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60335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研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研究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不断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开始追求精神需求,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精神需求能否满足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776亿多,已经开始慢慢步入老年化社会,而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总数的70左右,在老年人口总数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目前,农村老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农村老年人能否享受良好的精神赡养会影响整个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水平。本论文基于此现状,通过对辉县市某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现状的调查,提出一些改善和提升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对策和建议

2、。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 THE SPIRITUAL SUPPORT OF RURAL ELDERLY PEOPLE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old people in constantly meet material needs, but also begin to seek spiritual requirements. old people as a special group, and whether their spiritual needs could mee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3、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data shows that the Chinese elderly population has reached 1.776 million, china has started slowly into aging society. while the rural elderly have about 70% of the total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 occuping a large perce

4、ntage. At present, the rural elderly people as a vulnerable groups, whose spiritual support problem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Whether rural elderly people could enjoy good spiritual support can affect whole elderly spiritual support level. This paper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putting forward some

5、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elderly ,giving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and promote the spiritual support of rural elderly people.KEYWORD rural elderly people /spiritual support目 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1 导 言41.1 问题的提出41.2 研究的意义41.3 研究的方法52 文献回顾与相关理论62.1 精神赡养的定义62.2 文献回顾62

6、.3 相关理论82.3.1 社会支持理论82.3.2 交换理论93.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113.1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113.1.1 人格尊重方面113.1.2 情感慰藉方面133.1.3 成就安心方面163.2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存在的问题173.2.1 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183.2.2 宁愿独居,不愿与子女住一起183.2.3 老年丧偶,婚姻生活不幸福183.2.4 子女对老年人的关心不够183.2.5 社会组织欠缺193.2.6 社会对农村老年人的漠视193.3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原因分析193.3.1 个人因素203.3.2 家庭因素203.3.3 村委会因

7、素223.3.4 社会因素224. 解决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对策和建议234.1 正式社会支持234.1.1 政府支持234.1.2 村委会支持244.1.3 非政府组织支持244.2. 非正式社会支持254.2.1 家庭支持254.2.2 邻居、朋辈群体的支持25总结28致 谢29参考文献30(附录)321 导 言1.1 问题的提出 赡养老人自古到今都是一个不断的话题,也是一个不断出现问题的社会现象,在古代和近现代,人们对老年人的赡养大多停留在物质上的供养,只要老年人能吃饱穿暖就是对老人最好的赡养,人们很少去关注老人的精神感受。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物质赡养问题

8、基本解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高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就会凸现。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其中老年人精神缺少慰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老年人精神赡养权益的保护正在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到亿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有1.776亿多的老年人,其中农村老年人占70左右,在整个中国老年人口中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质量会影响整个中国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状况。自2002年以来,国家对三农的关注和投入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农民的精神关注和投入

9、很少,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几乎没什么文件或规定。当代的很多学者也大部分只关注城市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对基础设施薄弱的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关注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也很重要,根据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提升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政策和方案,对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1.2研究的意义选题上的意义:目前关于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多还停留在物质赡养和社会呼吁的层面上。理论上的意义:有学者提出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下研究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但其更适合于城市老年人,对农村老年人则要从其自身的需求和现实出发,建立农村老年人的

10、社会支持系统。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农村建设,这其中就包括农村养老问题,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有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新农村的建设。1.3研究的方法在研究类型上,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和访谈法,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的调查,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有用访谈法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搜集的资料主要有一下几种:1.调查分析法,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基本情况,由于对我家乡的情况比较熟悉,就采取在家乡附近的村庄进行调查。2.访谈法,根据不同的居住方式,采取分类的访谈:与儿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与儿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分别对他们进行访谈3.文献法,搜集相关的文献和评述,尤其是

11、关于精神赡养方面的资料。2文献回顾与相关理论2.1精神赡养的定义精神赡养:也即精神慰藉,就是指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尽量给予慰藉和满足。穆光宗1 穆光宗. 精神赡养论A. 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 C, 2006 将精神赡养分为三个纬度,即人格尊重、成就安心和情感慰藉,分别对应于老年人的自尊需求、期待需求和亲情需求。自尊需求是指,老年人有自主决策和得到尊重的权利,老年人有自主决定个人事务(如再婚、到哪里去养老等)的权利,也有参与家事决策的权利。所谓成就安心,就是子女要通过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婚姻和家庭).来满足父母的期待心理。情感慰藉指的是直接的精神赡养,

12、满足的是老年人对家庭亲情、天伦之乐的心理需求。这里对精神赡养内涵的界定主要是借用了穆光宗教授的观点。通过对“试访谈”资料的分析,以及平时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观察与分析,笔者分别将这三个纬度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与充实。(l)人格尊重方面: 老人的生活方式是自愿选择的还是非自愿选择的,以此来了解老人自主决定个人事务(养老去处)的权利是否得到尊重;老人再婚自由度、再婚意愿以及子女对老人再婚问题的态度;老人在家事决策方面的地位等。(2)情感慰藉方面:子女亲自探望父母的频率、给父母打电话的频率、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子女的养老态度对老年人精神世界的影响(多子女家庭在养老方面的攀比心理给老年人带来的隐性伤害、子女在节

13、假日是否对父母进行礼节性问候与邀请对父母精神世界的影响);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之间的微妙关系。(3)成就安心方面:子女能否很好地成就自己的人生来满足父母的期待心理,这主要包括:子女能否学到正当的谋生手段,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不走歪门邪道;到结婚年龄能否认真地结婚成家,负起对自己小家庭的责任;子女在自己的婚姻中能否很好地处理夫妻关系等。2.2文献回顾在近代、当代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对精神赡养的要求越来越重视,穆光宗2 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4)在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中指出精神赡养分三个维度:人格尊重、成就安心和情感慰藉,即自尊的需求、

14、期待的需求和亲情的需求。他区分了家庭精神赡养和社会精神赡养,并且把精神赡养与传统的孝道比较分析得出孝与养的组合:孝而有养、孝而不养、不孝之养、不孝不养。他概括了传统孝道到精神赡养的演变路径:从“老人本位”到“代际平等”,从“单一满足情感需求”到“兼顾激发生命潜能”。本文提出的精神赡养理论旨在对传统孝道理论进行一次扬弃。最后,提出了“积极精神赡养”的命题,积极的精神赡养将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老年,更好地适应老年生活,并有助于创造老年价值。积极的精神赡养包含了晚辈精神上的自足和祖辈精神上的自强。刘同昌3 刘同昌论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社会支持体系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9)的论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社会支持

15、系统一文指出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的主要内容:人格上尊重,满足自尊的需求 精神上安慰,满足依存的需求 生活上关心,满足求助的愿望 言语上沟通,排遣寂寞的需要 环境优美,满足舒适的需求要注意满足不同的心理需求。通过分析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来研究构建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法律支持、政策支持、机构支持和为老年人搭建精神生活的平台,从而从政府、社区、家庭和老年个体组成社会支持系统。刘明辉、陈秋斌4 的老年人需要“精神赡养” 该文章首先概述了我国的老龄化状况,然后对精神赡养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引用一组调查数据论证了“现代家庭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情况不尽如人意”,接着从民族传统文化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需求两方面对精神赡养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方面,全社会要重视提供老年人的“精神食粮”,大力宣传、倡导“精神赡养”,提高对“老有所养”的认识。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应当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尊重老年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