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II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 命题人:淮北一中代冰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611519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II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 命题人:淮北一中代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II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 命题人:淮北一中代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II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 命题人:淮北一中代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II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 命题人:淮北一中代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II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 命题人:淮北一中代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II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 命题人:淮北一中代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II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 命题人:淮北一中代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II第三单元测试题A卷命题人:淮北一中 代冰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二卷两局部,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题3分1以下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阙秦qu 共其乏困gng 逢孙png 失其所与y B濡缕r 以药淬之cu 忤视w 变徵之声zhC参乘shng 人为刀俎z 卮酒(zh) 目眦尽裂(z) D弭谤m 川壅而溃yng 师箴zhn 原隰衍沃x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秦晋同盟貌合神离,所以被郑国轻易的瓦解了。B看到他已没有了利用价值,这伙人终于图穷匕见,露出了凶恶的本相。C刘邦来了个金蝉脱壳,顺利

2、离开了项羽的军营。D小王和他哥哥很有默契,不用语言交流,道路以目即可明白彼此的心思。3以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上次被老师批评后,我更加小心了,作业的错误率降低了2倍。B新学期开学后,学校加强了监管的力度,尤其是对学生上网的问题上,更是不遗余力。C是否有足够的决心,能否下足够的力气,这些都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D过去的10年间,中国上空由工厂、发电站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上升了约50%。4以下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B?战国策?的作者已不可考,该书后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流传至今。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记载

3、了从周贞定王十七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的史实。C?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为司马迁。该书共130篇,其中有12本纪。D?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包括各国贵族间的朝聘、宴会、讽谏、应对之辞和一些历史事件与传说故事。二、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天时间在变长说来你可能还不知道,在我们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地球上,每天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恒定的24小时。就拿现时来说,每天的时间要比前一天增加1700 秒。如此,每过去一年,时间就要延长半秒多,每过一个世纪,大约要延长1分钟。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每天、每年的时间始终是在变化的?答案是确定

4、无疑的。据天文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考证,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一天仅有小时;到了40亿年前,一天的时间 增加到8小时;距今30亿年前,一天约为18小时,一年约为507天;距今5.7亿年前,一天约为21小时,一年约为421天;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初期,一天约为23小时,一年也有371天呢。由此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的时间越来越长,每年的天数那么越来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饶有趣味的现象呢?科学家通过对大洋底部的地质调查,发现我们的地球在不断地增大。在距今3.6亿年前,地球的体积比现在要小,其直径只有现在的23。由于体积小,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也就短,因此那时地球上一年即有396天。现

5、在,绝大局部地球科学家都确认大陆漂移现象,并一致认为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结构分布和变化与大陆漂移运动直接相关。最近2亿年以来的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已得到了确切证明和广泛的成认。然而有人推测,板块运动很可能早在30亿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前苏联科学院海洋地质研究所的人员,发现地球上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来没停止过,而且是沿着北极到南极纵绕地壳的山脊状裂陷经常进行的。这种裂陷扩展,在太平洋底部最为迅速,在北冰洋和南极的海底扩展速度就稍慢一些,地球南北断面呈椭圆形也与此有关。这个发现也解答了另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根本不变的。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

6、长1/700秒,即每过一年,一天的时间就要延长05秒,每过一个世纪,一天大约延长1分钟。古生物学家在至今5亿年前的珊瑚化石中发现,珊瑚虫身上反映年轮的条纹说明,当时一天只有21小时,每一年有420天。地球的这种变化,现在也没有停止,我们可以预测,再过2亿年,一年将只有350天了。到了9亿年后,一天也许会变成30小时,一年也许只剩下300天呢!通过对地球自身体积的变化来解释地球上时间组合的变化似乎还并不完全。日本的科研人员根据对过去大陆分布情况的计算证明,大陆的漂移也在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他们还十清楚确地指出,月球的引力使地球海洋出现潮汐现象,由潮汐产生的摩擦力又使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变慢。根

7、据?科学世界?等资料改编5根据文意,划线局部中“与此有关的“此是指 A地球上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来没停止过。B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是沿着北极到南极纵绕地壳的山脊状裂陷经常进行的。C这种裂陷扩展,在太平洋底部最为迅速,在北冰洋和南极的海底扩展速度就稍慢一些。D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来没停止过,而且是沿着北极到南极纵绕地壳的山脊状裂陷经常进行的。6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前苏联科学院海洋地质研究所的人员发现的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能够对地球自转速度的变慢问题进行解释。B日本的科研人员根据对过去大陆分布情况的计算证明,大陆的漂移正在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C鉴于科学家们对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8、问题认识不一,这个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D月球的引力也是导致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变慢的根源。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大洋底部的裂陷不断扩展、大陆的漂移、地球出现的潮汐现象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地球自身体积逐渐增大使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慢,这是引起地球上一天时间的延长的根本原因。C地球上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未停止,这导致了地球体积的变化。D日本科研人员不同意前苏联科研人员的结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三、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假设使烛

9、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

10、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秦军氾南 军:驻扎。B何厌之有 厌:满足。C假设不阙秦 阙:通“缺,使缺少。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9以下四组句子,说明晋国不守信用的一组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C夫晋,何厌之有?D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10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秦、晋围郑,是因为郑国曾得罪过晋文公,并且脚踏两只船。B烛之武处处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劝说,最终成功使秦伯退兵。C认识到自己力量不及对方,晋侯只好撤兵。D本文虽然篇幅

11、较短,但情节波澜起伏,内容详略得当。第二卷120分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 2夫晋,何厌之有?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8分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注:公元679年冬,诗人奔赴幽燕报效国家之际,写作此诗。燕丹: 燕太子丹。1诗中所说的“壮士是指谁?1分他要去做一件什么事?2分答:2请结合全诗说说“寒字的妙处。5分答:13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5分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_。2_,_。如今人方为刀俎,_,何辞为?3防民之口,_。

12、五、22分美意朦胧陈鹏举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离在层峦叠嶂中的最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感。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

13、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

14、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此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那么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