府雇用政策的重点一直放在失业率下降上,今后要以长远的、预防性观点来看问题。- 以中、长期观点推进劳动市场和劳资关系的结构改善以及效率化。建立基础设施,强化市场机能- 建立法律制度和信息基础设施,使雇用和失业问题能够通过市场机能来解决- 政府积极参与市场机能的失败,加

14、强对不法、违法行为的监督机能。加强政策间、部门间联系二. 实践方案1. 扩大发展潜在力,创造就业机会必要性尽管失业率在下降,经济活动参与率和就业率仍达不到外汇危机前1997年的水平。这表明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进入失业率统计的希望就业者存在- 经济活动参与率在1997年是62.2%,2001年仅是60.8%,2002年将停滞在61.7%- 就业率2001年是0.586,要比1997年的0.606低(参考图8)我国经济活动参与率比发达国家相对要低(参考图9)。今后随着经济结构的高度化和发展,国民就业需求将增大。经济发展的雇用吸收力在下降,创造就业机会必要的经济增长率会有所提高如要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应制定中长期综合方案,创造长久性就业机会,扩大经济发展潜在力- 尤其要在提供好工作方面加大力度,缓和劳动市场的双重结构,争取收入分配平均化,扩大弱势群体的雇用。图8就业率示意图政策方案为了达到经济增长率6%的宏观产业政策- 经济、产业政策反映创造雇用机会情况加强创造公共和社会福利型工作机会- 在环境、信息通信、社会福利以及医疗保健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支援非盈利团体(NPO)民间机构的就业机会创造。特别是要为高龄人口、女性、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扩大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