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561806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汉语的“体”概念一提到“体” (aspect), 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语法范畴。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说:体是“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用添加前缀、后缀或变化中间元音的方法来表示。体表示的时间概念不多,而是表示所 叙述的动作的类型和动作是否持续。”(第3 0页)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说:体是“对动词作语 法描述的一个范畴(与时和语气一起),主要指语法标志动词表示持续或表示活动类型的方式。”(第 4 1页)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形容词也有体的分别,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说:“体的范 畴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过程”。(第4 7 1页)现代汉语中是不是有在体的语法范畴?有不少语法学家对此作了肯定的答复。王力

2、把体称为“情貌”,他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认为:“大致说来,人们 对于事情和时间的关系:第一,着重在事情是何时发生的,不甚问其所经过时间的远近,或长短;第 二,着重在事情所经过时间的长短,及是否开始或完成,不甚追究其在何时发生。前者可以罗马语系(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为代表,后者可以中国语为代表。”(第15 1页)高名凯在汉语 语法论中说:“汉语语法构造,则没有时间,而有体。”(第189页)由张斌、胡裕树给中国大 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撰写的条目中认为: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的差异,在词类上的表现之一是动词时 态范畴的出现。”(第17 8页)龚千炎在谈现代汉语的时制表示和时态表达系统中说:“现代汉语 只

3、有体的语法范畴而无时的语法范畴。”相比之下,否定的意见不多,但确实存在。徐烈炯在 给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撰写的条目中说:“汉语没有时的形态范畴。有些语法学家认为它有体 的形态范畴,例如着表示进行体,了表示完成体等。但是这样的分类是不够精密的,例如台上坐着 主席团的着字表示的是一种静止的状况,而屋顶上盖着一层厚厚的雪的着字表示的是动作遗留下 来的状态。至于了,它确有完成体的功能(做了一件好事),但有时了和着却很难区分。例如开着 窗户睡觉:开了窗户睡觉,着和了在这样的上下文里几乎是同一意义。因此,汉语语法学家没有 采用体的范畴,而把这一些词作为动词词尾或语气词来处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有影响

4、的 语法教材和论著在涉及到这个问题时的下述做法:不明确断言体的语法范畴的存在,但又介绍体助词。 比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中,是在说明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时候才介绍 由它们表达的几种体。朱德熙语法讲义中认为了、着、过是动词后缀,分别表示动作的完成,动 作或变化的持续,曾经发生某事或曾经经历某事,他也不提及体、时态或动态。大家知道,除去少数 人之外,国内语法学家如果承认现代汉语中存在词的语法范畴,那么体便是唯一的范畴。对于这样一 种语法范畴,上述教材、论著的作者为什么要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呢?我们揣测,这可能是为了控制 教材的难度,也可能是服从整体的基本框架,但是不是他们也觉得

5、直截承认体是语法范畴不太合适呢? 看来未尝没有这个可能。承认现代汉语中存在某些虚词,它们表示体的意义,这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如若不然,对了、着、过这些助词又作何种解释呢?然而,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承认现代汉语 中存在体的语法范畴,则如上文所述,就有分歧了。从表面看来,这种分歧并非原则性的。因为不管 怎样,毕竟大家都承认现代汉语中有表示体意义的手段,承认体意义是有几种类别,这就够了。至于 它们是否上升为语法范畴,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若能透过表面现象作一深入的思考,就 会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轻视的问题。体能否成为一种语法范畴,这个问题本身或许不是最重要 的,但是对它的探讨涉及了对现代汉

6、语语法学分类框架赖以构建起来的几条重要规则的反思,循此探 求下去,我们得到的收益可能是极为重要的。退一步说,如果我们仅仅把注意力限制在体本身的范围 内,那么这种探讨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初步的考察表明,即使我们目前尚不能对现代汉语中的体能否 概括为语法范畴作出明确的答复(因为它涉及的是一个全局性的思考),我们也能透过对此而作的辨析 和思考,对现代汉语中的体概念有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认识。二在理论语言学引论中,莱昂斯区分了三种语法范畴:首要(pr ima ry)语法范畴指词类,次要(seconda ry) 语法范畴指时、式、格等,而主语、谓语、宾语等属于功能范畴functional catego

7、ries )。按照这样分类,体若作为语法范畴属于次要范畴。次要语法范畴又可称为狭义的语法范畴。如高名凯所说:“以 狭义的意思来说,语法范畴则指一般语法学家在词类下所讨论的名、动、形容等词所有的形态变化所 表示的那些语法意义的概括。”这种观点,和前文所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语言学和语音学 基础词典的说法都相吻合。显然,它们的共同性源于对普通语言学理论的遵守,众所周知,这种理 论得以建立的材料基础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主要是印欧语。正是在这方面,现代汉语吴现出另外一种面貌。正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的:“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 形态变化。我国某些兄弟民族语言和西方语言里边用形态成分

8、来表示的概念,汉语里边或者不作表示, 或者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第1页)这些半独立的词(即虚词)在语法上往往有这样的特点:经常 附着在实词之上,全也经常附着在自由短语之上。利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体意义,是现代汉语表示体的主要语法手段。这一点,在各家的研究中都有反映。王力在现代汉语中分出七种情貌,除了普 通貌是零形式之外,其他六种都用情貌成分表示。这些成分按今天的一般说法,包括助词着、了”,趋 向动词“起来、下去”,语气词“来着”和动词重叠。高名凯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三种体,“这些词,除了叠 动和加强是重复或连用词外,其他的则由补助词表现之。进行体和起动体的虚词加在具有动词功能的 词之前,这些虚词多

9、半还带有规定者的意味。完成体和结果体的虚词则是加在具有动词功能的词的后 面的,这些虚词都是实词变来的,其本身本来可以具有动词的作用。”高名凯所说的虚词,今天 分别称为副词如“正在、刚、才、恰,助词如“了、过”,动词如“到、中”。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提到了五种体,其中三种用助词“着、了、过,表示,短时体(或尝试体)用动词重叠表示,可能体例如 “说得清”“听不懂”。“说得清”“听不懂”之类,按吕叔湘的看法,是由在复合动词中插入得、不”构成的。 龚千炎在文章中分出了八种体,分别由时态副词如“曾经”,准时态副词如“就要”,时态助词如“了”,准 时态助词如“起来”和语气词如“来着”表达。以上各种表示

10、体的手段,除去动词重复、连用、零形式以及动词“到、中”等之外,都是或多或少地具有附着性的词,其中体助词或语气词是公认的半独立词(朱 德熙认为“了、着、过”是词缀),至于时态副词之类,有人不同意它们是半独立的词,但它们具有附着 性是不能否认的。概括地说,现代汉语中用半独立的词表示体的意义时,它们的附着对象可以是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谓词性短语,又可以是一个句子。例如:屋里的灯还亮着。(“着”附着在形容词后)帀傅们曾经不止一次地批评帮助过他。(“过”附着在谓词性短语后)呈斌终于找到一个没人坐的座位了。(“了”附着在句末)先干净了一盆脏衣服。(“了”附着在谓词性短语后)今天星期一了(“了”附着在名词

11、性谓语句末)这种现象表明,即使我们承认半独立的词表示体的意义是外部形态,也无法把有关体的形态变化看作是汉语动词、形容词所独有的特性。这意 味着如果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体的语法范畴,它并不仅仅属于动词、形容词。由上文可见,一部分语法 语学家在给现代汉语建立体的语法范畴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一种把该范畴扩大到谓词短语乃至句子 之上的倾向,只是由于他们尚未对此作出理论化、系统化的概括,这一点目前表现得并不明朗。这一 做法一旦变得明朗,则势必导致对体一类次要语法范畴的定义作出重大的修正。果正这样的话,其影 响无疑是重大而广泛的。三徐烈炯认为现代汉语中不存在体的语法范畴,其理由不外乎相应的概括缺乏一贯性。应该

12、承认,徐烈炯所指出的现象的确存在,它们的存在也不是偶然的。 比如“菜热着、上着石膏、晾着衣服”都可以或者表示运动、动作正在持续,或者表现运动、动作造成的 结果正在持续。又如“他当了三年主任”和“他当过三年主任”意思不同,但是“北京他去了三次”和“北京 他去过三次”意思差不多。“画了一幅画”和“画着一幅画”意思不同,但是“穿了这件衣服真好看”和“穿着 这件衣服真好看”意思差不多。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徐烈炯没有提到,即有时候用不用体助词意思也差 不多。现代汉语八百词曾指出:表示复数的“们”,表示完成的“了”等半独立的词,“它们的主要特点 是缺少普遍性:有的场合一定要用,有的场合可用可不用,有的场合甚

13、至不能用。.你看见了 没有?和我已经知道了你甭说了,里边的加括号的了嘟可以用可以不用的。”(第1页)在新 闻报道尤其是新闻标题中可用而不用体助词主要是“了”这种现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例子几乎可说俯 拾皆是:甫东开发又有一个新题目(新闻标题)由市委、市府召开的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今天上午拉开帷幕。(新闻正文)有时候标题不用“了”,正文则用“了”,如:英重新关闭与爱尔兰通道(新闻标题)英国警方5日重新关闭了爱尔兰与北爱尔兰之间的三条通道。(新闻正文)根据普通语言学理论,语法范畴的建立是有条件的,“构成语法范畴的基础是对立关系,因此,范畴必须包括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处于对立关系的同类语法意义。”比如

14、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 对立。兹维金采夫认为:“语法意义用语言中具有体系性的某种标志来表达,这就使语法意义变成了语 法范畴。”对此我们的理解是指语法形式必须系统地表示语法意义,如果不系统,就不能概括出 语法范畴。用这样的标准衡量,现代汉语中的体的语法意义似乎无法上升概括为语法范畴,因为甚至 像“了、着、过这类体助词在表示体意义时也缺乏一贯性,又何谈系统性呢?不过,我们也应该进一步 提出这样的问题:一贯性是否意味着无例外。如果承认一贯性并不排除例外现象,那么结论就可能不 同了。 弗帕尔默在语法中说:“英语的过去时不只是指过去的时间。它还有另外两个功能。” (第2 13页)即除指示过去时间,如Heca

15、me yesterday.(他昨天去的。)之外,还能一、用于间 接引语,以便符合“时的呼应”这条规则,如He said he went to London every day.(他说他每天 去伦敦。)二、表示“不肯定”,不太可能或不可能,如C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 ?(您能否把盐 递给我?)I wish I knew.(我希望我知道(某件事)If John came, I should leave.(如果约翰 真会来(这是不可能的),我就走。)尽管存在上述两种用法,但是它们并没有阻碍语法学家从英语动 词的形态变化中概括出“时”的语法范畴,其原因在于英语动词的这类变化

16、在本质上和现在时、过去时的 表达存在系统的相关性,其他与此不一致的现象是非本质的,并且是有条件的,可以得到解释。在俄语中,大部分动词构成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对立;但也有少数动词是单体动词,要么属于完成体, 要么属于未完成体;另外还有兼体动词,其中的大多数形式既可用于表示完成体,也可用于表示未完 成体。如果使用兼体动词,有时候体的意义“只能根据语句的总的意思来确定,例如:(附图图)尽管如此,但因为动词的大部分有体的对立,因此这种对立成了“体的体系性的范畴特征”,并且 使得语法学家得出“体的范畴囊括一切动词”的结论。由此可见,在有形态的语言中确定诸如“时”、“体”这样的语法范畴时,国外语法学并没有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