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蓝瓶子实验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605749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蓝瓶子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蓝瓶子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蓝瓶子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蓝瓶子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蓝瓶子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蓝瓶子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蓝瓶子实验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蓝瓶子实验.教学设计蓝瓶子实验一、学习内容分析1、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包括:蓝瓶子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过程,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因素(溶液碱性的强弱、葡萄糖的加入量、溶液的温度)。本课先是介绍了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亚甲基蓝进行蓝瓶子实验,简述蓝瓶子实验的原理。紧接着,描述影响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最后通过“提示和建议”对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探讨。 2、本课内容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块内容是书上的验证性学生实验。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中具体地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的影响因素,并且本课在先前的内容中介绍了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的影响因素,学

2、生已经初步掌握控制变量法。学习本课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巩固和延伸,同时也是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后面各种实验的学习。因此,本块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教学重点蓝瓶子实验的原理、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4、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1)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 (2)已经知道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3)已经学习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2、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1)对于蓝瓶子实验的原理尚有一定理解上的困难;(2)对如何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影响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存在困难

3、。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及蓝瓶子实验的原理; (2)知道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并能够较为熟悉地运用;(3)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实验对原理进行验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科学素养;(2)通过化学知识点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的神奇魅力。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烧杯、温度计、锥形瓶、试管、橡皮塞、酒精灯、量筒、秒表2、实验试剂亚甲基蓝、葡萄糖、naoh五、教学环节设计环节一:趣味实验

4、,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导入】(演示蓝瓶子实验,通过蓝瓶子实验颜色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提问:1、瓶中的物质是什么?2、为什么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p47页,寻找答案。【学生活动】学生自行阅读书上的实验材料,了解蓝瓶子实验的原理。 2、层层递进,了解原理【讲解】亚甲基蓝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氧化型(蓝色)+ ne-还原型(无色)将葡萄糖的碱性溶液放在锥形瓶中,滴加亚甲基蓝指示剂,塞上瓶塞,溶液呈蓝色;静置一段时间,由于亚甲基蓝被葡萄糖还原转化为还原型,溶液褪色;振荡后,溶液上方的氧气进入溶液,亚甲基蓝又转化为氧化型,溶液又呈蓝色

5、。在振荡与静置之间,溶液中的氧气的量发生变化,溶液的颜色也随之变化,直至溶液中的葡萄糖或瓶中的氧气被耗尽。 【层层递进】亚甲基蓝的氧化还原是一个可逆反应,我们在化学反应原理中已经详细地学习了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那么针对亚甲基蓝的氧化还原反应,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该反应的影响因素。【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进行小组总结。【总结】蓝瓶子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因素:溶液碱性的强弱、葡萄糖的加入量、溶液的温度等。3、实验探索,设计方案 【过渡】那么这些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 【讲解】介绍实验设计的思路:在本节课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硫代硫酸钠与酸反

6、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参照该反应的设计思路设计蓝瓶子实验的探究。 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要素: 1、衡量反应完成的标准 2、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3、【学生活动】学生每4人一组进行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详细地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先配好葡萄糖溶液并放置在锥形瓶中(葡萄糖与氧气接触会不会被氧化?),滴加810d亚甲基蓝指示剂(蓝色),振荡至混合液呈现蓝色。加入2ml30%的naoh溶液,塞上瓶塞,静置开始计时(从静置开始到溶液褪色)记为t1,振荡,直到溶液又变为蓝色,变色完后再静置,测t2,以此类推测得t3。2、3号实验的操作方法都参照以上的内容进行,并记录实验数据。

7、 2、学生实验学生两两搭档完成方案一中的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环节三:总结反思【总结】1、温度对实验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2、碱性强弱对实验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3、葡萄糖的加入量对实验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结果分析】六、形成性评价1、该化学反应中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肉类食品通常应放置在冰箱的哪一层?为什么?七、板书设计蓝瓶子实验一、反应原理氧化型(蓝色)+ ne- 还原型(无色)二、影响因素1、溶液碱性的强弱 2、葡萄糖的加入量3、溶液的温度篇二:蓝瓶子实验教学设计蓝瓶子实验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1、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包括:蓝瓶子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过程,蓝瓶子颜色变

8、化快慢的影响因素(溶液碱性的强弱、葡萄糖的加入量、溶液的温度)。本课先是介绍了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亚甲基蓝进行蓝瓶子实验,简述蓝瓶子实验的原理。紧接着,描述影响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最后通过“提示和建议”对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探讨。 2、本课内容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本块内容是书上的验证性学生实验。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中具体地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的影响因素,并且本课在先前的内容中介绍了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的影响因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控制变量法。学习本课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巩固和延伸,同时也是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后面各种实验的学习。因此,本块内容

9、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1)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 (2)已经知道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3)已经学习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2、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1)对于蓝瓶子实验的原理尚有一定理解上的困难;(2) 对如何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影响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存在困难。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及蓝瓶子实验的原理; (2)知道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并能够较为熟悉地运用; (3)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实验对原理进行验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0、 (2)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科学素养;(2)通过化学知识点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的神奇魅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蓝瓶子实验的原理、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五、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烧杯、温度计、锥形瓶、试管、橡皮塞、酒精灯、量筒、秒表 实验试剂: 亚甲基蓝、葡萄糖、naoh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演示蓝瓶子实验,通过蓝瓶子实验颜色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瓶中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请同

11、学们阅读书上p47页,寻找答案。【生】学生自行阅读书上的实验材料,了解蓝瓶子实验的原理。【师】亚甲基蓝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氧化型(蓝色)+ ne-还原型(无色)将葡萄糖的碱性溶液放在锥形瓶中,滴加亚甲基蓝指示剂,塞上瓶塞,溶液呈蓝色;静置一段时间,由于亚甲基蓝被葡萄糖还原转化为还原型,溶液褪色;振荡后,溶液上方的氧气进入溶液,亚甲基蓝又转化为氧化型,溶液又呈蓝色。在振荡与静置之间,溶液中的氧气的量发生变化,溶液的颜色也随之变化,直至溶液中的葡萄糖或瓶中的氧气被耗尽。 【层层递进】亚甲基蓝的氧化还原是一个可逆反应,我们在化学反应原理中已经详细地学习了化学平衡及其影

12、响因素。那么针对亚甲基蓝的氧化还原反应,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该反应的影响因素。【生】学生讨论,并进行小组总结。【师】蓝瓶子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因素:溶液碱性的强弱、葡萄糖的加入量、溶液的温度等。【过渡】那么这些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师】介绍实验设计的思路:在本节课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参照该反应的设计思路设计蓝瓶子实验的探究。 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要素:1.衡量反应完成的标准;2.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每4人一组进行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总结】对各组学生提出的方案进

13、行评价,列出它的优点及缺点,并对各个方案进行完善。如果学生自行设计的方案可以满足本实验的要求,可以让学生直接进行实验进行探究。而为了使实验能更好地达到探究的效果,我也会给出一个标准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方案二:【演示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详细地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先配好葡萄糖溶液并放置在锥形瓶中(葡萄糖与氧气接触会不会被氧化?),滴加810d亚甲基蓝指示剂(蓝色),振荡至混合液呈现蓝色。加入2ml30%的naoh溶液,塞上瓶塞,静置开始计时(从静置开始到溶液褪色)记为t1,振荡,直到溶液又变为蓝色,变色完后再静置,测t2,以此类推测得t3。2、3号实验的操作方法都参照以上的内容进行,并记录实

14、验数据。 【学生实验】学生两两搭档完成方案一中的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总结】1、温度对实验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2、碱性强弱对实验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3、葡萄糖的加入量对实验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三、形成性评价1、该化学反应中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肉类食品通常应放置在冰箱的哪一层?为什么?四、板书设计蓝瓶子实验一、反应原理氧化型(蓝色)+ ne- 还原型(无色)二、影响因素 1、溶液碱性的强弱 2、葡萄糖的加入量 3、溶液的温度篇三:蓝瓶子实验教学设计蓝瓶子实验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分析本实验节选自高中化学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题1的拓展课题4-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5、包括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实验过程与操作、不同因素对实验快慢的影响等。教材对于本节课的安排科学合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氧化还原反应,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此外,学习本课内容是对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的影响因素这一个实验中知识点的巩固和延伸,能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有助于后面各种实验的学习,所以本节课在整个实验化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从知识起点分析,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在必修一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对氧化还原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他们在化学反应原理这一本书中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的影响因素,这为本次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从实验操作方面分析,高二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基本的实验方法已经全部掌握,在学习时能做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但是,虽然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的影响因素,但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可能不牢,难以把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对应起来,不能很好解释不同因素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快慢影响。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简要说出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蓝瓶子实验的原理及现象;2. 知道溶液碱性强弱、葡萄糖加入量、溶液温度等因素对溶液颜色变化产生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掌握控制变量法的要领,尝试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